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6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下发《重庆市江北区创办示范高中规划》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江北府发[2003]207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3-09-01

施行日期:2003-09-01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各有关部门:

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重庆市江北区创办示范高中规划》下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三年九月一日

重庆市江北区创办示范高中规划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实施科教兴区的步伐,落实我区第九次党代会和第十五届人代会关于教育发展的目标,建设一批标志性学校和打造一流“品牌”示范高中,全面提升江北教育的总体水平,特制定我区创办示范高中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站在未来江北区五年经济建设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高度,深入研究我区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育人质量和办学整体水平为目标,以重点高中和示范高中建设带动高中教育整体发展,扩大普通高中的教育供给,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与时俱进,结合我区普通高中教育的实际,尽快启动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站在新起点,实现全区高中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初步建立起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教育新体制。打造三大教育基地,完成四大工程,实现我区高中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具体目标:

加强品牌中学建设,努力创办3所上规模、条件好、高质量、有特色的“名牌”高中。到2004年底前,18中学创办成市级示范高中,再创一所市级重点中学,一所区级重点中学。

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保持适度增幅。改革普高办学模式,逐步分离重点中学的初中,扩大单办高中的规模,发展普职融通的综合高中,培育特色高中,鼓励多种形式办学。争创示范高中,办好综合高中和特色高中,基本形成各具优势、学制灵活、形式多样的普高办学模式。

三、具体措施

(一)营造创建氛围,落实政府行为,打造三大教育基地,完成教育四大工程。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改善和发展高中教育环境,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坚持依法治教,进一步加强高中教育法制建设,提高依法治教意识。

动员全社会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发展优质高中教育的社会、文化和舆论环境。提高高中教育的法制化水平,提高教育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开发和建设更多的社会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坚持发展教育的“五个优先”,进一步坚持、完善、发展已建立的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的制度,为教育办实事的制度,做到认识到位,投入到位,政策到位,责任到位。

打造三大教育基地,完成教育四大工程。

1、扩建18中高中部工程

在胜利村征地200亩新建18中高中部。以现18中为基础打造一所品牌学校,按照“三个步骤”、“两种方式”、“两手抓”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三个步骤”:第一步,2003年启动胜利村200亩地全力打造高中部,2005年秋季前完工,同时实现18中学本部2004年底前内创建重庆市示范高中,进入全市名校之列的目标;第二步, 2006年内建设好高中部,逐步实现新建高中部与现本部脱离,现本部办为18中初中部,实行高、初中分离,进入全市一流学校之列;第三步, 2008年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校,进入全国名校之列。“两种方式”:一是既可以采用全新模式独立打造,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集中全区教育优势,精心打造精品名校,建成一所新型的寄宿制高中;二是也可以引进全国名校乃至国外名校联合打造,借名校的品牌、名校的管理、名校的师资,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运作,打造出江北教育的品牌学校。“两手抓”:一是软件建设,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加大师培师训的力度,加快教师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放开人才引进和任用政策,通过向区内外乃至全国公开招聘干部、教师,吸引优秀人才,构建教育人才高地,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使之成为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的学校。二是硬件建设,新建高中部按60个班共3000名学生计算,五年内共投入建设经费约8300万,使之成为校舍环境一流、设施设备一流、社会信誉一流的学校。

2、迁建重庆女职中工程

在胜利村征地300亩,迁建重庆女职中,进一步提升职教名校的规模和档次。

通过迁扩建18中高中部和迁建重庆女职中工程,打造唐家沱教育基地。

3、扩建字水中学工程

扩建字水中学,最终达到70个教学班3500名学生的规模,(高中40个班1800人,初中30个班1350人)解决高中发展“瓶颈”问题。2003年内利用拆迁补偿费4000万征地53亩,通过向上争一点,银行贷一点,学校自筹一点,走社会力量办学或股份制办学等形式,多渠道筹集经费, 2004年秋季完成扩建工程竣工、逐年滚动,不断完善自我发展机制,打造五里店教育基地。

