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3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

发布部门:东营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东政发[2003]26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3-12-03

施行日期:2003-12-03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要求,现就推进我市服务业发展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意义

服务业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据测算,服务业就业弹性系数是工业的3至4倍,并且安置成本较低,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今后几年我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必须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

城乡居民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不断开发新的服务领域,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不仅是贯彻以人为本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而且能够更好地满足经济建设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消费需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的重要内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支撑作用。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既能够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也能够促进农业和制造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国际化、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服务领域的逐步开放,加快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扩大服务贸易,既能够提高我市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又有利于促进我市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必须加快推进服务业的改革和发展。近年来,我市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2002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9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6.7%;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达到28.6%.但从总体上看,我市服务业总量小、占GDP的比重低、内部结构不合理、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认识三次产业互为支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关系,彻底转变重生产、轻服务的观念,真正把服务业作为重要的产业来对待,放到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促进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二、明确发展服务业的任务目标和主要原则

今后五年,加快发展服务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工作会议“解放思想、奋发有为、干事创业、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扩大就业、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为目标,围绕服务工业化、促进城市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和不断提高对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贡献份额,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拓宽新的服务领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多元投入,实现全市服务业的大开放、大调整、大发展,初步建成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以服务油田和加工制造业为重点的知识服务业基地和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基本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竞争能力较强、与一二产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业体系。

今后五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左右,到2007年达到200亿元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占地方GDP比重达到30%以上。工作目标力争年均增长20%,达到224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22%,占地方GDP比重达到34%.年均增加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2%以上。

从我市实际出发,加快发展服务业要坚持“三并举、三突出”的原则。一是坚持膨胀总量与完善提高并举,突出膨胀总量。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挖掘各领域的潜力,努力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促进服务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二是坚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举,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

三是坚持总体推动与重点突破并举,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在推动商贸餐饮、房地产、社区服务、科技信息、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旅游、电信等服务行业全面发展的同时,因地制宜选择主攻方向,在特色领域以及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通过大项目带动率先实现突破,不断提高竞争能力。

三、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引导服务业发展方向

(一)着眼于扩大就业和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和餐饮、社区服务、农村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繁荣提高商贸流通和餐饮业。立足现有基础,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培育发展新型业态,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搞好商业网点规划布局,以百货大楼、商业大厦、银座购物广场等骨干企业为核心,进一步完善西城商业服务设施,形成全市商贸服务中心区;以专业店、综合超市等为特色,培植商河路步行街、胶州路夜市等一批辐射力较强的专业街区和黄河口蔬菜、机动车及配件等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培育和发展大型现代化连锁企业集团,不断延伸连锁经营领域。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加大投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改造,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鼓励高档餐饮龙头企业实施连锁经营,支持中低档餐饮业培育大众化地方特色,搞好美食城、特色小吃街建设,形成一批地方餐饮品牌,繁荣餐饮市场。实施放心早餐工程,积极发展标准化早餐服务公司。吸引国内外知名餐饮企业到东营经营,发展先进的餐饮经营模式,提升餐饮档次。

大力兴办社区服务业。以满足居民家庭和社区公共需求为目标,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各类社区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重点发展清洁、陪护、保姆、家教、代购、洗染等家政服务业,扩大家政服务消费领域和消费群体,推动家务劳动社会化。积极发展物业管理、卫生医疗、喜庆殡葬、康乐保健、商品递送等多种形式的服务行业,开展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的专业化服务,开发保安、绿化、环境管理等服务领域。推进老年公寓产业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扶持发展各类社区服务性公司,支持社区服务企业向连锁化、集团化、品牌化经营发展。进一步改革社区管理体制,实现管理与服务分离。加快推进油田社区与地方社区的融合,逐步建立统一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网络平台。

整合发展农村服务业。依托和整合现有供销、农机、农技、灌溉等服务组织,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种服务需求,重点搞好农产品、农资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完善畅通的流通市场体系;支持发展农村信息、技术服务业,提供良好的市场信息、疾病防治技术等服务;扶持发展面向农民的技术培训、创业培训和中介服务机构,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在农村发展连锁店、超市、便民店等现代流通业态。继续加强农村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二)着眼于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强区域竞争力,加快培育科技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知识密集型行业。

