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工作发展的意见

发布部门:秦皇岛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秦政[2001]194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1-11-19

施行日期:2001-11-19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全面贯彻全国、全省农业科学技术大会的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农业科技工作的发展,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促进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结合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和《河北省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有关要求,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我市农业科技工作的发展,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适应加入WTO的需要,农业的发展最终要依靠科技的进步与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改革体制增加投入和组织重大科技行动等措施,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尤其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我国的传统农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全国、全省农业科技大会,标志着我国、我省农业面对新形势开始进入全面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市是一个农业资源小市,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差,找准科技工作推动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必然要推进我市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找出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贮运、保鲜及加工增值能力差,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标准、环境安全标准等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差距,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二)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业科技工作要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我市农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区域间结构雷同,名优稀特品种数量少,林牧渔比例偏低;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程度低,缺乏高附加值的名品名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弱等。所以,只有大力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才能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农业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三)适应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市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不高,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仍基本处于数量型和质量效益型的转轨时期,这就要求农业科技攻关、科技开发与推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提升农业生产的整体科技水平。同时,还要解决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促进农产品流通。

二、推进我市农业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

面对新形势下我市农业科技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偏低,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农业科技运行机制不活,高层次科技及管理人才缺乏;农业劳动者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改善等。结合我市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需要,农业科技工作急待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和目标,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省《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加速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性转变为中心,以实现新的农业技术跨跃为目标,以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及引进推广应用为重点,全面提高农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加快我市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业增产增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统筹原则: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必须统筹规划,明确方向和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部署,系统推进,避免盲目性。同时,要发挥科研、推广、生产等各部门和各方面的优势,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密切配合,合力攻关。

2、集中原则:围绕对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需求最迫切的重大关键技术和能够给农业发展带来重大突破的科技项目,集中力量,通过多项技术的组装配套和综合运用,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结合,扩大先进技术的覆盖面,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3、一体化原则:以围绕适应市场需求农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从品种更新换代、设备设施的改造与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等入手,促进科研推广与生产经营相结合,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科工贸一体化,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和科学技术产业化。

4、整合原则:农业科技进步的管理要实行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以资金为纽带,引入竞争招标机制,优化选择项目承接主体和承办主体,鼓励不同层次科研、推广和生产经营单位的自由组合,实现各种科技、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5、市场导向原则:农业科技必须为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供技术保障,积极把握加入WTO的机遇,利用对外开放和港口优势,整体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

6、比较效益原则:按市场导向选出项目,要考察项目在规模、技术基础条件等方面的先进之处,着重看项目的投资利润率及回收期、投入产出比和资金使用安全性等指标,择优支持。

(二)主要目标

根据我市农业科技现有水平和农业科技大会的要求,到2005年,初步解决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实现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75%以上;引进粮、菜、果、畜禽、海淡水产品新品种200多个,主要农产品优种实现一次更新。使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力争达到51%,提高我市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初步建立起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使我市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国内先进水平。

三、主要内容与实施重点

根据上述发展目标和任务,五年期间,要在动植物品种引进、选育;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灾害生物防治及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等技术领域取得突破。重点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发展10大工程计划和20个关键技术项目的引进、开发、示范和推广。

(一)农业科技进步10大工程计划

1、良种换代工程。抓好主要农作物、林果、蔬菜、畜禽、水产养殖、观赏植物等优良品种及专用型品种的引进、培育,加快种苗产业化经营,建立主要农产品优质高效技术体系。实现粮油、果蔬优质率达到90%以上;猪鸡优种率达到95%以上;牛羊优种率达到70%以上;水产品优种率达到50%以上。

2、节水旱作农业工程。以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为目标,建立以抗旱节水品种为基础,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实现新增管灌节水面积达到15万亩,到2005年总面积达50万亩;新增喷灌5万亩,到2005年总面积达12万亩;平原果蔬滴灌1万亩,综合节水示范区0.3万亩;实现旱作农业40万亩。

3、设施农业工程。以优化设施结构,完善配套栽培措施为重点,建立新一代农业设施配套栽培技术体系,推动我市设施农业向工厂化迈进。深冬节能日光温室面积发展到8万亩,应用新型设施技术亩产值提高50%、节能60%以上。

4、动植物保护工程。建立农作物病虫害及畜禽、水产病虫监测预报和应急控制体系,以特定生态区为单元、抗逆品种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导、化学防治为补充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有效地控制流行性病害和暴发性病虫危害。

5、沃土净水工程。以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和水质监测及污水治理为中心,搞好土肥及海淡水监测体系建设。在研究提高化肥利用、海水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近期重点加强生物有机肥料、生物农药、海淡水的水质净化及种植、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6、农业精品工程。引进、开发、推广优质、高效无害化种养加技术与设备,开发农副产品贮藏保鲜精深加工技术,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综合评价标准和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农产品种、养、加标准化率达60%以上。

