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河南省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洛阳市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洛政办〔2007〕56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7-05-18

施行日期:2007-05-18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市国土资源局制定的《洛阳市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7年5月18日

洛阳市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明确今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重点,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保今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效有序进行,防止与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省政府45号令)及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和规律,特制定2007年度我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本方案所称的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一、2006年度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

2006年度,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种制度健全,市政府及时印发了《洛阳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重新制定《洛阳市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到位,职责分工明确,应急指挥系统运转正常。经过全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范围内无大的地质灾害发生,没有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2006年6月3日,在伊川县高山乡高山村因强降雨引发小型地面塌陷一起;2006年6月28日,在伊川县葛寨乡瑶头村因强降雨引发小型滑坡一起,同日在汝阳县付店乡因强降雨引发小型滑坡一起,以上三起地质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万多元,没有造成人员伤害。另外,栾川县、嵩县、洛宁县、新安县、汝阳县等地,在汛期发生一些小型崩塌、滑坡、地裂缝等小型地质灾害,均未造成较大的损失及人员伤害。

二、2007年度我市地质灾害基本形势

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特征、人类工程活动状况,结合历年来气候因素,确定我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我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及矿区,在时间上多发生在主汛期(6、7、8、9四个月份)。我市地质灾害分布的区域性较强:南部山区多崩塌、滑坡、泥石流;北部平原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较为集中;洛宁?洛阳的黄土丘陵地区由于侵蚀强烈,雨季常发生地裂缝、黄土滑坡、崩塌等综合类型的地质灾害。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增强,人类的工程活动常成为多种地质灾害直接诱因,矿山开发、工程开挖等常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栾川、嵩县、汝阳、洛宁是我市汛期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

暴雨是多种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汛期是地质灾害的多发期,尤其又以6到9月份较为集中,我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为6、7、8、9四个月。

三、2007年度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基本特征及威胁对象

根据我市历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并结合我市部分县市地质灾害区划调查结果,确定我市今年主要地质灾害防治点为:

1.新安县峪里乡山体滑坡群隐患区。灾害点位于新安县峪里乡,地理坐标东经112°01′10″,北纬35°01′50″,初步认定由三个大型滑坡体组成,分别位于峪里镇东侧水库南岸、镇政府及北侧、镇政府北水库西岸。该区位于断层附破碎带上,滑坡表现出阶梯状滑移特征,滑坡体上发育张裂缝,位于滑坡体上的建筑物已遭到破坏,近几年已经毁坏房屋30间,目前仍有滑动的趋势。危胁附近镇政府、学校、宾馆及住户的安全。

2.洛宁县东宋乡牛庄村塌陷区。灾害点位于洛宁县东宋乡牛庄村,地理坐标东经111°43′08″,北纬34°26′06″。该灾害点处于黄土丘陵上,1998年暴雨后出现数道裂缝,雨季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黄土滑坡,危及当地30户100余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洛宁县西山底乡杨岭赵家圪塔滑坡区。灾害点位于洛宁县西山底乡杨岭赵家圪塔村, 地理坐标东经111°32′36″,北纬34°16′56″。该灾害点1962年开始发生滑坡,每年7、8、9月份连雨期都有下滑迹象,房子有裂缝,村西沟两面山坡都下滑,近几年仍有蠕滑变动迹象。灾害一旦发生危及170余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4.洛宁县罗岭乡罗岭村塌陷区。灾害点位于洛宁县罗岭乡罗岭村,地理坐标东经111°22′33″,北纬34°22′24″。2003年8月罗岭村出现采空塌陷共毁田2亩,毁房360间,近几年汛期连雨天有加剧趋势。灾害一旦发生将危及310余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5.宜阳县马庄焦家凹地面塌陷区。灾害点位于宜阳县城关乡马庄焦家凹村,地理坐标东经112°08′25″,北纬34°29′30″,该处因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出现地裂缝,已经引起房屋开裂,危及村庄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6.宜阳县樊村乡刘沟村地面塌陷区。灾害点位于宜阳县樊村乡刘沟村,地理坐标东经112°15′00″,北纬34°28′30″,该处因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受灾面积已达17639平方米,地面出现数条裂缝,部分村民房子产生裂缝。地面塌陷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灾害危及村庄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7.宜阳县城关镇锦屏山崩塌区。灾害点位于宜阳县城关镇,地理坐标东经112°10′10″,北纬34°30′41″,该处因开采山体引起大面积崩塌,2006年省级矿山环境项目拨款180万元对该区进行了局部治理,但是因为资金有限,未能彻底消除该处灾害隐患。灾害危及在该处活动的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8.伊川县高山乡高山村地面塌陷区。灾害点位于伊川县高山乡高山村,地理坐标东经112°18′41″,北纬34°25′14″,该处因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分别于1980年、1986年曾两次发生塌陷,2005年6月发生地面裂缝,目前塌陷面积达38600平方米,导致房屋开裂,危及村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受灾害危及的村民有128户,400余人。

