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安徽省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农委2007年全市秋种工作意见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7-09-24

施行日期:2007-09-24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农委《2007年全市秋种工作意见》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九月二十四日

市农委2007年全市秋种工作意见

秋种是夺取下一年午季丰收的基础,是全年农业结构调整的起点,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今年秋种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实行订单生产,扩大产业化经营,转变政府职能,搞好管理和服务,力争实现明年午季粮油生产稳中有升。指导性计划是:一是调减面积,主攻单产。适当压缩午粮种植面积,为扩大经济作物腾出空间,由上年的559万亩压缩到540万亩。通过提高单产,保持总产稳定,全市小麦平均单产力争突破400公斤,油菜籽平均单产达到125公斤,分别比上年提高5公斤和14公斤,其它作物单产水平力争有新的提高。二是提高产品品质。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全市小麦优质率力争达到65%,油菜优质率80%,分别比上年增加5个和4个百分点,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的比重力争有新的突破。三是节肥增效。力争化肥利用率提高五个百分点,亩播种量减少2公斤,通过节本增效与增产增收,使夏季粮油总产比上年有新的增长。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现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抓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挖掘内部增收潜力。要抓住当前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扬的有利时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升科技含量与秋种质量,扩大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一是调整粮油内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鲜食粮油。菜用大豆、鲜食玉米、鲜食花生、鲜食甘薯等鲜食作物分别达到5万亩、6万亩、8万亩、15万亩,合计34万亩。二是扩大瓜菜面积,优化区域布局。重点建设四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反季节商品瓜菜基地,以蔬菜种植重点乡镇为基础,集中连片兴建反季节商品蔬菜基地,力争达到15万亩;建设地方名特优蔬菜基地,按照“一村一品,突出特色”的思路,开发地方名优产品,如高滩、帽山青萝卜,萧县、砀山食用菌、芦笋,?桥、砀山青辣椒,萧县胡萝卜、豌豆,灵璧红尖椒、芦蒿,?桥玻璃脆芹菜、大紫圆茄、马铃薯等;建设水生菜基地,力争在?桥区的塌陷区、砀山县的黄河故道及泗县丁湖等地区兴建水生菜基地3万亩,发展田藕、茭白、菱角生产;建设企业生产原材料供应基地。三是发展循环经济,扩大食用菌生产。以现有的食用菌生产重点村镇为中心,建立金针菇、香菇、双孢菇以及其它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产量突破6万吨。四是发展间作套种,扩大棉花面积。大力发展麦棉套种,预留行面积力争达到50万亩。

二、建立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今年是开展高产攻关活动的第三年,各地要明确高产攻关的技术路线,严格落实各项措施,围绕核心示范区建设,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示范大户,为实现五年攻关目标打下基础。要广泛建立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全面完成省农委下达我市的100万亩核心示范区任务,核心示范区的单产力争突破460公斤,小面积示范区突破500公斤,超高产栽培试验点突破650公斤。

三、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秋种科技含量。要抓好品种的选用布局。?灵泗三县区冬性、半冬性品种继续使用烟农19,适当压缩皖麦19,积极推广皖麦52(丰华8829),搭配种植冀6172、连麦2号、皖麦45、淮麦20、皖麦50;春性品种以皖麦53(宿042)为主。萧砀两县冬性、半冬性品种继续使用皖麦19、皖麦50、烟农19和徐州24,积极推广种植皖麦52,搭配种植徐麦856、冀6172、连麦2号;春性品种以皖麦53为主。全市优质强筋麦半冬性品种继续使用烟农19;春性品种使用皖麦33、皖麦53(宿042)。油菜品种以秦油7号、华杂4号、皖油14为主,搭配种植皖油6号、11号等白菜型品种。大麦品种以西引二号为主,可搭配种植大中88-91、六棱大麦、扬饲麦一号等品种。要注意适期播种。我市小麦适宜播期范围是:萧砀两县,冬性、半冬性品种,10月3日至10月15日;春性品种10月15日至23日。?灵泗三县区,冬性、半性品种,10月5日至10月20日;春性品种10月15日至28日。要降低播量,推广机条播。今年秋种机械作业面积要求达到98%,机耕、机播面积分别为100%和90%.各地要及早搞好机械供应和维修,提高机械作业能力。适期播种的品种播量控制在8~12公斤/亩,积极推广精量和半精量播种技术,行距由15厘米加大到20厘米,播种深度控制在5~6厘米以内。油菜推广育苗移栽技术。要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各地一定要抓好增施有机肥,降低化肥用量,在施肥技术上,要改变传统施肥方式,变秋施基肥为秋施基肥与春季追肥并重,既可降低施肥成本,又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有机肥要求达到亩均2方,氮、磷、钾化肥的用量指标是,目标产量400公斤/亩以上的,亩总施肥量纯氮12~14公斤、磷肥(P2O5)6~9公斤、钾肥(K2O)6~10公斤。此外,多数地块要适当配施锌肥,每亩用量1公斤。在施肥方法上要做到有机肥全部底施,无机肥中的磷、钾肥全部底施,氮肥60~70%作底肥,30~40%作追肥,并做到化肥深施,提高施肥效果。要大力推广种子“三拌”和“包衣”技术。全市药剂拌种面积要达到80%,种子包衣面积达到50万亩。拌种农药为甲基异柳磷,三唑酮乳油或粉锈宁。积极推广应用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建立重大病虫草害防治应急机制,强化对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等重要病害主动防治意识,有效控制病虫草害,减轻病虫草害对午季粮油生产的影响。

四、完善服务,加大农资市场督查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制订秋种技术方案和实施意见,编印技术资料,确保户均一张秋种技术明白纸;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镇,通过办培训班、技术讲座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展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秋种技术培训;乡镇农技人员要每人抓好一个百亩示范片,面对面的指导农民秋种,帮助解决秋种中的技术问题;种子部门要严把种子质量,做好秋种种子的调运、加工和供应工作,及时搞好余缺调剂,确保0.5亿公斤的秋种用种需要;农业执法部门要抓好秋季农资市场管理,打击假冒伪劣,净化农资市场,市直和各县区全面开展一次秋季农资市场大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向全社会公布,确保农民用上优质、安全、放心的种子、肥料、农药;农机部门要做好农机供应和检修工作;石油部门要确保秋种农机用油;粮食经营与加工企业要主动与农民签订生产订单,实行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财政金融部门要帮助部分农民解决秋种资金不足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秋种工作全面均衡开展。

五、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抓好今年秋种工作的重要性,把秋种工作摆上重要的工作议程,层层建立领导责任制,全力以赴,分片包干,抓好落实。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协调好有关部门和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落实有关优质优价政策,推进结构调整,加强优质化工程建设。乡镇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秋种工作,对秋种工作及早进行部署安排,组织有关干部和涉农部门包村督查指导秋种,帮助协调解决秋种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市里将对秋种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督查,确保秋种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

安徽省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