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3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昭通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6-10-31

施行日期:2006-10-31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昭通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十月三十一日

昭通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

前 言

“十五”时期是昭通旅游业稳步启动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战略,凝聚全社会力量,尽管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也取得了游客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比“九五”超一番的成绩。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已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昭通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十一五”时期是实现昭通旅游业新跨越、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昭通重要产业的关键时期,《昭通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全市建设小康社会、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时期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的战略任务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省委、省政府发起了实施云南旅游第二次创业的行动号角,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未雨绸缪,着眼于未来昭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发展的实际,立足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正当其时地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努力构建昭通文化旅游重点支柱产业的宏伟目标。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昭通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对于我市旅游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构建昭通文化旅游重点支柱产业的宏伟目标,完成旅游经济强市、强省的战略任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规划》的编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把旅游业建成为昭通重要产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规划,全面贯彻“五个统筹”的要求,全面深入调研分析我市的旅游资源、客源市场、产业基础、发展形势,依据《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云南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中共昭通市委、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昭通市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各县区旅游发展的新情况,提出了我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昭通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凝聚了全市旅游行业的智慧,是今后五年我市旅游业发展的蓝图。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动员全市旅游行业和社会各界力量,为落实《规划》提出的任务、实现《规划》提出的目标而努力,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一、昭通市“十五”旅游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取得的成绩。

“十五”期间,我市旅游业重点开展了旅游规划编制、景点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促销活动。先后完成了昭通市旅游发展规划和昭阳、彝良、威信、水富、大关、鲁甸等县区旅游发展规划及铜锣坝、小草坝等部分景区(点)详规。在景区建设上,除水富县建成了西部大峡谷温泉、现在又启动搬迁扩建外,大关县完成由县城至黄连河景区的公路改造,黄连河景区国债建设项目2005年内基本竣工;水富县铜锣坝森林公园国债项目已经立项并全面启动建设;盐津县豆沙关景区新修了豆沙关至公路干线的梯步人行便道,完成了旅游厕所、观景台、标志性建筑牌楼等。昭阳区引资改造大龙洞公园,工程分三期完成,现一期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威信扎西红色旅游被国家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已启动项目开发的各项目前期工作。“十五”期间我市认真抓好旅游宣传促销,组织参与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同时办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昭通分会场。2002年以来我们在水富、大关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四次分会场活动。联合烟厂等企业,认真做好昆明机场“昭通厅”的展示和户外广告宣传,积极协调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搞好旅游宣传,为树立昭通旅游品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水富西部大峡谷温泉、大关黄连河、威信红色旅游、昭阳区大山包、盐津豆沙关和彝良小草坝在省内外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市内有国家AA级景区两处,二星级以上宾馆5家,国内旅行社4家,另有多家宾馆、饭店正申请评星。

“十五”期间,昭通旅游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旅游经济总量大幅增长。2005年与2000年比较,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当年全市GDP的比重由2.45 % 上升到2005年的2.79 %.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从“九五”期末的143人次增加到“十五”期末的231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2.15万美元增加到8.58万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0.1 %和31.9 %;接待国内游客从100.36万人次增加到197.9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2.610亿元增加到4.68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5 % 和12.4% ;旅游总收入从2.612亿元增加到4.702亿元,年均增长12.5 % .2001-2004年,全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24.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407亿元,比1997-2000年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19.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055亿元分别增长14.3%和9.0%(见附表1-2)。

(二)“十五”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旅游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地方财力薄弱,市级财政每年安排的旅游发展资金仅20万元,2005年增至25万元。这对于一个旅游业刚刚起步、需要巨大资金投入的地区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内外部交通条件较差。作为昭通市交通大动脉的昆水线待(补)新(民)段和水(富)麻(柳湾)段正处于建设中,市内大部分公路等级低、路况差,晴通雨阻,严重地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景区(点)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旅游起步较晚,大部分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不具备接待游客的基本条件。

??景区(点)知名度不高。市内一些品位较高的景区(点),由于缺乏必要的投入,没有进行宣传或宣传力度不够,尚不为外界所了解。

??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不够合理。在所接待游客中,海外游客还不到总游客数量的0.01%,国内游客中,本市及四川等周边省市游客占绝大部分,远程游客较少。