培植壮大科技和信息服务业。以政府信息化为先导,企业信息化为主体,社会信息化为目标,加快“数字化东营”建设。建立健全全市政务网络系统,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网上办公。鼓励和引导商业性信息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发展电子商务,强化信息技术在产品开发、设计、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完善以因特网为依托的公众信息网,支持发展远程教育、远程会诊,建立全市医疗保险经费管理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管理等系统,搞好供水、供电、供气、110、119、120及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信息系统建设。加快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合一进程,逐步实现音频、视频、数据通信的综合传输。运用市场机制,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产业化。支持油田科研院所加快发展,培育面向国内外石油市场的大型技术研发型企业;依托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组建行业研发中心,抓好科技孵化器建设,逐步形成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开发服务体系。

加快启动现代物流业。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加快交通运输业、仓储业的整合与发展,促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依托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引导工商企业逐步将物料采购、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物流业务部分或全部分离出去,实现自营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合理布局物流基地,构筑全市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依托城市出入口和重要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积极吸引国内外物流企业入驻,逐步形成集信息、配送、仓储、交易、多式联运于一体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加快培育工程咨询、信息咨询、资产评估及风险投资公司、策划公司、专利事务所等中介服务组织,大力拓展工程监理、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积极发展代理、经纪、拍卖、保险、房地产、劳动力等市场中介组织。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高协会服务能力和行业自律能力。中介服务机构要与机关事业单位彻底脱钩,实行自主执业、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在大力支持其发展的同时,有关部门要搞好资质审查、信用评估、人才培养等工作,使其在规范中加快发展。

(三)着眼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发展壮大旅游、房地产、文化等市场潜力大的行业。

加速振兴旅游业。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旅游资源综合管理新机制,充分发挥旅游资源整体效益。搞好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加快启动一批重点旅游景点开发建设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景区景点、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兴办旅行社。加强宣传促销,积极争取承办促进旅游和扩大知名度的大型活动,不断开拓客源市场。

活跃发展房地产业。加快发展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的房地产业,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打造一批精品住宅小区,推进住宅产业化。适度发展商务用房和写字楼。推行房产证和土地证两证合一,修改完善房改房上市流通办法,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培育全市住宅交易网络,完善房屋交易市场或置换中心,实现房屋买卖、交换、抵押、评估及政策咨询一条龙服务。清理各种收费,降低住房价格,使房价与居民收入相适应。鼓励外来人员和农村人口进城购房置业,推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物业管理分业经营,推行物业管理项目招投标制,加快物业管理市场化、专业化进程。

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打造吕剧、孙子、黄河口文化品牌,实施精品工程,培育发展大文化产业。在整合油地文化体育设施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大剧院、科技馆、博物馆、会展中心等标志性文化工程,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坚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相统一,深化体制改革,开发文化市场,推进产业化运作,大力发展文艺演出、社会培训、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体育赛事、会议展览等行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大力发展相关商贸、旅游、教育以及文化体育用品制造业,努力延伸文化产业链,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形成规模化的发展格局。

(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启动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示范工程。

坚持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原则,为民办实事与发展服务业紧密结合,2004年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启动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示范工程。一是“四城”。发挥我市海洋资源优势,在广利港规划建设集餐饮、批发、零售等于一体的大型海鲜城;在市经济适用住房附近规划建设集商业、物流、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大型商贸城;依托汽车交易市场,规划建设集整车交易、零配件及维修服务等于一体的大型汽车城;在中心城规划建设集电子产品交易、整机装配、维修等于一体的大型电子城。二是“两市”。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特色小商品市场、大型建材市场。三是“两店”。在东西城建设两个大型快餐店。四是“两街”。加快改造西城商河路,建成一流的步行街;在中心城规划建设特色小吃一条街。五是“两中心”。通过对外招商和政府扶持,规划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活动中心。以上重点项目示范工程,由市发展计划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总体建设预案;由项目责任部门会同规划部门确定选址并负责组织专家逐项进行设计论证,提出初步建设方案;市发展计划部门汇总一并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后提出建设方案,报市政府研究。

