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交通部关于《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其1988年议定书的2002年修正案生效的公告

发布部门:交通部(已撤销)

发文字号:第7号

效力级别:中央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4-04-14

施行日期:2004-04-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字号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第75届会议于2002年5月24日以海安会第MSC.123(75)号决议通过了《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以下简称“安全公约”)第IV、V、VI和VII章的修正案,以海安会第MSC.124(75)号决议通过了《〈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8年议定书》(以下简称“1988年议定书”)的修正案。

按照安全公约和1988年议定书规定的默认接受程序,上述两项修正案已于2004年1月1日生效。

我国是安全公约及其1988年议定书的缔约国,在修正案通过后未对修正案的内容提出过任何反对意见,因此修正案对我国具有约束力。

现将上述修正案发布,请遵照执行。

附件:一、《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修正案

二、《〈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8年议定书》修正案

交通部

二00四年四月十四日

附件一:《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修正案

第Ⅳ章 无线电通信

第1条 适用范围

1 删去第3、4、5、6和7款。

2 将现有第8款重新编号为第3款。

第3条 免除

3 将第2.2款末尾的“;或”换成句号(“。”)。

4 删去第2.3款。

第4条 功能要求

5 将第1.6款中提及的“Ⅴ/12(g)和(h)”换成“Ⅴ/19.2.3.2”。

第7条 无线电设备:总则

6 删去第2、3和4款。

7 将现有第5款重新编号为第2款。

第12条 值班

8 删去第4款。

第14条 性能标准

9 从第1款的第二句中,删去“受第2款约束”字样。

10 删去第2款。

第Ⅴ章 航行安全

第21条 国际信号规则

11 将本条的标题换成:

“国际信号规则和国际航空和海上搜救手册”

12 将现有段落编号为第1款。

13 新增第2款如下:

“2 所有船舶均应携带一本最新版的《国际航空和海上搜救(IAMSAR)手册》第Ⅲ卷”。

第Ⅵ章 货物运输

第2条 货物资料

14 在现有第2.3款中,将“第Ⅶ/2条”换成“第Ⅶ/1.1条所定义的《国际危规》”。

第5条 积载和系固

15 在现有第1款中,将“货物和货物单元”换成“货物、货物单元*和货物运输单元**”。

16 在现有第2款中,将“货物单元中装载的货物”换成“货物、货物单元和货物运输单元”。

17 在现有第4款中,将“货物单元”换成“货物单元和货物运输单元”(有两处)。

18 在现有第5款中,将“集装箱”换成“货物集装箱”,并在最后一行句子末尾的“《集装箱安全公约》”之前,增加“经修正的”字样。

19 将现有第6款换成以下内容:

“6 除固体和液体散装货物以外的所有货物、货物单元和货物运输单元,在整个航程中均应按照主管机关批准的《货物系固手册》的要求进行装载、积载和系固。在设有第Ⅱ-2/3.41条所定义的滚装处所的船舶上,此类货物、货物单元和货物运输单元均应在船舶驶离泊位前按照《货物系固手册》完成所有系固。编写《货物系固手册》所应达到的标准,至少应等效于本组织制订的相关导则***.”

第6条 装运的可接受性

20 在现有第3款中,将“第Ⅶ/2条”换成“第Ⅶ/1.1条所定义的《国际危规》”。

第VII章 危险品运输

21 将现有A部分换成以下新的A部分和A-1部分:

“A部分 包装形式危险品的运输

第1条 定义

除非另有明文规定,就本章而言:

1 《国际危规》系指本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以MSC.122(75)号决议通过的《国际海运危险品规则》,该规则可经本组织修正,但此类修正案须按本公约第Ⅷ条中关于除第Ⅰ章以外的附则所适用的修正程序的规定通过、生效和产生效力。

2 危险品系指《国际危规》所涵盖的物质、材料和物品。

3 包装形式系指《国际危规》中所规定的封装形式。

第2条 适用范围*

1 除非另有明文规定,本部分适用于各条所适用的所有船舶上和小于500总吨货船上的包装形式危险品的载运。

2 本部分的规定不适用于船舶的物料和设备。

3 除非符合本章的规定,禁止载运包装形式的危险品。

4 为补充本部分的规定,各缔约国政府应颁布或促成颁布对涉及包装形式危险品事故应急反应和相关医疗急救的详细须知,并考虑到本组织制订的导则**.