??旅游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旅游专业人才短缺。目前,全市11个县区仅有6个县、区成立旅游管理机构,5个县的旅游管理职能挂靠其它部门。市、县区旅游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不足,专业人才短缺;各旅游企业普遍存在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才匮乏的情况。

(三)“十一五”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1、昭通发展旅游业面临的机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的机遇。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我国人均GDP将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消费市场、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度提升,将为旅游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成为推动我市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国家加快旅游发展,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 “全省旅游业要实现第二次创业”,并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

??市委、市政府已决定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重要产业来发展,并决定市级财政从2006年起每年将拿出300万元资金用于旅游产业发展。

??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昭通境内实施的大工程、大项目、大投入将有效促进昭通旅游经济的发展。

??随着昆水公路的全线贯通,昭通的可进入性将大大增强,西南腹地、三省通衢的区位和独特的生态、文化、红色旅游资源使昭通连接滇川旅游圈的地位日益凸现。

??四川打造川南旅游为昭通加快发展创造了宝贵机遇,有利于充分发挥昭通固有的区位优势推进旅游发展。

2、昭通“十一五”旅游发展的优势。

2.1旅游资源比较优势。

昭通的旅游资源数量较多、类型齐全,全市共有367个旅游资源点,在全国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74种中,昭通市就有58种。在自然旅游资源类型中,以水域风光为主要特色,特别是瀑布旅游资源优势最为明显;人文旅游资源以红色旅游为主体,古迹建筑类特别是古驿道、摩崖字画、?人悬棺、革命纪念地,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文化内涵丰富,品位极高,开发前景广阔。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我市以昭阳区为代表的广大区域内拥有凉爽的夏秋季节气候,具备面向川渝、打造避暑休闲胜地的绝佳优势和潜力。

2.2旅游区位战略优势。

昭通素有“鸡鸣三省、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誉,历史上是我国“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云南与中原联系的最早地区,是连接云贵川三省的交通要道。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南距昆明市390公里,东距贵阳市449公里,北距成都市533公里,东北距重庆市528公里。水富距四川省宜宾市仅33公里,距四川省会成都市360公里,距重庆市310公里。213国道、内昆铁路使昭通成为云南连接四川、重庆等地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大西南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中居于重要的枢纽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

2.3政府主导发展优势。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基本建成云南旅游支柱的基础上,及时作出了进一步加快旅游发展,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制订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人大通过了《云南省旅游条例》、省政府下发了《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明确提出实施“大项目推动大开发”的旅游发展战略,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制定加快云南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旅游建设的投入。2005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云南旅游要实现“二次创业”,要加大全省六大旅游片区的开发力度,昭通作为其中的滇东北片区旅游,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昭通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来抓,出台了《中共昭通市委、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对旅游工作的领导,统一加快旅游发展的思想认识,强化和充实了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落实了资金投入保障,为切实推进昭通旅游经济强市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组织保障,为加快昭通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市各地加快旅游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上下形成了发展大旅游、大产业的态势。

2.4广泛参与的社会优势。

全市通过加大旅游业向民间资本开放的力度,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开发建设,最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兴办旅游。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基本形成了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办旅游的格局,公众关注旅游,全社会发展大旅游的良好社会大环境。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全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开发旅游产品、拓展旅游市场、举办节庆活动、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培养旅游人才、实施依法治旅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加快昭通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5市场优势。

