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商业部关于印发《关于改革商业部部属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86)商教字第6号

效力级别:中央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1986-06-02

施行日期:1986-06-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字号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我部提出了《关于改革商业部部属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意见》,经一九八五年全国商业教育工作会议讨论修改,现印发给你们参照执行。在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告部教育司。

关于改革商业部部属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结合我部实际情况,对改革商业部部属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招生计划

1.改变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的办法,实行三种招生办法。即国家计划招生,这是国家指令性计划。用人单位委托招生,这是指导性计划(由学校根据招生条件适当安排,一般不宜超过当年招生能力的20%)。在国家计划外招收少数自费生。

2、招生计划和招生来源计划均由学校提出建议。学校要坚持持续、稳步发展的方针,根据国家批准的规模、事业发展规划和学校的条件提出招生计划。在提出招生来源计划时要考虑以下原则:①只有一、二个院校设置的稀少专业,必须面向全国招生。由于招生数少,可以分地区轮流招生。②各院校相同专业,可以分地区招生。③学校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生数量,与地方有协议的,按协议办;没有协议的,按20%安排。④根据需要各商业院校之间要互相在对方所在地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以调剂师资。

3.为了保证边远贫困地区能得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每年由部分院校在国家计划中划出10%左右实行定向招生(有的学校可以在某一地区整班的招生)。

4.学校接受用人单位委托招生,要优先考虑本行业,特别是本行业中老、少、边、穷地区单位的需要;如还有余力,可接受其他行业单位的委托。学校要与委托单位签订合同,委托单位要按国家规定向学校交纳培养费。

5.学校在完成国家计划招生和接受委托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我部提出了《关于改革商业部部属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意见》,经一九八五年全国商业教育工作会议讨论修改,现印发给你们参照执行。在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告部教育司。

关于改革商业部部属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结合我部实际情况,对改革商业部部属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招生计划

1.改变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的办法,实行三种招生办法。即国家计划招生,这是国家指令性计划。用人单位委托招生,这是指导性计划(由学校根据招生条件适当安排,一般不宜超过当年招生能力的20%)。在国家计划外招收少数自费生。

2、招生计划和招生来源计划均由学校提出建议。学校要坚持持续、稳步发展的方针,根据国家批准的规模、事业发展规划和学校的条件提出招生计划。在提出招生来源计划时要考虑以下原则:①只有一、二个院校设置的稀少专业,必须面向全国招生。由于招生数少,可以分地区轮流招生。②各院校相同专业,可以分地区招生。③学校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生数量,与地方有协议的,按协议办;没有协议的,按20%安排。④根据需要各商业院校之间要互相在对方所在地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以调剂师资。

3.为了保证边远贫困地区能得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每年由部分院校在国家计划中划出10%左右实行定向招生(有的学校可以在某一地区整班的招生)。

4.学校接受用人单位委托招生,要优先考虑本行业,特别是本行业中老、少、边、穷地区单位的需要;如还有余力,可接受其他行业单位的委托。学校要与委托单位签订合同,委托单位要按国家规定向学校交纳培养费。

5.学校在完成国家计划招生和接受委托招生后,可以招收少数自费生并按国家规定收费。

二、分配制度

1.与招生的计划制度改革相适应,实行三种分配办法,即国家计划招收的学生,毕业后实行计划分配,其中定向招生实行定向分配;委托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按合同规定到委托单位工作;自费生毕业后不包分配,可以由学校推荐就业,也可由学生自谋职业。

2.在国家抽成和扣除预计录取研究生数后,按专业留给学校不超过5%的毕业生,由学校与用人单位直接挂钩,提出分配建议,以弥补计划之不足,促进学校同社会的联系。但要优先考虑本系统、本行业需要,照顾学生实习点以及交换教师的需要。

3.毕业生留校比例不宜过大,一般应控制在5%左右,今后主要以研究生补充师资队伍。

4.对学校所在地的留成。在扣除预计录取的研究生后,一般留地方所需专业毕业生人数的15~20%。原订有协议的,原则上应按协议执行,情况发生变化的,其分成比例应从实际出发,由双方协商合理解决。

5.连续三年被评上“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毕业生,允许他们在毕业生分配计划范围内选择分配地点和单位。

6.学校对毕业生要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服从国家分配,鼓励毕业生自愿到边远地区工作。

