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室2003年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市场化改革实施要点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通委发[2003]2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3-02-28

施行日期:2003-02-28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市各人民团体,市各直属单位:

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我市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实现市场化改革阶段性目标决战决胜的关键之年。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市委九届三次全委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对全年工作的总体部署,拟订了《2003年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市场化改革实施要点》。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批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03年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市场化改革实施要点
(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

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度推进改革攻坚决战的关键性一年。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实施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着眼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突出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全面加快企业制度、市场体系、政府运行机制创新步伐,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我市经济和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强攻改革推动猛攻投入、扩大开放和优化环境,为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增创体制新优势,为加快富民强市进程、在苏中率先快速崛起增添新动力。

2003年经济和社会事业市场化改革的主攻目标是:深入推进公有企业“两退一大”,基本完成公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性领域退出的任务,劣势企业除特殊情况外全部退出市场,一批企业年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大力完善所有制结构,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力争达到40%;整体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全面完成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对公益型事业单位加速实施分类改革;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城市建设和产业投入上形成新型投融资格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快农村小康进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功能,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上实施新的突破。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主攻目标,增强机遇意识和率先意识,攻坚克难,重点突破,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推进各项改革,全面加快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市场化进程。

一、强攻国有企业改革

1.不失时机地推进公有企业实现“两退”。根据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要求,将公有资本退出从中小企业向其他企业拓展,除极少数暂需保留公有资本外,凡正常经营的企业公有资本年内必须全部退出,劣势企业除特殊情况外年内必须全部退出市场。要强化行政推动和责任落实,以更大的力度和更扎实的措施,组织好市县属企业改革大会战,确保市属企业“两退”任务基本完成,县属企业改革全面完成扫尾工作。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实施资产、劳动关系、债务“三联动”,与改制同步退出国有资本、盘活土地使用权、核销不良资产、妥善处理各种债务、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大力探索实施企业经营者持股、股票期权、年薪制等办法,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法则,采用收购、兼并、联合、破产等多种形式,着力疏通退出通道,加快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步伐。要多方筹措改革成本,完善政策措施,优化改革环境,确保“两退”任务顺利完成。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国有集体企业,有条件的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破产指标,不具备政策性破产条件的企业实施依法破产。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根据企业实际和社会承受能力,注重规范操作,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工作进程。

2.不失时机地推动大中型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切实贯彻《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大企业(集团)的意见》(通政发[2002]228号),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企业自主决策的原则,鼓励和推动骨干企业壮大规模,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影响力和带动力。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力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引入外部独立董事和外派监事制度,规范母子公司体制,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快骨干企业重组和调整步伐,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通过合资、上市、兼并、联合等多种形式把有规模优势、竞争优势和产品特色的重点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在纺织、化工、港口、商贸流通、农业产业化等领域,积极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资产重组,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技术先进、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力争2003年全市有4-5家重点企业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其中文峰集团突破50亿元。要将企业上市工作作为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加快重点骨干企业(集团)在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步伐。抓紧东源股份、江苏三友、文峰连锁等企业的发行申报并力争主板上市,选择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在香港创业板和境外上市。进一步将优势行业、新兴产业中的具有上市潜质的企业纳入培育重点。对上市后备企业实行分类指导,根据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进一步冲破行政壁垒和所有制限制,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企业,进行资产、市场、产品、技术与人力资源的整合,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创造条件争取上市。2003年全市力争3-4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1-2家成功上市。

3.健全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协作,探索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技术开发的有效模式,加大企业“一站两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创新中心)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探索公有资本退出后面向各类企业提供技术、资金、信息服务的有效途径,切实解决其融资难、用地难、投资置业难等矛盾。

二、加快所有制结构战略性调整

4.大力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加速推进国有企业公有资本退出的过程中,要积极面向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实施公有股权流转。对保留的公有资本,要加速向支撑经济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成长性产业及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集中。在暂需由公有资本投资的领域,要努力改善其资本控制方式,大力发展公有资本控股、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并根据市场化进程动态调整公有股份的比重。

5.促进私营个体经济突破性发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着眼于形成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互动增长的格局,围绕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积极集聚市外资本,优化所有制结构。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意见》(通政发[2002]184号),按照“放胆、放宽、放开、放手、放活、放心”的要求,落实扶持政策、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拓展社会投资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交通、电信、供水、供气等经营性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领域,创造适度竞争局面,促进垄断行业提高效率、改进服务。积极推动私营个体经济做大规模、提升层次、创新机制和体制,向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方向发展,把私营个体经济培育成为具有强大活力的主流经济,力争2003年私营个体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0%.