旅游需求是人类永不枯竭的需求。当代人类消费结构正处于转型时期,据有关机构预测:21世纪人类消费变化需求趋势将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即“时间、质量、环境、健康、家庭”,而能够同时满足这一消费市场结构转型需求的行业就是旅游业。在旅游过程中,人类能够同时获得集知识性、娱乐性、体验性、享受性为一体的多种满足。不仅如此,旅游需求只会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增长;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需求将会越来越强劲。这就为昭通市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广阔的市场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在全国旅游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在不断提高。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995年的60万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15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1.7亿美元增加到5.2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从1622万人次增加到686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47.5亿元增加到386亿元,旅游总收入从61亿元增加到430亿元。使我省旅游业迅速跻入全国十大旅游大省之列,接待海外旅游者和旅游外汇收入跃居全国第9位,旅游总收入居全国第13位。昭通市属于云南滇东北旅游区,又是连接云贵川三省的交通通道,往北有四川、重庆几千万拥有充分购买力人口的潜在市场,往南是我省昆明、大理、丽江等旅游产业较发达地区。从市内来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旅游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再加上全市正在实施和将要实施的大项目、大建设、大投入的拉动,昭通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二、“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2020年远景目标

(一)“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是昭通将优势旅游资源开发为全市重点产业的关键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立足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切实把握旅游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关联紧密的特点,努力探索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促进昭通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充分发挥昭通旅游资源多样性、独特性的特点和特殊的区位优势,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打造旅游精品项目为龙头,突出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以大市场、大旅游、大联动的气魄,高品位、高起点地进行深层次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产品组合设计,加快全市旅游资源向旅游经济的转化,努力把昭通建设成为云南又一个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新兴旅游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二)“十一五”旅游发展目标及2020年远景目标。

昭通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目标是: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抓住云南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带来的历史性机遇,通过“十一五”和其后一段时间的努力,建设起一批精品景区景点,推出一批特色旅游产品,着力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和增强各项旅游功能,切实改善整体旅游环境,将昭通逐步建设成为云南的新兴旅游区,成为连接云、贵、川三省的跨省域热点旅游区,成为云南旅游连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通道和桥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昭通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昭通全面建设小康及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工程的顺利实现。

阶段性战略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着力建设滇川古道的精品景区景点,坚持以打造滇川自驾车精品旅游线路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沿线各地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深度挖掘沿线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内涵,努力营造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社会心理环境,力争在昆水高速公路竣工通车之际,就赢得沿线旅游经济大发展。同时抓住机遇推进红色旅游景区和昭鲁片区旅游景区建设,大力推动各地适宜的多层次旅游项目建设,促进全市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到“十一五”末,力争实现接待海外游客超过5000人次,国内游客46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30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超过1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0.3亿元,在“十五”基础上翻一番。远期发展重点线路要依托金沙江下游三大巨型电站建设成果,充分利用逐步形成的高峡平湖密集群景观资源,大力发展科考观光旅游,建设全国著名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一步提升昭通旅游形象,成为云南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争取2020年实现接待海外游客超过3万人次,国内游客达12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424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5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27.6亿元(见表3)。

三、“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昭通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独特性和特殊的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打造旅游精品项目为龙头,突出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相结合,高品位、高起点地进行深层次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产品组合设计,加快全市旅游资源向旅游经济的转化,努力把昭通建设成为云南又一个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新兴旅游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一)继续抓好旅游发展规划,加快精品旅游景点的建设步伐。

根据昭通旅游资源的分布、气候特征和交通条件状况,结合《云南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发展规划》及《昭通市旅游发展规划》,昭通旅游开发的重点和总布局是:确定一个旅游集散中心和二个旅游接待中心,重点建设三个旅游功能区,配套建设三条旅游线,开发七个特色旅游产品。

(1)一个旅游集散中心:昭鲁坝区。

利用213国道、内昆铁路且拥有昭通机场,北连成都、重庆,南接昆明,发展成为滇东北旅游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发展带动中心。建设重点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商品购物街区,实施环境形象工程,营造旅游环境氛围。

(2)二个旅游接待中心:水富、威信。

水富、威信二县县城既是昭阳这个旅游集散中心客源辐射的重要接待地,也是周边旅游景区客源集散的重要依托地。建设重点为:强化城镇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开辟旅游购物场所,美化绿化环境。

(3)三个旅游功能区。

一是大山包生态旅游区,主要范围包括昭阳区、鲁甸县、大关县、彝良县。二是大峡谷休闲度假旅游区,主要范围包括水富、绥江。三是红色旅游和历史文化探秘旅游区,主要范围包括威信县、盐津县。发展重点为:建设旅游景区,修筑旅游道路,配置旅游设施,增强吸引力。

