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6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气象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扬府办发(2006)110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6-10-08

施行日期:2006-10-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字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扬州市气象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OO六年十月八日

扬州市气象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前 言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是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应对我国资源压力、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要求,本世纪头20年,中国气象事业要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的发展新理念,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目标,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事业现代化体系,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跨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十一五”期间,我市气象事业发展重点是为扬州“再干三五年,实现新跨越”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章 我市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我市气象事业在“十五”期间得到长足的发展:大气探测水平显著提高,建立了以自动气象站、711B测雨雷达、GPS为主的地面气象观测和以FY2C卫星接收为主的空间观测系统;预报业务现代化建设及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气象科技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但是与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相比,我市气象事业在现代化水平和资金投入等方面仍有很大差距,与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尚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气象工作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气象探测网络不能满足预报服务的需求

我市现有的气象探测系统项目单一,主要以地面气象观测为主,仅有的测雨雷达层次也比较低,尤其是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亟待加强。

二、业务现代化建设明显滞后

“十五”期间,社会经济和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而我市的气象事业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除常规业务建设以外,没有大的、具有特色的项目。计算机资源、信息与网络资源仍不足,业务服务自动化程度不高,缺少发展后劲。台站建设水平明显落后。

三、业务服务系统亟待完善

根据中国气象事业发展要求,目前我市天气预报时效不够长,预报也不够精细,暴雨特别是特大暴雨的定时定点定量预报能力较低,冰雹、龙卷风、强雷暴等强对流天气及大雾预报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

四、高层次人才匮乏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气象队伍人员素质偏低。虽然不断地通过在职培训和引进,但是,学历结构仍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奇缺,业务、服务及科研开发缺少领军人物,管理人员素质也有待提高。

五、气象事业的投入与需求不相匹配

气象事业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制约了我市气象事业的发展。目前,国家和地方投入的气象事业经费仅占经费需求的50%左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1/8.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气象事业“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战略发展理念,同时依据扬州“再干三五年,实现新跨越”的发展目标,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扬州气象事业体系,到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为扬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流的气象保障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技兴气象和人才强业,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促进快速发展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避害与趋利并重,不断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应对和减缓天气、气候及其变化影响的能力,努力提升气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推进业务服务体制创新,不断提高气象行业科技、业务、服务能力;促进国家气象事业、地方气象事业和各项气象工作的协调发展。

  第三章 “十一五”期间工作目标

一、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立健全“流动、开放、竞争、协作”的人才战略运行机制。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施展才干的空间,利用各种形式吸引和充分利用国内外优秀人才资源。

二、全面提升气象业务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市气象事业要在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水平的提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加快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以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应急保障能力。积极开展生态气象监测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气象评估。加强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检测和防护技术服务,快速提高我市雷电灾害防御的科技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气象台站建设

按照“一流台站”的基本要求,拟定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规划,从基本业务、技术装备、科技创新、服务领域、依法行政、队伍素质、台站面貌等方面对我局进行规划建设。

四、加强气象文化建设

充分依靠气象科技推动气象文化的发展,广泛开展气象科普活动,采取有效措施使气象科学技术走近民众、走向社会,提高全民合理利用气象资源、防灾减灾意识和气象科技素质。大力弘扬“气象人精神”,培育职工文明道德风尚,兢业拼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无私奉献。营造气象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的浓厚氛围,为构建和谐气象部门提供强大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五、加大气象事业的公共投入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的服务保障能力日渐凸现,对公共财政投入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气象事业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与社会关联度很大的公益性事业,需要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把增强气象能力建设纳入财政预算中,确保气象事业稳步、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章 “十一五”期间工作要点

按照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的重点任务是加快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气象的需求和我局技术、人才情况,确定以下两项任务为我市气象“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建设扬州气象防灾减灾监测、预报、服务中心;建设扬州生态气象服务中心。