7、农机化工程。围绕播种、收获关键环节,重点引进、开发专用机械装备,基本实现主栽作物的机械化、半机械化作业,使其劳动生产率提高到50%以上。

8、现代农业示范工程。采用现代农业技术与设施,建立适合我市条件下的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等,集中展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和科技示范典型样板。

9、素质教育工程。加强对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的素质教育,使其增强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

10、农业信息工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建立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提供农业科技、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动态信息。尽快建立辐射到重点专业乡镇、村、户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站,提高生产经营单位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

(二)20个关键技术项目的引进、开发和推广

为适应我市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实际需要,选择一批对我市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新技术项目,引进试验及示范推广,力争3年内形成规模效益。具体项目名称及承担单位如下:

1、优质、专用型小麦、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职技师院、市农业局。

2、国外精细特菜及设施专用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市蔬菜局。

3、名特优果品、林木、花卉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市林业局、园林局。

4、优种畜禽、水产品的引进试验示范。实现品种优良化、饲料专用化、养殖规模化、疫病控制综合化、产加销一体化??市畜牧局、海洋经济局。

5、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示范推广。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在传统农业改造中的利用和推广。如林木、花卉、草坪等转基因植物培育方法研究、农业生物技术及制品的开发推广??昌黎果研所、职技师院。

6、苹果、梨、桃、樱桃、板栗林果标准化技术推广??市林业局、标准局。

7、优良牛、羊品种(如日本和牛、波尔肉用山羊等)引进及其改良本地牛、羊品种的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职技师院、市畜牧局。

8、奶用牛、羊品种的引进及奶产品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市畜牧局。

9、肉用型三元杂交猪繁育技术推广??市畜牧局及各县区技术推广部门

10、农作物、果蔬工厂化育苗和畜禽标准化饲养技术开发与推广??农口各部门。

1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减灾防灾技术开发推广??市环保局、气象局及农口各部门。

12、果蔬储藏保鲜设施建设与配套技术开发与推广??市林业局、蔬菜局。

13、农作物秸秆生化饲料技术开发与推广??市农业局、畜牧局。

14、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饲料技术开发与推广??市农业局、开发区。

15、农作物、果蔬、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开发与无毒化栽培技术推广??职技师院、农口各部门。

16、珍稀食用菌研究、开发与推广??职技师院、青龙县。

17、甘薯茎线虫病等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职技师院、卢龙县。

18、农作物、果蔬、畜禽、水产品等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方法研究与开发??职技师院、农口各部门。

19、管灌、喷灌、微滴灌综合节水技术示范推广??市水利局。

20、农业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与推广。开发新型农业信息系统平台,建立综合性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农业资源、环境等动态监测系统和重大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市科委、农委。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农业新科技革命的领导。

为了抓好该《意见》的落实,加强对农业科技工作的领导,重视和稳定壮大农业科技管理机构及管理队伍,重点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熟悉国内外农业经济及科技动态,管理能力强的高级管理人才。建立由科技、计划、财政、金融、环保、气象、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海洋等多部门组成的农业科技协商机制,对农业科技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各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尤其各涉农部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要密切配合,在分工协作的原则下,抓好重点任务的组织落实工作,整体推进我市农业科技工作全面发展。

(二)改革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1、改革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实行择优委托制度和项目主持人信誉评价制度,对重大项目试行招标制。鼓励农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和联合攻关,对“产学研”项目优先予以立项支持。

2、改革科技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在不断增加农业科技经费投入的同时,改革经费使用方式。区别课题不同性质采取全额资助、差额补助、贷款贴息和股份制、产权分配制等补助形式。

3、积极探索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和方法。为鼓励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技术资本化,鼓励科研机构、科技人员以技术、成果、专利等多种形式,参与农业开发和经营,股份可占公司注册资本的35%,股东各方自行约定的还可突破。鼓励科技人员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部分工作时间或离岗从事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的合法性收益全部归个人。

(三)营造良好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

1、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为吸引更多的农业高级人才献身农业科技工作,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制定如下优惠政策:

⑴鼓励市直农业事业单位相关科技人员,离岗在职创办农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离岗期间由原单位发给基本工资继续为其缴纳养老、失业及医疗保险费,并允许他们两年内回原单位竞争上岗,享受同等待遇;

⑵鼓励农业院校、科研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分配、分流到基层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种植养殖场、农业加工企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其人事关系由市人才交流中心保管。在技术职称评聘、晋升方面,享受国有事业单位同等待遇。

二○○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