(4)三条旅游线。

Ⅰ、昆明??曲靖?鲁甸?昭阳?大关?盐津?水富?宜宾(近期开发)

Ⅱ、昆明?鲁甸?昭阳?彝良?镇雄??威信?泸州?宜宾(近期开发)

Ⅲ、昆明?巧家?永善?绥江?水富?宜宾(远期开发)

(5)七项特色旅游产品。

一是扎西会议会址为主的红色旅游产品;二是豆沙关五尺道、袁滋摩崖、?人悬棺历史文化探秘产品;三是黄连河瀑布、小草坝山水、铜锣坝原始森林、大峡谷温泉为依托的休闲避暑度假产品;四是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五是大龙洞和景风水上乐园、金沙江及洒渔河漂流为依托的水上娱乐产品;六是伊斯兰民族风情旅游产品和龙氏宗祠历史文化开发;七是以天麻、苦丁茶、苹果、地毯、手工刺绣为代表的旅游购物产品。

围绕以上开发重点和布局,结合昭通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特殊地理区位,充分发挥其连接滇川渝的通道和桥梁作用,“十一五”期间,昭通市旅游开发要重点按照“一点一线一中心”的思路进行。“一点”是指威信扎西红色旅游点,主要是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扎西会议会址为中心,全面开发威信红色旅游资源,并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资源特点等情况出发,在开发好昭阳(大山包)?大关(黄连河)?(盐津豆沙关、白水江)?彝良(牛街)?镇雄(罗坎小溪坝)?威信(扎西)旅游线的基础上,积极同贵州、四川相关市县协调,联合打造“四渡赤水”红色旅游线。工作重点是改善交通条件,强化景区(点)内部设施建设,加大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培训旅游专业人才。“一线”是指沿昆水线,这是我市旅游景区(点)分布最为集中的一条旅游线路,也是昆水高等级公路建成后,最有条件在短时期内形成精品线路的旅游线,在这条线路上要以“发现五尺道文化探密”的主题,致力于区域旅游合作,突出自驾游黄金旅游线的建设,努力打造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旅游经济圈(或称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旅游经济圈),继续抓好昭阳大山包、大关黄连河、盐津豆沙古镇、水富铜锣坝森林公园、大峡谷温泉等五大重点景区(点)的建设。工作重点是抓好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环境整治以及旅游专业人才培训。“一中心”是指昭阳旅游中心,昭阳区既是我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人员往来、物资集散的枢纽,人口居住较为集中,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可根据其夏季气候凉爽的特点,适时向四川、重庆推出“滇川古道、清凉体验”夏季休闲避暑旅游,并在促进大龙洞公园做好更深层次开发的同时,规划做好景风水库、龙卢宗祠、渔洞水库大坝以下旅游区、大山包自然保护区及特色农家乐等的开发。工作重点是做好景区(点)开发可行性研究,配合交通、发改等部门做好进入旅游景区干道公路的规划和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同时,要着眼于金沙江下游三大巨型电站修建完工后将出现世界罕见的高峡平湖密集群景观,抓好永善、绥江等库区县的县域或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做好与四川库区县旅游规划的衔接工作,力争做到统一规划,分区域实施,确保湖滨旅游规划、开发的统一协调,为今后建成金沙江下游滇川大湖滨旅游区打下基础。在旅游发展规划中,还要注意同有关部门作好协调工作,超前谋划,把电站建设的移民搬迁和旅游小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按照旅游小镇建设的要求,规划和兴建好具有旅游目的地意义内涵的集镇,以迎接今后必将到来的旅游业大发展。

上发展战略的实施,逐步推出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温泉度假、夏季避暑、城市休闲、湖滨旅游和自驾车旅游为重点的旅游产品,形成多样化、复合型的旅游产品系列, 不断创造旅游消费的热点和亮点,将滇东北历史文化、红色旅游打造成跨省区精品旅游线,尽快建成独具特色的连接四川、贵州的跨省新兴旅游区。

