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强薄弱学科建设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发布部门:陕西省教育厅

发文字号:陕教基(2008)20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8-05-13

施行日期:2008-05-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字号

各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科教局、省石油普教移交中心:

我省2001年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新课程实施总体比较顺利,全省义务教育各学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课程改革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

但是,新课程实施中学科发展不均衡、部分学科改革不到位的现状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忽视综合实践活动、体育、音乐、美术和小学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等学科的教学和管理,形成了一批相对薄弱的学科,已经成为制约课改进一步深入的瓶颈。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我省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结合我省实际,现对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科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的重大意义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设置是国家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课程的开设必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既要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又要体现国家的要求。目前,综合实践活动、体育、音乐、美术和小学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等学科(以下统称薄弱学科),在不少地方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科教学所需的设备、器材等基本条件严重短缺,任课教师多为兼职,且培养培训工作不能完全落实,教研活动难以有效开展,甚至在常规的教学检查中,这些学科也常常难以进入检查范围。

上述现象的存在,严重违背了国家对课程改革的要求,影响了对学生实施合格的、完整的义务教育,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必须从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对人民的教育事业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紧迫性、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成才观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观,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把薄弱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为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尽快改变当前学科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二、把开齐开足课程,强化教学研究,当作深化课程改革的头等大事

课程改革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领导重视薄弱学科建设,在经费投入、教师配备、条件装备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把促进薄弱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摆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定期研究薄弱学科建设工作,在政策和经费上尽力给予倾斜和支持;各项教学工作检查、评估,都要将薄弱学科建设列入重要内容;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也要注意给予薄弱学科更多倾斜。

各中小学都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高度重视薄弱学科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要配齐师资,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按时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薄弱学科课时、删减教学内容或降低难度。对造成一定影响的严重违规事件,要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取消学校和校长当年评选先进的资格。

各级教科研机构要加强薄弱学科的教研工作,积极争取支持,尽快配齐学科教研人员,坚持经常组织专家和教研员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帮助一线教师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就薄弱学科教学中的共性难点问题,要设立研究课题,积极组织开展研究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薄弱学科课题研究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努力使教科研工作对一线教学能够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三、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薄弱学科师资水平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薄弱学科建设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要按照课程标准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努力解决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在每年补充的教师总数内增加薄弱学科教师的比例。从今年起,凡有“特设岗位教师”、“基层人才振兴计划”等招教计划的市(区),要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要指导学校科学设岗,合理配置师资,切实纠正非统考学科教师严重缺编的现象。要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科学的、正常的教师补充机制,严禁使用代课人员。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完善“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培训机制,省、市、县分别负责本级骨干教师和培训者培训,学校以校本培训的形式完成全员培训。改革培训模式,积极推进现代远程培训。整合县级教师教育相关资源,实现本区域教师进修学校、教研、电教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资源整合。从2008年起用5年时间,对全省现有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进行一次全员培训,每个薄弱学科教师每年接受继续教育应不少于48个学时,并形成制度。

四、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保障薄弱学科教学正常开展

各地应努力改善薄弱学科的教学设施和条件,保障薄弱学科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要克服困难,加大经费投入,补充课程资源(包括图书报刊资料、音像资料、教学挂图、教学软件等),配齐薄弱学科相关教学仪器,修整运动场地,设置音乐、美术等学科专用教室,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学校现有的文体场馆及器材设施,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侵占或挪作它用。

跨校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各校要突破自我封闭的管理模式,实现开放办学,注重与兄弟学校的联合,在教学资源方面,互通有无,实现共享。尤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要注意利用当地青少年活动中心、职业学校的资源和设施,多种形式地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补充学校场馆设施、人才和资金的不足。要面向社会,积极争取各类专业人士指导青少年开展文艺、体育、科技创新等活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捐资或资助学校的场馆、器材、设施以及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

五、积极创造条件,为薄弱学科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要切实关心薄弱学科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在职称评定、评先选优、工作考核等方面予以倾斜和照顾。薄弱学科教学工作量应与其他学科一视同仁;薄弱学科开展的文体、科技等有关课外活动,应给指导教师合理计入教学工作量。

针对目前部分学生及家长轻视薄弱学科学习的现象,要加强舆论宣传,正确引导,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的报道,以及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大力宣传薄弱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宣传按照国家要求,给学生以完整、合格的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系统的宣传媒体尤其要通过开辟专栏或组织专题节目等形式,有效组织和引导社会舆论,让素质教育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加强薄弱学科建设工作,是推进我省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改善和加强薄弱学科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各中小学校要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活动、硬件设施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并要切实抓好落实。

各地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的情况,请及时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二○○八年五月十三日

陕西省教育厅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