第3条 危险品载运要求

包装形式危险品的载运应符合《国际危规》的有关规定。

第4条 单证

1 在与包装形式危险品的海上运输有关的所有单证中,应使用货物的正规海运名称(不应只使用商业名称)并按《国际危规》规定的分类给予正确说明。

2 由托运人准备的运输单证应包括或附有经签字的证书或申报单,申明所托运的货物已被妥善包装、标记、加了标签或标牌,并处于合适的装运状态。

3 负责货物运输单元中危险品*包装、装载的人员应提供签字的集装箱、车辆包装证书,说明单元中的货物已经妥善包装和系固,且所有可适用的运输要求均得到满足。此种证书可以与第2款中提及的单证合并。

4 如有正当理由怀疑装有包装形式危险品的货物运输单元不符合第2或第3款的要求,或没有集装箱、车辆包装证书,则该货物单元不应被接受装运。

5 运载包装形式危险品的每艘船舶,均应持有一份按照《国际危规》中规定的分类列出船上危险品及其所处位置的专用清单或舱单。标明类别和明确船上所有危险品位置的详细积载图可以代替此种专用清单或舱单。这些单证之一的副本应在船舶离港前交给港口国当局指定的人员或机构。

第5条 货物系固手册

在整个航程中,货物、货物单元**和货物运输单元应按主管机关批准的《货物系固手册》进行装载、积载和系固。编写《货物系固手册》所应达到的标准,至少应等效于本组织制定的导则***.

第6条 报告涉及危险品的事件

1 如果发生涉及包装形式危险品遗落或可能遗落到海中的事件,船长或船上的其他负责人应毫不迟延地尽最大可能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报告给最近的沿岸国。该报告应按本组织制定的一般原则和导则*拟订。

2 在第1款所述船舶被遗弃的情况下,或者在来自该船的报告不完整或无法得到的情况下,第Ⅸ/1.2条所定义的公司应尽最大可能承担本条赋予船长的义务。

A-1部分 散装固体危险品运输

第7条 定义

1 散装固体危险品系指除液体或气体以外的由粉尘状、颗粒状或任何较大块材料组成,在成分上大体一致的任何物质,这些物质为《国际危规》所涵盖,被直接装入船舶货舱而无任何中间形式的封装,还包括装在载驳船上的驳船中的此类物质。

第7-1条 适用范围**

1 除非另有明文规定,本部分适用于各条所适用的载运散装固体危险品的所有船舶和小于500总吨的货船。

2 除非符合本部分的规定,禁止载运散装固体危险品。

3 为补充本部分的规定,各缔约国政府应颁布或促成颁布关于安全载运散装固体危险品的详细须知***,包括涉及散装固体危险品事故的应急反应和医疗急救的须知,并考虑到本组织制订的导则****.

第7-2条 单证

1 在与海上运输散装固体危险品有关的所有单证中,货物应使用散装货物的海运名称(不应只使用商业名称)。

2 运载散装固体危险货物的每艘船舶均应持有一份列出船上危险品及其所处位置的专用清单或舱单。标明类别和明确船上所有危险品位置的详细积载图可以代替此种专用清单或舱单。这些单证之一的副本应在船舶离港前交给港口国当局指定的人员或机构。

第7-3条 堆放和隔离要求

1 应根据货物的性质对散装固体危险品予以安全和适当的装载与堆放。不兼容的货物应彼此隔离。

2 不应载运会自行升温或燃烧的散装固体危险品,除非已经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使着火的可能性减至最小。

3 会产生危险蒸汽的散装固体危险品应堆放在通风良好的货物处所。

第7-4条 报告涉及危险品的事件

1 如果发生涉及散装固体危险品遗落或可能遗落到海中的事件,船长或船上的其他负责人应毫不迟延地尽最大可能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报告给最近的沿岸国。该报告应按本组织制定的一般原则和导则*拟订。

2 在第1款所述船舶被遗弃的情况下,或者在来自该船的报告不完整或无法得到的情况下,第Ⅸ/1.2条所定义的公司应尽最大可能承担本条赋予船长的义务。“

D部分 船上运载包装形式核乏燃料、钚和高放射性废料的特殊要求

第14条 定义

22 现有第2款由以下文字代替:

“2 INF货物系指按照《国际危规》第7类作为货物载运的包装形式核乏燃料、钚和高放射性废料。”

23 删去现有第6款。

附录 证书

客船安全证书设备记录(格式P)

24 删去第3节中的第7和第8项及相关的脚注。

货船无线电安全证书设备记录(格式R)

25 删去第2节中的第7和第8项及相关的脚注。

26 删去第4节。

附件二:《〈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8年议定书》修正案

附录: 对《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附则之附录的修改和补充

客船安全证书设备记录(格式P)

1 删去第3节中的第7和第8项及相关的脚注。

货船无线电安全证书设备记录(格式R)

2 删去第2节中的第7和第8项及相关的脚注。

3 删去第4节。

货船安全证书设备记录(格式C)

4 删去第3节中的第7和第8项及相关的脚注。

交通部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