(二)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营造好昭通旅游形象。

要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实行整体宣传促销战略,树立昭通旅游团队精神;要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充分借助重大外宣、招商、会展、对外友好和文化交流等活动宣传促销昭通旅游,鼓励新闻媒体大力报道和策划制作更多的旅游宣传节目或栏目,扩大公益性旅游宣传;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扶持发展本地旅游电子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开展旅游促销。要充分发挥节会赛事活动的宣传促销作用,积极认真地组织好各种文化旅游节活动,加大对有昭通特色的民族节庆活动的挖掘和提升力度,组织好“黄金周”假日旅游和农特产品展销主题旅游活动,不断创造新的旅游热点和亮点,推动全市旅游健康顺利发展。

一是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积极向外介绍昭通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要积极准备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编印好必要的旅游宣传画册,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宣传促销。要借省民运会在昭通召开的机遇,组织有关旅游企业实行整体宣传促销战略,树立“昭通旅游团队”精神,提升昭通旅游品牌整体形象。

二是要建立昭通旅游网站,为昭通旅游宣传促销搭建起现代化的工作平台。各县要支持做好昭通旅游网站建设工作,提供必需的资料、图片。市旅游局要印制一批高质量的旅游宣传画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反映昭通旅游资源、现状和开发潜力。

三是继续认真抓好节庆宣传,办好具有各自特色和品牌的旅游节分会场活动。各县区要按照全市首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的要求,加大对有昭通特色的民族节庆活动的挖掘和提升力度,不断创造新的旅游热点和亮点,研究办好各种主题、不同名称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力争把这些节庆活动做成品牌,做出特色。

四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构建云南旅游连接川渝经济区的桥梁。要充分发挥地处三省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切实加强与毗邻的四川、贵州和重庆等相关区域的合作,积极促进大市场、大旅游、大联动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立足于早日建设好滇川古道旅游精品线路,要强化“滇川古道、清凉体验”的文化休闲旅游主题,加强与四川成渝腹地各个地区的交流合作,充分展现云南北大门的魅力。在开发威信红色旅游上,要充分利用重走长征路的红色主题,积极与贵州、四川联合,共同打造从遵义到扎西的“四渡赤水”红色旅游品牌,以利于整体性旅游宣传效果产生和旅游市场的开拓。要通过上述努力,逐步把昭通建设成为连接云、贵、川三省的跨省域热点旅游区,推动三省结合部旅游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

(三)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创优旅游发展的环境。

进一步提高宾馆、饭店接待服务的水平,规范旅游服务市场的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引导企业主体兴建适宜的宾馆接待设施,强化星级标准服务,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设四星级宾馆两个以上,努力满足即将到来的旅游大开发的需要。重视抓好交通、城建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要推动各地在市政基础设施和交通建设中突出旅游发展需要,增强旅游发展意识,努力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硬件环境。要借昆水高速公路建设的机遇,确保完成铜锣坝景区公路、大山包旅游专线、通达威信的凤翥至大塘公路等改造建设,积极推进昭阳至彝良及小草坝公路建设,以促进小草坝景区开发的快速发展。

要创优旅游发展环境,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社会心理条件。发展旅游产业,创优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是关键。要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努力为外来游客创造一个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要规范交通运政市场的管理,适应旅游客运的需要,切实落实旅游客运服务的政策措施,确保旅游客运的畅通。要积极推进依法治旅工作,强化旅游安全管理,推行服务质量标准化和旅游诚信、旅游合同质量规范管理体系,加大旅游标准化和旅游诚信服务的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旅游服务管理水平。

四、“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对策措施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政府实施《规划》的力度。

要实现昭通旅游业“十一五”发展目标,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旅游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度认识到抓旅游就是抓经济、就是抓结构调整、就是抓开放、就是抓城市建设、就是抓文化、就是抓投资环境、就是抓可持续发展。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旅游产业的领导,努力把“十一五”规划落到实处。

??市旅游产业领导组要认真履行《云南省旅游条例》中所赋予的职责,进一步加强协调,及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尤其是要把重大旅游建设项目协调实施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来完成。