7.在征得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分配部门同意后,学校可以将毕业生直接分配到本系统、本行业的主管部门。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我部提出了《关于改革商业部部属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意见》,经一九八五年全国商业教育工作会议讨论修改,现印发给你们参照执行。在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告部教育司。

关于改革商业部部属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结合我部实际情况,对改革商业部部属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招生计划

1.改变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的办法,实行三种招生办法。即国家计划招生,这是国家指令性计划。用人单位委托招生,这是指导性计划(由学校根据招生条件适当安排,一般不宜超过当年招生能力的20%)。在国家计划外招收少数自费生。

2、招生计划和招生来源计划均由学校提出建议。学校要坚持持续、稳步发展的方针,根据国家批准的规模、事业发展规划和学校的条件提出招生计划。在提出招生来源计划时要考虑以下原则:①只有一、二个院校设置的稀少专业,必须面向全国招生。由于招生数少,可以分地区轮流招生。②各院校相同专业,可以分地区招生。③学校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生数量,与地方有协议的,按协议办;没有协议的,按20%安排。④根据需要各商业院校之间要互相在对方所在地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以调剂师资。

3.为了保证边远贫困地区能得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每年由部分院校在国家计划中划出10%左右实行定向招生(有的学校可以在某一地区整班的招生)。

4.学校接受用人单位委托招生,要优先考虑本行业,特别是本行业中老、少、边、穷地区单位的需要;如还有余力,可接受其他行业单位的委托。学校要与委托单位签订合同,委托单位要按国家规定向学校交纳培养费。

5.学校在完成国家计划招生和接受委托招生后,可以招收少数自费生并按国家规定收费。

二、分配制度

1.与招生的计划制度改革相适应,实行三种分配办法,即国家计划招收的学生,毕业后实行计划分配,其中定向招生实行定向分配;委托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按合同规定到委托单位工作;自费生毕业后不包分配,可以由学校推荐就业,也可由学生自谋职业。

2.在国家抽成和扣除预计录取研究生数后,按专业留给学校不超过5%的毕业生,由学校与用人单位直接挂钩,提出分配建议,以弥补计划之不足,促进学校同社会的联系。但要优先考虑本系统、本行业需要,照顾学生实习点以及交换教师的需要。

3.毕业生留校比例不宜过大,一般应控制在5%左右,今后主要以研究生补充师资队伍。

4.对学校所在地的留成。在扣除预计录取的研究生后,一般留地方所需专业毕业生人数的15~20%。原订有协议的,原则上应按协议执行,情况发生变化的,其分成比例应从实际出发,由双方协商合理解决。

5.连续三年被评上“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毕业生,允许他们在毕业生分配计划范围内选择分配地点和单位。

6.学校对毕业生要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服从国家分配,鼓励毕业生自愿到边远地区工作。

7.在征得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分配部门同意后,学校可以将毕业生直接分配到本系统、本行业的主管部门。

招生后,可以招收少数自费生并按国家规定收费。

二、分配制度

1.与招生的计划制度改革相适应,实行三种分配办法,即国家计划招收的学生,毕业后实行计划分配,其中定向招生实行定向分配;委托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按合同规定到委托单位工作;自费生毕业后不包分配,可以由学校推荐就业,也可由学生自谋职业。

2.在国家抽成和扣除预计录取研究生数后,按专业留给学校不超过5%的毕业生,由学校与用人单位直接挂钩,提出分配建议,以弥补计划之不足,促进学校同社会的联系。但要优先考虑本系统、本行业需要,照顾学生实习点以及交换教师的需要。

3.毕业生留校比例不宜过大,一般应控制在5%左右,今后主要以研究生补充师资队伍。

4.对学校所在地的留成。在扣除预计录取的研究生后,一般留地方所需专业毕业生人数的15~20%。原订有协议的,原则上应按协议执行,情况发生变化的,其分成比例应从实际出发,由双方协商合理解决。

5.连续三年被评上“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毕业生,允许他们在毕业生分配计划范围内选择分配地点和单位。

6.学校对毕业生要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服从国家分配,鼓励毕业生自愿到边远地区工作。

7.在征得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分配部门同意后,学校可以将毕业生直接分配到本系统、本行业的主管部门。

商业部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