6.实现利用外资“撑杆跳”。努力创新吸收利用外资运作机制,进一步探索商业化、专业化招商引资方式,健全招商网络,扩大中介招商、网上招商,精心组织各种行之有效的招商活动,打造招商引资新平台。要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形成全员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把引进外资和振兴南通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建设制造业基地。紧紧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加快向长江三角洲集聚的重大机遇,以园区为承载主体,提升外资的接纳、集聚和产出功能。把吸引和利用外资的着力点放在与跨国公司及其研发机构的合资合作上,放在引进信息、重要产业的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上,放在形成关联度大、集聚度高的产业链和产业基地上。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0%左右。

三、深化国有资本营运体制改革

7.拓宽国资营运的空间和领域。建立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的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营运体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出资人制度,对授权外的国有资产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行归并、整合;组建市级综合性资产经营公司并不断完善其功能,逐步将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国有资产纳入相关营运机构的授权范围。

8.完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运作机制。立足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以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以抓好国有资本退出为重点职责,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各资产经营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分步剥离各资产经营公司承担的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创新国有资产营运方式,加快建立控股公司和国有大型企业主要领导的任期审计制度和重大失职责任追究制度。

9.强化国有资本营运机构的投融资功能。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各类投资公司和资产经营公司投融资功能。以国有资本营运公司为载体,按照“经营城市”的思路,在城市建设和产业引导投入上,相对集中使用政府财政资金进行资本运作,尽快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新型投融资格局,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放大效应。配合资本营运体制创新,全面推广项目法人公司,实行项目投资、建设、经营、监管四分开,提高政府财政投入的效率。进一步简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对企业符合产业政策的一般性竞争性投资项目逐步实行登记备案制。培育投资中介服务组织,引导鼓励发展为中小投资者融资提供优质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

四、着力构建现代市场体系

10.加速构建新型对外贸易体制。深化入世应对工作,加快质量认证步伐,有效规避和运用“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进一步放开外贸经营,推进出口市场、外贸经济主体和贸易方式多样化,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取得自营进出口权,激发外贸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以“出口加工区”的设立和运作为契机,进一步整治口岸环境,建立快速通关通道,完善税贸、关贸、检贸、银贸协作机制,不断优化外贸可持续发展环境。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支持能够发挥比较优势的企业对外投资,进行跨国经营。

11.推动现代物流业建设。注重发挥濒江临海的区位优势,按照把南通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的要求,抓紧制定实施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突出新型、新兴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营销方式。合理沿江港区功能与布局,着力推进大宗物品、集装箱、化学品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培育壮大物流企业,增强其辐射效应和扩张能力。加快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口岸直通或海关监管点建设,实施大通关、快通关,实现港务、口岸、电信、海关、国检、税务、银行等整体联网,沟通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EDI物流信息系统,推动全市现代物流业上规模、上水平。

12.提升生产要素市场功能。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原则,发展完善劳动力、人才、技术、房地产等各类要素市场,着力提升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功能,为劳动力及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全方位服务。进一步培育发展科技、信息、产权市场,在更大程度、更高层次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规范产权交易、会计等中介机构的运作。

13.拓展与国内外经济融合的通道。积极设立境外商务机构,全方位拓展对外经贸合作领域。积极主动接轨上海,利用上海等地要素平台,广泛开展跨区域联动合作,增强承接上海的辐射能力,从思想观念、产业发展、生产要素、机制体制、制度政策等全面加快与上海对接。同时,大力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城市及区域特别是苏南地区的合作,联动发展产业、开发园区、建设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五、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4.继续推进税费改革。按照“巩固、完善、提高”的要求,完善“一事一议”筹资和“两工”政策,规范农业税费征收行为,深化各项配套改革,坚决控减农民负担。围绕减人、减费、减事和转变基层职能,继续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合并后的后续完善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搞好村级涉农债务化解工作,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确保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积极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