??要加强督促检查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对涉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职权外的事务,建立“转办制度”,交由具有相应管理职权的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要求限时办理。

??要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是重大旅游建设项目,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和相关部门,加强考核和监督检查,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有条件发展旅游的县、区都要设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协调各方力量,把加快发展旅游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促进开放、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就业、消除贫困和带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来抓,千方百计加快发展。

(二)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十一五”规划的落实。

??有条件发展旅游的县区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在全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框架下,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研究和制定当地的“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并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可行,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并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协调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真正使规划所确立的各项事项落到实处。

??有条件发展旅游的县区发改委要把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列入年度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中去,把重大旅游建设项目列入各地年度实施的重大项目计划,并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推进,以防止目标、项目与实施脱节。

??有条件发展旅游的县区发改委、财政、交通等部门要把重点的旅游交通项目列入其“十一五”规划,积极争取国家、省的投入和协调好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旅游干线公路、旅游片区环线公路的断头公路和由干线抵达重要旅游景区(点)的支线旅游公路要优先纳入计划,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旅游休息站(旅游厕所、加油站、购物、餐饮)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切实解决游客到达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的通达性和舒适性。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制定有关计划,按照有关标准积极推进最佳旅游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旅游经济强县、旅游小镇的创建;加快当地旅游目的地、旅游城镇(小镇)的游客接待中心和旅游救援中心的建设;按照商厕结合的原则,加快旅游厕所、中英文旅游指示标牌等方面的建设,不断改善旅游环境。

(三)制定并实施加快旅游发展的支持政策。

??要加大《中共昭通市委、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的实施力度。及时协调实施过程中的难点、疑点和重点问题;同时要研究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适时提出和出台涉及产业宏观发展的政策,为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规划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制定加快旅游发展的支持政策。增加资金投入的政策,主要包括提高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旅游开发建设的比例,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对旅游开发建设金融信贷支持,对投资大、建设期长的旅游项目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政策。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对来我市投资旅游的内资和外商企业执行国家及省政府出台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利用荒山、荒地进行旅游开发实行土地资源优惠政策。

(四)扩大旅游投融资渠道,认真落实各项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

旅游开发建设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但由于各级财力有限,政府不可能从财政拿出更多资金来投入,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方式,借助市场的力量加快旅游融资步伐。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大对旅游开发建设的投入。要较大幅度增加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市政府把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增加到600万元,继续发挥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引导性作用。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和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引导和拉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旅游开发和建设。各级政府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旅游项目的贷款贴息、部分旅游公益设施建设和旅游“软件”的配套建设和完善。

??要积极探索和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采用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和收费权融资等方式,扩大旅游融资规模。要鼓励采取BOT、TOT等融资方式,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步伐。要推进重点旅游企业以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引进战略伙伴等方式,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要根据《云南省旅游条例》的有关规定,尽快制定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的管理办法,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参与我市旅游资源及其产品的开发建设。

??要进一步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各级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要在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的策划和包装上狠下功夫,坚持高起点规划,准备一批旅游大项目,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切实解决旅游建设资金“瓶颈”问题,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扶持性投入。要创造性地用好、用活相关政策,积极扶持各种旅游引资项目,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旅游投资环境,确保项目引资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五)切实推进旅游建设项目的实施。

??各级政府要成立旅游重大(重点)建设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千方百计地推进重大(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的实施。

??各地在实施项目建设带动旅游发展战略时,必须坚持以规划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项目建设规划。对无项目或项目不支撑其发展思路和目标的各类旅游规划审定时原则不予通过。

??旅游及相关部门要依法加大旅游重大(重点)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规划实施中的偏差,保证项目规划得到较充分的实施。

(六)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昭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要坚持“积极开发、有效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最大程度降低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对立,实现经济效率、社会公平与环境完整的统一,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统一,从而实现昭通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各级城建、环保、国土、水利、林业、旅游、文化、农业等有关部门要加快各自职责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保护是为了发展,发展是为了有效的保护,只强调保护而忽视发展,或者只强调发展而不保护都是错误的;同时只强调发展而没有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或者过分强调保护而忽视发展甚至阻碍了发展更是极端有害的。各旅游资源的管理部门和单位要注重保护,更要研究发展,积极形成合力,探索出合理把握发展与保护平衡点的“有效发展和有效保护”的新路子。

