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召开前不久,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大三学生孟瑞鹏救童事件在网上引起热议。近日,共青团河南省委作出决定,追授孟瑞鹏“河南省见义勇为青年英雄”荣誉称号,此事终于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被救者害怕巨额赔偿,意图救人者不仅害怕被讹也存在后顾之忧。目前社会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事情,是由于国家在见义勇为法律保障上还存在不健全的地方。保护见义勇为应当主要由政府埋单,见义勇为需要全国性立法。”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昆明东管理处小喜村收费站副站长铁飞燕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1992年8月出生的铁飞燕,8岁时飞身跳河勇救四川绵阳4名落水工人,被称作“最美的90后女孩”;20岁时成为云南省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一直以来,她都十分关注见义勇为的相关问题。
“近年来,见义勇为者频频被讹,导致一部分社会公众不愿意在别人落难时伸出援手。一边是公众在谴责社会道德滑坡,一边又是部分见义勇为者得不到有效的法律和经济保障。当我们冷静下来思考这个问题时,还是要寻求从法律上给予他们第一位的保障。”铁飞燕说。
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云南省形成了以《云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为主线,各项部门政策为支撑的见义勇为人员基本权益法规政策保障体系,内容涵盖困难救助、教育照顾、医疗救治、法律援助、住房保障、授予荣誉、评残评烈等方面,实现了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全方位优抚保障。尽管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出台了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行为的地方性法规,却一直没有全国性见义勇为法律法规。在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网站上,记者仅查阅到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原卫生部七部门于2012年下发的一个政策性文件,即《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意见》。
“目前,我国对见义勇为的奖励和保护主要依靠社会资金来进行,各地都成立了相应的见义勇为基金会。但是仅仅依靠社会捐助来保障见义勇为者的权益是远远不够的。社会捐助是道义上的事情,建议国家尽快对见义勇为立法,从根本上解决见义勇为人员的后顾之忧,这也十分有助于弘扬正气,推动我国良好社会道德风气的进一步形成。”铁飞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