9.伊川县鸣臬镇滑坡。灾害点位于伊川县鸣臬镇杨海山村东南1公里处,地理坐标东经112°17′10″,北纬34°20′55″,该滑坡于2004年1月份发生,规模约20000多立方米,滑坡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在附近从事生产活动时应当注意观察,特别是雨季更要远离滑坡体及邻近的山沟。

10.伊川县常川乡康坪村地面裂缝区。灾害点位于伊川县常川乡康坪村昌盛煤矿北侧,地理坐标东经112°17′58″,北纬34°29′39″,该处裂缝由采煤活动引发,2005年6月出现地面裂缝,裂缝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灾害点附近无居民居住,但是在附近从事生产活动时应当注意观察。

11.嵩县木植街镇木植街村河西滑坡。灾害点位于嵩县木植街镇木植街村河西组,地理坐标东经112°09′42″,北纬33°57′29″,该区位于嵩县南部山区大木植沟与两沟口交汇处,是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多发区。该灾害点威胁6户24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2.嵩县饭坡乡赵庄小学附近崩塌区。灾害点位于嵩县饭坡乡赵庄小学附近,地理坐标东经112°15′05″,北纬34°07′03″。该处崩塌体遇强降雨可能进一步发展,危胁附近居民及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13.嵩县旧县童子庄小学附近崩塌区。灾害点位于嵩县旧县童子庄小学附近,地理坐标东经111°51′00″,北纬33°57′30″。该处崩塌体遇强降雨可能进一步发展,危胁附近居民及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14.汝阳王坪乡王坪村西沟泥石流区。灾害点位于汝阳王坪乡王坪村西沟,地理坐标东经112°26′14″,北纬33°55′49″。该处曾经在2000年发生较大规模的泥石流,遇强降雨可能再次发生泥石流,危胁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5.栾川县城北沟泥石流隐患区。灾害点位于栾川县赤土店镇。地理坐标东经111°33′40″,北纬33°52′14″。1993年7月发生尾矿溃坝,死亡7人,遇长时强降雨有发生大泥石流的可能,灾害一旦发生将威胁下游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6.栾川县陶湾镇南沟泥石流隐患区。灾害点位于栾川县陶湾镇南沟村,地理坐标东经111°26′08″,北纬34°47′27″。2001年7月27日发生泥石流冲毁坝堰18000米,耕地1640亩,死1人,受伤30人,遇强降雨有发生大泥石流的可能。灾害一旦发生将威胁下游村民生命财产安全。

17.栾川县城关镇铁娄沟泥石流灾害隐患区。灾害点位于栾川县城关镇西地村,地理坐标东经111°35′27″,北纬33°47′48″。1998年7月,泥石流冲毁桥梁4座,遇强降雨有发生大泥石流的可能。灾害一旦发生将威胁下游村民生命财产安全。

18.栾川县石庙乡七姑沟泥石流隐患区。灾害点位于栾川石庙乡龙台村,地理坐标东经111°32′08″,北纬33°48′14″。该区域曾于2001年7月因降雨引发泥石流,造成极大损失。遇强降雨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灾害将威胁下游两个行政村的村民生命财产安全。

19.栾川县栾川乡大双堂泥石流隐患区。灾害点位于栾川县城西3.5公里的栾川乡双堂村,地理坐标东经111°33′56″,北纬33°46′22″。2001年7月该区曾两次发生泥石流,冲毁小桥3座,倒塌房屋28间,遇强降雨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灾害一旦发生,将威胁下游16个村民组20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20.栾川县三道庄露天开采区滑坡区。灾害点位于栾川县赤土店镇清河堂村,地理坐标东经111°29′27″,北纬33°57′17″。该区域多年来开采边坡较高,大量矿渣堆放,如遇长时间降雨可能诱发大面积滑坡,灾害一旦发生将威胁矿区生产工人安全。