四、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

(一)积极推进服务领域产业化。按照政企、政事、企事分开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选择部分试点,加快服务领域产业化进程,争取在3-5年时间内,除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以外的领域,基本实现由“政府办”向“社会办”的转变。城市公交、环卫、燃气、供暖、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单位,在确保承担的社会公共职能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推向市场。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的营利性单位要逐步扩大产业化范围,依靠社会资金,实行企业化经营。发挥教育资源优势,鼓励民间投资,搞好非义务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逐步实现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福利等非营利性服务机构,难以实行产业化的,也要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加快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除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另有规定外,学校、医院和企事业单位及机关后勤服务机构,要面向社会开放,开展有偿服务,实行企业化自主经营,并逐步形成后勤服务设施社会化、多元化投资机制。重点对现有依附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培训学校等,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承包、招标、出让、剥离等措施,推向社会,参与市场竞争。鼓励外资、民间资本投资兴办面向机关和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业。今后凡新组建并由财政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除有特别规定外不再设立后勤服务机构,所需服务由社会提供。

(三)放开搞活服务业企业。对商贸、餐饮、旅游、房地产等竞争性行业公有资本要尽快退出,鼓励和支持外资及民间资本注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今后公有资本不再进入新成立的竞争性服务业企业。改制后的服务业企业,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要加大对中小服务业企业的扶持,鼓励向专、精、特方向发展。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大力推进服务业的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和授权经营等方式,加快服务资本向优势产业和企业集中。重点在商贸流通、餐饮、社区服务、旅游、房地产等行业,培育一批知名服务品牌,培植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较大的服务业企业。

(四)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按照我国加入WTO承诺中服务业开放的时间表,采取灵活有效的对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优秀企业和优质资产与外商合资合作,加快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积极争取外地银行、保险、证券、电信等机构来我市发展。大力引进现代服务项目和经营模式,带动全市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凡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的服务业领域,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和允许国内民间资本进入。编制东营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或投资指南,通过各种媒体向国内外发布。

五、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一)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示范工程。从2004年起,围绕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每年筛选论证10个左右规模大、带动力强以及在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面运作比较好,发展潜力大,吸纳从业人员多的服务业示范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政府扶持和组织实施的服务业示范项目,必须以规划为依据,在总体规划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及专项规划提出

的重点项目中进行筛选。每年度具体示范项目的确定由各行业部门依据规划提报、市发展计划部门牵头筛选、报市政府批准实施。项目实施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方式,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各有关行业部门要搞好跟踪服务,重点推进,使其成为全市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二)设立政府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为调动全社会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市政府决定从2004年起设立政府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我市重点服务业示范项目的贴息和补助,以及国家和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项目的配套。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与国家、省、市的引导资金相衔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外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服务业投资机制。

(三)实行优惠政策扶持。根据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对新建政府鼓励发展的服务业企业和项目,与工业企业和项目同等对待,享受我市制定的有关促进工业发展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外来投资者新建政府鼓励发展的服务业企业和项目,享受市政府有关招商引资的财政扶持、收费、落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投资新建的现代物流中心及达到一定规模的中介服务、科技和信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项目,享受高新技术项目的有关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促进就业的政策,鼓励失业人员、油田职工、转岗干部、残疾人员等创办或从事服务业。对失业人员自主创办或安置失业人员达到一定数量的服务业企业,执行鲁发〔2002〕24号文件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各商业银行和地方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服务业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安排贷款,在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

六、营造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建立促进消费的工作生活制度。改变作息时间,逐步实行“朝九晚五”工作制度,并将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特殊行业如教育、医疗机构的作息时间适当错开,为居民享受服务消费留出足够空间。推行带薪休假制度,贯彻落实假期、周末加班加薪的有关规定。加快福利待遇货币化,规范职务消费。进一步改革机关住房、用车、通讯工具等方面的管理规定,对国家公职人员的有关补贴由暗补改为明补。建立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信用监测体系,大力发展大额商品、助学等消费信贷,积极发展耐用消费品分期付款消费、租赁消费等消费途径,鼓励使用信用卡、贷记卡、个人支票等支付方式,促进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