4、扩建45中工程

征地100亩,扩建45中,最终达到80个教学班3600名学生的规模(高中40个班1800人,初中40个班1800人)。2003年底新学校教学楼竣工,在扩展我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解决江溉地区拆迁转学和发展普通高中的需要,打造石马河教育基地。

通过打造三大教育基地,实施学校四大工程,大力发展优质教育,开发优质教育产品,开放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培养优秀人才,带动我区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区品牌特色高中教育形象。在全区形成有国家级重点、市级示范、市级重点、区级重点的名牌普高、职高,普职协调发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教育需求,解决江北区高中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带动全区学校均衡发展,形成与直辖市主城区地位相适应的教育发展格局,实现我区教育新高地的需求,为我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通过实施名校带动策略,利用特色名优校领办或兼并薄弱学校,大力拓展优质教育。

(二)狠抓两支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档次

建设高质量的干部和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高中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建立健全与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相适应的校长选任机制,积极推进校长管理制度改革试验。逐步建立与中小学校长地位和作用相适应的保障激励机制和约束监督机制,逐步形成学校领导干部“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流动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明确校长的任职资格,逐步建立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机制,培养引进一批专家型名校长。实施“331”名师培养工程,要继续深化教师继续教育实验,把师德建设作为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进一步开展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师队伍建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作为实现全员培训目标的突破口,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做好教师培养规划,努力培养复合型教师。创造条件,为优秀教师发挥才干提供用武之地,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进一步放开政策,在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上要创造更好的条件,大力引进优秀人才。注重现代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注重学校课程建设,充分调动名师在课程建设、教改科研、教师培养、办学特色打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地提升学校办学档次。

(三)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切实加强教育科研,抢占教育发展制高点。

以科研为先导,以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用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在高标准执行国家课程、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建设、创造性地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和构件必修、选修和活动课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提高课程教材持续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

积极推进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科学的考试评价制度。努力构建和不断完善高中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

确立并实践“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学”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将“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基本的治校方略之一,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理念的实践和办学特色的打造来设立科研课题,注重将教改科研的成果运用于学校的教育实践,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提高。

(四)打造办学特色,发挥示范作用。

创办示范高中要注重学校的个性发展和办学特色的打造,要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通过特色的打造来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培养、学生主动和谐健康发展和学校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落实,在品牌输出、治理扶持和社会认同等方面发挥其稳定、独创的示范作用。

(五)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数字校园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按照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要求配置信息技术设备。建设江北区信息资源中心及区基础教育城域网,形成区和学校二级基础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开展多种形式的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建成“校园网”,实现“班班通”,“管理通”、“教学通”、“资源通”、“信息通”,全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校园环境。形成以计算机应用为中心,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综合运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特色。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中的普遍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推动办学形式、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改革。

(六)深化高中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增强教育的活力

积极实施高中办学体制改革。依靠政策和法律,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引进名校联合或独立办学。试行对现有部分公办教育的学校进行改制、改组。采取“国有民办”、“公办民助”,联合办学和股份制等形式,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在较高的层次上发展,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工作职能,依法落实校长办学自主权,由对学校的直接管理转变为运用政策、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进行宏观管理,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七)形成多渠道的教育投入机制

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区政府在继续保持“三个增长”的基础上,区财政可支配的财力中,教育所占的比例,每年递增1个百分点。用足用好已出台的各项教育集资政策,设立“示范高中建设”专项经费。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使用、审计,充分发挥资金效益。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拓宽教育产业发展空间。依法鼓励和支持社会单位和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办学,保证四大工程的顺利实现。用好盘活江北城溉澜溪学校拆迁补偿经费,按照“集中资金、确保重点、盘活存量、加速发展”的方针,通过争取上级拨款,安排财政预算、置换资产、压缩行政开支、银行抵押贷款、融资以及经费的结构性调整等办法筹措建设示范高中所需资金。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