??加强对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开发与保护,维护生态、生物和文化资源的多样性,避免以破坏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代价的旅游开发,建立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加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使旅游地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得以长期开发和利用。

??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的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积极探索旅游扶贫的新途径,采取有效措施满足旅游地居民对就业、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基本需要,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防止因贫困而造成对旅游资源的掠夺式开发。

五、“十一五”旅游业开发的重大建设项目

昭通市旅游业的开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发规模大、功能复杂、景区景点和旅游项目多。昭通“十五”旅游业开发建设直接受交通条件、投资状况和市场环境影响,一些景区景点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滞后。根据昭通的实际状况和旅游开发自身的规律特点,客源市场的发展规模以及投资步伐等具体条件,昭通市在“十一五”期间旅游开发的重点支撑建设项目有八个,总投资260000万元(见表4)。

(一)大山包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项目。

大山包距昭阳区79公里,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之一。作为乌蒙高原黑颈鹤天然观赏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大山包旅游景区公路的改造,加强其它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好以大山包乡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的旅游小镇和游客服务接待区,建成骑游草场、观云赏鹤、踏雪滑草的生态旅游区。

(二)景风水上乐园旅游景区、大龙洞国际会议中心和“龙氏宗祠”特色景观建设项目。

景风水上乐园距昭阳区8公里,省第八届民族运动会(2006年在昭通举行)筹委会将其定为龙舟、陀螺、吹枪、马上项目比赛场地,因其公园休闲功能突出,在完成民运会赛事后,建设成以休闲、度假、健身、会务为主要功能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立足4A级景点建设要求,高起点规划开发大龙洞国际会议中心,创造条件开发北闸水库高尔夫项目,加快大龙洞国际会议中心的建设进度,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大龙洞建设成为昭阳区高水平的集避暑、度假、休闲、康体为一体的高端会议中心。加快“龙氏宗祠”特色景观项目建设,努力构建配套的旅游服务接待功能。

(三)黄连河旅游景区建设项目。

黄连河瀑布群位于大关县城东南5.5公里处,景区拥有众多的瀑布和茂密的森林,形成“密林秀瀑”的景观,夏季十分凉爽,是川、渝游客选择的休闲娱乐避暑地之一。建设内容为改造、完善游路系统,打造完善精品景点,尽快建设适应游客服务和会议中心需要的住宿、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重点打造马鞍社民族风情旅游度假小镇,构筑黄连河“观瀑布群落、浴飞瀑流泉、享山间度假”旅游新形象,建成国家4A级景区。

(四)豆沙关历史文化走廊。

豆沙关距盐津县城12公里,系“锁滇扼蜀”的雄关天险,拥有?人悬棺、秦五尺道、隋代古城堡(石门关)、唐代袁滋题记摩崖、清代观音阁、三观塔等,充分利用豆沙关是由黄连河省级风景名胜区通往铜锣森林公园、蜀南竹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路(通道、关隘)的区位优势,抓住豆沙古镇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机遇,加快豆沙古镇建设步伐,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豆沙精品旅游小镇的建设任务。

(五)西部大峡谷温泉旅游景区迁址重建。

大峡谷温泉距水富县城3公里,其水温85℃,依石而建,依水得名,集沐浴、疗养、休闲为一体,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露天温泉,因国家重大项目向家坝电站建设而迁址重建。建设内容仍以温泉资源为特色,以向家坝电站建成后形成的“高峡出平湖”的自然景观为依托,建成国家4A?5A精品景区。

(六)铜锣坝避暑休闲旅游景区建设项目。

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水富县城西南70公里处,拥有滇东北保存最完美的亚热带长绿阔叶原始森林,溪流、湖泊、瀑布分散其间,集雄、奇、险、幽、秀于一身,夏季水富县城和川东南、重庆酷暑难耐时,铜锣坝却是清凉世界。建设内容是将其开发成“森林观光、避暑休闲”产品,与西部大峡谷温泉形成互补,对“热区”游客尤具吸引力,建成国家3A-4A精品景区。

