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宜府发(2006)38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6-09-08

施行日期:2006-09-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字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加快我市气象事业发展,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川府发(2006)1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以下贯彻意见。

一、提高对发展气象事业重要性的认识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对国家安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前瞻性作用。 “十五”期间,我市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市的气象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气候监测和探测系统还不完善,气象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我市每年频发的干旱、冰雹、暴雨、雷暴、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严重制约我市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对提高全社会防御灾害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各级政府及其气象主管机构要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气象法律法规和工作的宣传,并将其列入普法教育计划,在全社会营造出关心、支持气象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气象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一)加强气象灾害观测站网建设。要在国家气象观测站网的基础上,结合我市防灾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兼顾代表性和均匀性,在重点城镇、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交通干线、重点旅游区及主要江河流域建立自动气象观测站,提高突发性灾害天气和生态气候的监测能力。进一步加强气象卫星资料接收系统、天气雷达、雷电监测网、气象技术支撑保障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建设防灾减灾信息共享平台。气象部门要加大气象观测站网的对外开放力度,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民政、国土资源、环保、畜牧食品、地震、救灾等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充分整合气象信息网络资源,统筹建设涵盖大气、水文、农业病虫害、森林火险、地质灾害、动物疫病、空气质量、生态状况等信息的市、县两级防灾减灾信息共享平台,为各级政府、各部门、各行业提供广泛、高效的防灾减灾信息服务,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防御能力。

(三)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把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针对我市经济建设的不同服务需求,进一步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职能,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公共媒体,要确保公共气象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扩大公共气象信息覆盖面,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时效。

(四)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体系。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好重大气象灾害防御预案,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坚持避害与趋利并举。建立政府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响应机制,构建反应敏捷、协调一致、运转高效的一体化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减少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以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卫星探测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和其他探测资料,建立突发性天气预报预警业务系统。

三、提高气象业务服务水平

(一)大力提高天气气候预测预报水平。气象部门要加强天气、气候、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提高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气象预报预警和旱涝趋势气候预测水平。同时,要加强城市交通、城市环境保护、城市洪涝、旅游、公共卫生、重大活动、重点工程等气象保障服务。

(二)强化气象对农业的服务。各区县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深化农业气候区划,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灾害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开展气象灾害预警评估、土壤要素分析、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动态变化检测和产量预报工作。

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整合涉农信息资源,鼓励和引导涉农部门、涉农企业、电信运营企业和大众传媒参与农村信息服务,实现农业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进乡村、进农户、进企业。

(三)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增购车载火箭和高炮,适当增加作业点,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使全市人工影响天气炮点布局更为合理,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炮点布点的科学性,增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实效。完成市、区县、作业点三级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指挥作业体系建设。继续做好人工增雨抗旱防雹消雹作业,开展森林防(灭)火、公共污染等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工作。努力开拓新的业务服务领域,积极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加强县级人工影响天气炮手专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水平。

(四)切实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依法管理防雷减灾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施工监督、竣工验收和年度检测,确保防雷装置安全可靠。规建部门要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为气象部门对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施工、验收环节“三同时”依法管理提供有利条件。各级气象台站和防雷技术服务机构要积极开展防雷科学研究,大力提高雷电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及时组织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加强大型建设项目、重点工程、爆炸危险环境的雷击风险评估,有效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损失。广泛宣传防雷科技知识,提高公众防雷安全意识。

(五)积极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要开展气候适应性论证和气候资源规划,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行业发展长远规划,实施城市规划编制,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和大型太阳能、风能、云水等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时要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作为有关人民政府、部门决策的依据。

四、依法推进气象事业发展

(一)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坚持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气象事业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科技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各级财政要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对服务于当地的气象观测站网、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体系、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城市气象服务体系、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体系建设和雷达、大型计算机等重大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及科研、业务经费,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各区县政府要按有关规定做好气象部门职工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工作。

(二)加强气象法制和标准化建设。加快气象灾害防御、气候可行性论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雷电灾害防御等方面的地方性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依法管理和规范气象探测、气象预报发布、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信息传播、防雷减灾、升放气球等活动。

(三)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各级政府和气象、规划、建设等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建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协作机制,各级规划、建设部门在进行城市、集镇规划和各类开发区规划时,要依法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纳入统筹规划。

二OO六年九月八日

四川省宜宾市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