21.栾川县潭头镇西坡(将军岭)滑坡。灾害点位于栾川县潭头镇西坡村,地理坐标东经111°43′26″,北纬34°00′46″。滑坡体长152米、宽500米,为土质滑坡,坡面裂缝发育,每年都有变化,房屋开裂多处。2003年8月28日、9月7日发生两次较大规模的滑坡,造成倒塌房屋8间。滑坡一旦发生,将威胁到35户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2.栾川县白土乡马超营滑坡。灾害点位于白土乡政府西200米处路边,地理坐标东经111°25′24″,北纬34°01′41″。曾于1997年7月发生较大规模滑坡,造成交通中断。滑坡体长60米,宽120米,顶部拉张裂缝仍有扩展迹象。下部渗冒泥水严重,一旦再次滑动将危及西岸300余户,1000余人安全。

23.栾川县潭头镇秋林村三里坪滑坡区。灾害点位于栾川县潭头镇秋林村,地理坐标东经111°41′21″,北纬34°02′08″。该区域曾于2003年9月6日,突发滑坡事件,面积达1000平方米,倒塌房屋9间。遇强降雨该处再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很大,灾害一旦发生将威胁19户70余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4.栾川县庙子乡庙子街村滑坡。灾害点位于栾川县庙子乡庙子村,地理坐标东经111°44′08″,北纬33°46′07″。该区域曾于2003年9月7日,突发滑坡事件,滑坡体长400米,宽80米,面积达32000平方米。遇强降雨该处再次发生大面积滑坡的可能性很大,灾害一旦发生将威胁6户25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及乡政府办公大楼的安全。

25.栾川县潭头镇石门村魏家沟滑坡区。灾害点位于栾川县潭头镇石门村,地理坐标东经111°46′08″,北纬33°59′54″。该区域曾于2003年9月5日发生滑坡,滑坡体长300米,宽40余米,面积达13000千方米。遇强降雨该处再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很大,灾害一旦发生将威胁10户40余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6.栾川县合峪镇十八盘村麦岭山体滑坡区。灾害点位于栾川县合峪镇十八盘村,地理坐标东经111°47′40″,北纬33°54′11″。该区域曾于2005年7月形成一条长3000余米,宽0.5米的断裂沟整体山坡。遇强降雨该处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很大,灾害一旦发生将威胁35户130余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7.栾川县城关镇二龙山滑坡。灾害点位于栾川县城关镇大北沟东侧,地理坐标东经111°37′21″,北纬33°47′11″,滑坡体长120米,宽500米,滑体由碎块石构成。主要变形迹象有拉张裂缝、树木歪斜、渗冒泥水等。主要诱发因素为降雨,直接危及300余人及一工厂安全。1999年7月中旬曾发生较大规模滑坡,对滑坡体下端的45户村民生命财产构成极大威胁。

28.栾川县陶湾镇么沟山体滑坡。灾害点位于陶湾镇么沟村,地理坐标东经110°25′10″,北纬33°52′40″,滑坡体位于陶湾镇西北部,距镇政府8公里,该处山体曾于1998年发生山体滑坡,形成山体裂缝,2003年8月再次发生滑坡,滑坡面积4000平方米,灾害一旦发生,将严重危胁14户70余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9.栾川县叫河乡下牛栾下坪组滑坡区。灾害点位于栾川县叫河乡牛栾村,地理坐标东经111°20′04″,北纬33°52′19″。该区域曾于2003年8月30日,突发断裂滑坡事件,断裂长75米,宽0.5米。遇强降雨该处再次发生大面积滑坡的可能性很大,灾害一旦发生将威胁12户51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0.栾川县庙子乡龙王庄李家庄滑坡区。灾害点位于栾川县庙子乡龙王庄村,地理坐标东经111°44′59″,北纬33°51′09″。该区近几年形成一个长100米,宽0.3-1.2米滑坡体,2005年7月28日遇暴雨造成一座房屋倒塌,灾害一旦发生将威胁9户48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1.栾川县三川镇姚湾村李家庄滑坡。灾害点位于栾川三川镇姚湾村,地理坐标东经111°21′20″,北纬33°53′59″。该区曾于2003年9月4日,突发坡体裂隙沉陷事件,大小裂缝7条,面积3000余平方米。遇强降雨,该处再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较大,灾害将对周围8户33人及31间房屋构成严重威胁。