(七)威信红色旅游景区建设项目。

扎西会议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在云南威信召开的重要历史会议,会议会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已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要通过加大投入,把“扎西会议会址”打造成面向全国,服务滇、川、渝、黔的“红色旅游”精品。同时把“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威信旅游作为云南与四川川南旅游相衔接的纽带,融入即将形成的金沙江中下游水电开发旅游区、长江三峡旅游区,并依托遵义红色旅游区和曲靖红色旅游景点,相互贯通,形成区域辐射。

(八)以昭阳区为重点的县区旅游城镇和乡村旅游建设。

我省已明确提出要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名镇,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要求将特色旅游村镇建设成为我省旅游新亮点。我市要把旅游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及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依托市场化运作,以昭阳区为重点,在鲁甸、巧家、盐津、永善、绥江、彝良、威信、水富等县大力开展旅游城镇和乡村旅游建设,提升昭通文化旅游内涵,提高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具有昭通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不断提高我市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的新水平。

附:表1

昭通市1997-2000年旅游接待情况

指标 海外旅游者人数 国内旅游者人数 旅游总人数 旅游人数比上年的增长率(%) 旅游外汇收入 国内旅游收入 旅游

总收入 旅游总收入比上年的增长率(%)

年份 人次 万人次 万人次 万元 万元 万元

1997年 141 68.91 68.93 0.71 13394.16 13399.98

1998年 152 71.4 71.42 3.61 2.23 19531.81 19550.10 45.90

1999年 124 78.9 79 10.61 2.02 21469.21 21485.77 9.90

2000年 143 100.36 100.37 27.05 2.15 26099.28 26116.91 21.55

总 计 560 319.57 319.72 7.11 80494.46 80552.76

表2

昭通市2001-2005年旅游接待情况

指标 海外旅游者人数 国内旅游者人数 旅游总人数 旅游人数比上年的增长率(%) 旅游外

汇收入 国内

旅游收入 旅游

总收入 旅游总收入比上年的增长率(%)

年份 人次 万人次 万人次 万美元 万元 万元

2001年 226 143.07 143.09 42.56 2.47 19332.73 19350.54 -25.91

2002年 220 157.91 157.93 10.37 7.16 29127.88 29185.18 50.82

2003年 214 129.5 129.52 -17.99 6.78 32594.62 32648.87 11.87

2004年 174 193.59 193.61 49.48 8.64 42816.3 42888.28 31.36

2005年 231 197.91 197.93 2.23 8.58 46853.01 47021.65 9.64

总 计 1065 821.98 822.08 33.63 170724.54 171094.52

表3

昭通市客源规模及旅游收入预测表

时间

指标 2005年

实绩 2006?2010年 2011?2020年

年均

增长率% 2010年

预测值 年均

增长率% 2020年

预测值

海外旅游者(人次) 231 86.0 5140 20.0 31800

国内旅游者(万人次) 197.91 18.3 460 10.1 1200

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 8.58 93.0 230 20.0 1424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4.69 16.7 10.16 6 26.50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4.70 17.1 10.34 6.7 27.64

表4

昭通市“十一五”期间旅游业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表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内容 资金投入(万元)

总投资 上级补助 市县财政 自筹

大山包旅游景区 新建 通往景区公路改造,

基础设施 12000 10000 500 1500

景风水上乐园旅游景区建设 新建 旅游基础设施 3000 2000 500 500

大龙洞会议中心 新建 基础设施建设 8000 5000 1500 1500

黄连河旅游景区 续建 改造、完善游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 3000 2000 500 500

豆沙关历史文化走廊 新建 基础设施建设 8000 3000 500 4500

西部大峡谷温泉迁址重建 新建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5700057000

铜锣坝旅游景区建设 新建 通往景区公路及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11000 4000 500 6500

威信红色旅游景区 新建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50000 48000 1000 1000

旅游城镇、乡村旅游建设 新建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08000 9000 9000 90000

合 计260000 83000 14000 163000

云南省昭通市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