  第一节 建设扬州气象防灾减灾监测、预报、服务中心

一、建设迫切性

进入新世纪,我们认识到,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气象事业直接关系到我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大力发展气象事业,对于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损失,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市“再干三五年,实现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境内多湖泊和丘陵山区,地理条件复杂,同时,扬州为季风气候,多冷暖空气交汇,灾害性天气频发,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少则数亿元,多则数十亿元,使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目前。我们的气象探测系统只能监测大尺度天气系统,而对于暴雨、雷暴、冰雹、龙卷风等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监测手段。急需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监测、预报、服务平台。

二、建设内容、建设规模

按照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的重点任务是加快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拓展气象科技服务领域,大力推进气象科技的快速发展,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的需求和我局技术、人才情况,决定“十一五”期间建设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中心气象设备及附属建设。主要有以下建设内容:

1、增设多要素中尺度自动气象站20个。

2、建设扬州雷电灾害监测系统,在市局建立监测中心,县局设5个分站,同时配备预警工程车辆。

3、购置风廓线仪。

4、新购置车载气象雷达一部。

5、建设高速公路大雾监测系统,在扬州绕城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京沪高速扬州段分别建设大雾监测系统。

6、建设卫星遥感探测系统。

7、购置高性能小型计算机及附属设备用于收集处理各种气象数据。

8、建设省-市-县可视会商网络,购置一流、实用的会商网络设备,下设5个县级终端。

9、建立人工影响天气基地:配备专用人工影响天气工程车;建设人工影响天气设备存放仓库;建设人工影响天气资料收集、处理系统;建设人工影响天气预报、指挥通信系统,县局建设人工影响天气分基地。

10、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中心软件配套建设。

建立扬州市灾害性天气应急响应系统,其中包括:

(1)、建立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系统。

(2)、建立灾害性天气联防、预警及应急响应系统。

(3)、建立中尺度灾害性天气决策、指挥、服务系统。

三、进度安排

2006年?2008年完成闪电定位仪、风廓线仪等建设安装工作,并投入试运行。同时完成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及自动站建设,并在防灾减灾监测中发挥作用;2008年完成京沪、宁通高速公路扬州段、绕城公路(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大雾监测系统建设;上述投资的软件及配套设施全部建成,完成扬州市气象防灾减灾监测、预警、服务中心的项目建设。投入业务使用,发挥气象现代化建设在防灾减灾、服务于地方经济中的作用。

四、投资估算

根据扬州市城市规划,迁移长春路8号地面观测场及扬州气象防灾减灾监测、预报、服务中心建设经费需要 2790万元(不含土地费用)。

  第二节 建立扬州市生态气象服务中心

一、建设背景和依据

扬州是一座以“古、水、绿、文、秀”为特征而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南水北调”重点工程东线起点和水源地。近年来,扬州市政府根据自身资源潜力和在区域经济格局中所处的战略地位,选择了一条发展循环经济和开展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此基础上市政府又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生态市的发展新理念和新战略,通过建设国家生态市,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扬州,努力把扬州建设成为富裕、文明、秀美的城市。

建设生态市对气象部门的生态气象监测和预报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了保障扬州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大力提升气象资源为扬州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我们按照“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和“江苏省气象部门预测减灾工作领域拓展指南”的精神, 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和《扬州生态市建设规划》,从我市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出发,规划建立扬州市生态气象服务中心。

二、建设内容、建设规模

根据扬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和“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要求,以及扬州市实际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气候资源特点,为了将生态气象服务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在扬州生态市的建设中发挥主动、积极的作用。

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如下:

1、建设市级生态气象服务中心。

2、县(市、区)生态气象分中心建设。

3、15个自动生态气象站。

4、8个城市、森林、自然保护区自动监测站。

三、项目进度

2005年8月至2006年初为项目的研究论证阶段;2006年初至2010年为项目的实施建设阶段,力争在“十一 五”期间建设完成投入使用。

四、投资估算

扬州市生态气象服务中心建设经费需要2030万元。

  第三节 规划总投资估算

《扬州市气象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总投资需要0.482亿元。为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拟由中央财政投入0.2亿元,地方财政投入0.282 亿元。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