32.栾川县三川镇大红村胜景沟12组滑坡。灾害点位于栾川县三川镇大红村,地理坐标东经111°19′02″,北纬33°55′24″。该区域曾于2003年9月6日,突发滑坡事件,面积1600平方米。遇强降雨,该处再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较大,灾害将对周围4户15人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33.栾川县陶湾镇前锋村12组滑坡区。灾害点位于栾川县陶湾镇前锋村,地理坐标东经111°24′20″,北纬33°50′15″。该区域曾于2003年9月14日,突发坡体裂隙沉陷事件,面积15000千方米,倒塌房屋4间。遇强降雨该处再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很大,灾害一旦发生将威胁8户33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4.栾川县陶湾镇三合村高岭组滑坡区。灾害点位于栾川县陶湾镇三合村,地理坐标东经111°24′37″,北纬33°54′13″。该区域曾于2003年9月3日,突发滑坡事件,面积3200平方米。遇强降雨该处再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很大,灾害一旦发生将威胁7户22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5.栾川县上房沟钼矿区采空区地面滑坡区。灾害点位于栾川县冷水镇冷水村,地理坐标东经111°27′30″,北纬33°54′35″。该区因采矿造成大面积采空区,1999年以来已经发生3次局部塌陷,塌陷面积达3000千方米,危及矿区采矿工人及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36.栾川县红庄矿区(红庄村南洼)地面塌陷区,灾害点位于栾川县狮子庙乡红庄村,地理坐标东经111°34′13″,北纬34°01°36″。该区域1998年以来,断续出现裂缝10余条,裂隙宽0.5?3米,面积50000平方米,造成10户村民房屋裂缝。目前该处裂缝有进一步发展趋势,遇强降雨该处可能发生塌陷、滑坡灾害,灾害一旦发生将威胁12户50余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除上述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域外,我市仍存在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如嵩县、栾川、洛宁、汝阳等矿山集中县区因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新安、嵩县、栾川、宜阳等县的公路沿线可能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可能因开挖、削坡等活动造成边坡失稳,破坏地质环境,造成地质灾害,各有关部门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的要求,把地质灾害防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起领导责任。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作为同级政府的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要依法行政,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保护当地的地质环境,坚决制止破坏地质环境、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

(二)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机构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起政府负总责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运用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手段,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要完善落实本地区、本部门的汛期值班制度、灾害防治巡查制度、灾害速报制度。对本方案中所确定的及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地质灾害危险点,要逐个制定出具体的防治措施,逐级签定防治责任书,将监测与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对数量大、分布广的地质灾害,采取群测群防的方法进行监测、防治。在地质灾害易发点要设立地质灾害警示牌,要做好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的发放工作,及时把“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

(三)预防为主,提高防灾能力。各地要立足长远,在完成地质灾害调查区划的基础上,及时制定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把地质灾害防治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近期内要结合本地实际,编制完成本地区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在汛期到来前,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人员继续查清地质灾害的现状,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区进行调查摸底,逐点登记建卡,提出防范措施,对重大灾害隐患点要编制出灾害发生应急预案。

(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各地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加强宣传,尽早行动,全面贯彻落实。要坚持不懈地在全社会开展减灾防灾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要把日常宣传与重点教育结合起来,在进行重点地质灾害隐患调查的同时,向当地群众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避灾与防灾的基本技能,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五)落实灾害速报制度,提高应急能力。各级政府部门要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机构。各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加强防灾措施落实的同时,提高地质灾害应急能力。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应根据灾情大小,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国土资发(1998)15号文)上报当地政府和上级领导部门,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赴现场进行抢险救灾。

五、洛阳市地质灾害防治机构体系

洛阳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构为洛阳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发生灾害后为救灾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发生地质灾害后组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

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的县、乡(镇)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矿山企业应根据当地实际及各自的职责范围,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区和本行业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组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落实防治措施。

河南省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