(二)繁荣发展晚间经济。

进一步提高城市亮化水平,开发夜间休闲游乐项目。规范治安、城管、市场、收费等管理,鼓励和支持各类夜市发展。降低晚间用电价格,支持商贸餐饮场所延长营业时间。规范娱乐、健身、洗浴、康复等服务行业,提倡健康文明的娱乐消费。延长夜间公交车营运时间,为夜间消费者和从业者提供出行方便。

(三)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搞好城市道路、公用设施、商务中心、文化中心、休闲广场等建设,放大城市容量,扩大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城区“退二进三”步伐,按照城市规划逐步迁出或关闭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根据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城市规划,将中心城区的规划工业用地逐步调整为服务业用地。搞好规划布局,统筹建设步行街、夜市、酒吧、咖啡馆、茶馆、便民超市、健身和文化娱乐、停车等服务场所,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吸引各类企业聚集,促进规模膨胀。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农业和非农业的身份区别,妥善解决流动人员的子女教育、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等问题,降低进城门槛,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向城镇集中。

(四)积极推进油地校服务业融合发展。打破行政区划和油地条块分割的制约,推动服务业资源和设施相互之间有效配置和整合,形成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开展调查论证,尽快研究提出油地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方向、重点和具体措施。积极引导、鼓励油田发展服务业,支持油田服务业企业与地方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以联合、参股等形式进行重组,盘活资产,扩张规模,加快发展。对油田服务业企业与地方企业一视同仁,凡适用于地方服务业企业的政策,油田企业同样适用。

(五)规范对服务业的管理和服务。进一步理顺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改变各自为政、多头和交叉管理的状况,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实行联合执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继续加强对市场经营秩序的整顿,重点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限制竞争行为及其他违法行为,规范和清理涉及服务业的各项收费,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摊派、收费、罚款,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经营的市场环境。取消对服务业企业在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不合理价格和收费规定,除限制发展的行业外,要与一般工业企业实行同样的标准。

七、科学规划,加强领导,推动全市服务业跨越发展

(一)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搞好规划作为繁荣发展服务业的首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市发展计划部门要牵头组织编制好全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并衔接协调好重点服务业专项规划。总体规划要明确总体目标任务和阶段性目标、工作原则、总体空间布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规划实施的重大政策措施,力争在2004年3月底前完成。市经贸、民政、科技、信息产业、旅游、建设、体改、农业、教育、文体、卫生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编制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并根据本意见研究提出具体贯彻落实措施。专项规划要明确具体目标任务、原则、实施步骤、分年度重点项目和规划实施的具体政策措施,各专项规划要在2004年上半年全面完成。通过规划及重点项目的实施推动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服务业涉及行业多,政策协调难度大,为加强对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市政府建立由常务副市长召集的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吸收油地军校共同参加,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联席会议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设在市计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密切配合,形成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合力。各县区也要参照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落实工作推进机制。同时,逐步建立完善服务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发挥其在市场保护、行业自律及沟通企业与政府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协助政府拟定完善行业标准,促进企业提高服务水平。

(三)实施目标考核制度。从2004年起,把服务业发展列入各县区及有关部门年度政务督查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部门一把手政绩的重要依据。每年年初,市服务业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总提出各县区、各行业年度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经联席会议研究、市政府批准后下达。联席会议办公室要研究制定考核办法并负责具体考核工作。各县区及有关部门对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全面实行目标管理,加强检查调度,确保落到实处。

(四)加强服务业统计分析工作。统计部门要按照国家、省要求,改进完善统计制度和方法,尽快形成和完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开展服务业的经常性调查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行业发展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制度,充分发挥信息的导向作用。发展计划部门要建立服务业发展形势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加强前瞻性和应对性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OO三年十二月三日

东营市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