让公积金制度真正惠泽农民工群体

更新时间:2012-12-11 21:3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据报道,2007年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依法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全面推进归集扩面工作,使制度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到包括在城市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各类就业群体。住房公积金制度将覆盖农民工群体,这对农民工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细细分析,在当前条

      据报道,2007年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依法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全面推进归集扩面工作,使制度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到包括在城市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各类就业群体。

      住房公积金制度将覆盖农民工群体,这对农民工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细细分析,在当前条件下,只有完善公积金制度,才能更好地覆盖农民工。

      就现实情况来看,不要说绝大多数的农民工,除国家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外的许多中高收入人员都难以享受到住房公积金,公积金惠泽农民工难免让人感觉只会是一种奢望。需要看到的是,当前许多农民工连最为基本的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都享受不到,因而相比于享受住房公积金,更为重要的是先将农民工们的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等需要更为迫切的待遇落实好。

      更为重要的是,一旦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用人单位与个人就要按月缴费。在当前不少农民工连工资都不能保证拿到手的情形下,部分用人单位难免会通过克扣农民工工资来支付缴纳公积金的费用。而且农民工工资普遍较低,如果缴纳公积金,他们能够拿到手的收入就更少。另外,农民工流动性较大,而住房公积金账户不能流动,并且除买房外不能提前支取,这样就会导致农民工如果出现流动就要白白丢失一笔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资金。在这种情形下,住房公积金制度不但不能增进而且事实上会起到减损农民工福利的作用。

      所以,住房公积金制度要能真正惠及于农民工群体,并非简单将其纳入其中就可实现。在实现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于农民工群体的覆盖前,首先要对现行公积金制度进行改革:首先,农民工缴纳住房公积金应当坚持自愿原则,是否缴纳应由农民工视自身具体情况决定;其次,应当实现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流动,可以异地接续;再次,公积金个人账户中的钱拥有者可以提前支取,起码是在其家庭面临变故或在其他急需用钱情形下可以提前支取;另外,应当简化住房公积金的提取手续,真正让公积金缴纳便利,提取与使用也方便。只有实行了以上的这些改革,住房公积金真正成为人们热盼的能切实提供有效保障的制度时,再来谈将农民工群体纳入其中也不迟,而且这样也更有利于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65462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农民工公积金问题!
如果单位给上可以
为标准,可把公积金分为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
1、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积金是指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在年终结算时,对上年的税后利润在分配前,扣除不少于10%的部分作公积金,用于弥补经营亏损和发展的准备金。当公司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农民工提取公积金
你好,向缴纳社保所在地的住房公积金处咨询,需要什么材料。
个人能交公积金吗
个人能交公积金吗
住房公积金
公司给社保,不让我去上班怎么办?
你好你这边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如何申请两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如何填写
你好,要结合当地生活水平而来定
能要求单位补交十年前的医保吗
如要求单位补交十年前医保,首先应了解当地医保补缴政策及时效性。若满足条件,可与单位协商补缴事宜,如单位拒绝,可收集相关证据,如工资单、社保缴纳记录等,提起劳动仲
公司拖欠工资一个月,,现在想离职,怎样离职才能申请失业保险金,需要提前做什么准备?
对拖欠工资,可离职并申领失业保险金。操作步骤:1.收集拖欠工资的证据;2.向公司提出书面离职申请,注明因拖欠工资而离职;3.取得解除劳动合同证明;4.办理失业登
10年前在公司上了一个月的班后离职了,但是公司为帮职员辞工,现在导致无法领取失业金
除了向劳动监察投诉,你还可以尝试与公司进行协商,要求公司尽快办理失业手续。如果协商无果,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离职证明、社保缴纳记录等,为申请劳动仲裁或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