15.创新农业投入机制。大力引导和吸收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商资本投入农村结构调整。着力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提高农产品营销组织程度,加快农业龙头企业改制重组、做强做大的步伐。

16.推动土地使用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探索通过转包、互换、转让、托管、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向有资金、有能力、善经营的能人、企业或集体集中。运用市场化机制,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明晰和保护农民集体土地财产权,规范集体土地流转操作程序,建立土地流转储备库。

17.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着力破除城乡体制壁垒,促进产业和人口向城镇集聚。加强县城、中心镇和中心村的规划和建设。进一步落实小城镇土地、户籍制度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措施。坚持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提高农村社区建设水平。

六、整体推进社会事业改革

18.全面完成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转企。以管理体制社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事业发展产业化为取向,合理调整事业单位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深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市场化进程。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上半年全面完成市县属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实施“三置换”,注重理顺劳动关系,转换经营机制,使改制单位真正与市场接轨。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参与事业单位改制。

19.积极实施公益型事业单位改革。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功能为依据,对公益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改革,推进公益型事业单位理顺关系、转换机制、激发活力,积极向产业化转型。各类公用事业领域要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大力深化内部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广电、文化、体育等系统要通过市场化改革、产业化整合,着力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产业主体,以产业的大发展带动事业的大繁荣。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医疗服务领域,大力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继续吸引民间资本、境外资本,推进产权主体多元化,增强办学、办医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

七、强化社会保障功能

20.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保障多层次、筹资多渠道、服务社会化、管理规范化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逐步把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到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全面落实“三条保障线”制度,切实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巩固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落实“防保”等政府卫生职能,建立以大额费用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险体系。稳步推进农村养老和最低生活保障,不断提高全社会保障水平。引导和帮助民营中小企业的职工、个体经营者、自由职业者等社会弱小人群参保,力争市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对城市低收入家庭,在医疗救助、廉租房、子女的义务教育等方面研究制订具体的帮扶措施。同时,积极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试点。

21.协调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三项改革。加快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公务员医疗补助及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切实解决停产关闭、破产及市属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障的问题。全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面年内达到80%以上。全面实施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分类管理。深化城镇医疗卫生机构的产权制度和运行机制改革,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积极构筑各类医疗机构有序竞争的平台。进一步规范药品定价行为,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药品价格监督管理机制。

22.建立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按照《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通委发[2002]20号)精神,进一步落实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健全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新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基本实现职工下岗保障向失业保险和市场就业并轨,着力帮助生活困难的“4050”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人群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八、加速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23.深化行政管理方式改革。以放宽审批管制为重点,促使政府职能尽快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积极推行行政执法权相对集中等方面的探索,推行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以经济事务的行政审批和审批事务较多的部门为重点,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各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运作和管理,改进行政审批方式,推行“并联”审批,探索提高审批服务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管,完善办事公开制度,实施行政过错监察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亲商意识,降低投资门槛,减少商务成本,重点对审批、退税、通关、办证、年检等事关投资形象和服务效率的关键部位进行集中整治,取消限制性、歧视性政策,增加经济发展政策的透明度。

24.促进市场中介组织健康发展。进一步理顺政企、政社、政资关系,全面加强行业管理,大力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同业公会,支持行业协会自主办会,实行政会分开、行业自律,提高对行业内各类性质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市场中介组织依法与境外机构合作或合资,培植一批符合国际惯例、制度健全、具有较大规模的中介服务机构。

25.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强化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清理财政供给范围,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财政支出秩序,财政资金要保证公共支出。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经济责任审计等措施,扎实推进政府部门三清(清资产、清资金、清实体)工作。根据财政体制改革的部署,进一步完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

26、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启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和规范,继续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从源头上铲除制假售假的窝点和市场。加大各类市场和重点区域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和非法垄断行为,健全市场规则,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市场监管,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03年2月28日

中共南通市委 南通市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