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洛政(2006)142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6-09-13

施行日期:2006-09-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字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和《河南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规定》(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91号)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民政部门救助管理站负责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以下简称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现场救助。

二、 民政部门救助管理站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社会监督的基础上,主动加强对市区主要干道、人口密集地、流浪乞讨人员栖身地等地段的巡查,对符合救助范围的人员实施救助。救助站应当在火车站、长途汽车客运站等流浪乞讨人员较多的公共场所显著位置设置救助服务标志牌,标明救助站所在位置及联系方式,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合和支持。

三、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未设立救助站的县级民政部门要指定相关科室负责救助工作。各城市区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本辖区的民政、公安、卫生、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对流入本辖区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将所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送市救助管理站。

四、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在执行公务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应当告知其向救助管理站求助,并应当指明救助站所在位置;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特殊人员,应当引导、护送其到救助管理站。公安部门对强讨、强要、妨碍道路交通、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流浪乞讨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理。

五、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对有救助标志且正在实施救助的救助管理站车辆, 以不影响交通为原则,应予提供方便。火车站、长途汽车客运站要为流浪乞讨人员进站、乘车、返家提供方便。

六、民政、公安、卫生部门对流落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中急 (危)重病人、有明确特征的精神病人、需住院治疗的传染病人,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人赶赴现场,就急、就近先救治,后救助,待病人病情稳定后,由医院负责通知救助管理站及时认定病人的属类,护送到定点医院治疗。对意识不清、既没有自述能力又暂时无法查明病人属类且急需手术治疗的,由救助管理站负责在《病人手术协议书》上签字。在救助管理站受助期间突发急病的,由救助管理站负责送往定点医院救治。

(一)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中国建筑二局二公司职工医院、洛宁疗养院为救治此类病人的定点医院。

(二)急(危)重病人在送往定点医院途中或在医院经救治无效死亡的, 由定点医院出具死亡证明,救助管理站通知其监护人或亲属处理。确系无法查明身份的,由民政部门按无主尸体有关规定处理。

(三)定点医院收治有病的流浪乞讨人员,要填写《病人入 (出)院交接单》一式三份,市救助管理站、定点医院、市财政各存一份。定点医院要建立完备的病人档案(入、出院手续、治疗过程以及结算凭证、票据等),以作备查和结算凭据。治疗急(危)重病人、有明确特征的精神病人、需住院治疗的传染病人用药范围和费用等,由财政、民政、卫生部门共同审核,方可报销。属非救助对象的病人,经过治疗,病人能自述其家庭住址或通讯地址的,由医院通知其监护人或家属认领,并结清相关费用。

七、下列受助人员应当由救助站通知其亲属或所在单位派人接领。如属无亲属,无所在单位或其亲属、所在单位拒不派人接领的,由民政部门通知受助人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派人接领,流出地民政部门不及时按照规定接回流浪乞讨人员的,民政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救助站送回。

(一)未成年人及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不能自理的残疾人;

(三)老年人及其他行动不便者。

八、财政部门要将救助管理经费(包括机构经费和专项救助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为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就业服务。教育部门应当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孤儿免收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开办的特教班应当给予指导和支持。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 引导社会组织和市民关爱弱势群体,参与政府组织的公益性救助活动。

九、民政、财政、公安、卫生、交通建委、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宣传、铁路等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本通知精神,各负其责,加强配合,认真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不得互相推诿,影响救助。否则,将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06年9月13日

洛阳市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