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潮州市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管理办法

发布部门:潮州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潮府[1999]48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1999-08-02

施行日期:1999-08-02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第一条 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石矿、粘土矿、瓷土矿、金属矿产(钨、锡、铅、银、铁、稀土)等开采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以上地矿主管部门负责各自行政区域内矿山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并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对开采矿产资源影响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情况实施统一监督,对具体的采矿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对采矿用地以及采矿后土地复垦实施检查、监督;劳动、公安、林业、水利、规划、旅游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能协助同级地矿主管部门做好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和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下称采矿权人)是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的责任人。

第五条 下列地区禁止开采矿产资源:

(一)重要工业区、居民生活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等特种林区、风景名胜区及其外围保护地带、校园、重点保护的历史文物、名胜古迹以及地质地貌遗迹保护区范围内;

(二)水利工程设施、市政工程设施、高压供电网线、通讯网线、助航标志、地震监测点、永久性专用地物测量标志和控制点等规定范围;

(三)铁路、国道、省道、旅游公路和市、县主干公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和影响其交通运输安全的地段;

(四)韩江、黄岗河及堤坝两侧、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水土流失的崩塌区、滑坡易发区、泥石流易发区;

(五)其他禁止开采矿产资源的地区。

第六条 采矿登记经批准后,采矿权申请人应与地矿主管部门签订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书,并按照“谁开采,谁治理”的原则缴纳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下称保证金),方可领取采矿许可证,取得采矿权。

第七条 保证金按地矿主管部门认定的简测矿区开采面积以8元/平方米的标准缴纳。

保证金由核发采矿许可证的地矿主管部门收取。

第八条 保证金是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属采矿权人所有,存入银行专户,由市、县地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监管。

第九条 露天开采石矿,必须遵循“由上而下,分水平台阶开采”的原则。在开采的同时进行植被恢复等治理工作,防止水土流失,保证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治理的要求。

第十条 采矿权人在开采过程中分期对采区地迹和废采面进行治理的,经地矿、环保、土地等部门验收合格,可将保证金分期返还采矿权人。

采矿权人应在采矿结束之日起3个月内按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标准做好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并向地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由地矿主管部门按规定会同环保、土地、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的,保证金本金和利息应于10天内返还采矿权人;验收不合格的,由采矿权人再进行治理。采矿权人不进行治理或治理后验收不合格又不再进行治理的,由地矿部门组织治理,治理费用从采矿权人已缴纳的保证金中支付。

第十一条 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治理应达到以下标准:

(一)采矿产生的废土、石渣堆放在规定的场地内,并设有挡土墙和防止水土流失的沉淀池。

(二)矿区废采面坡度应低于75度且按规定从上而下削坡为台阶式,并填土植树种草。

(三)矿区范围内迹地必须复垦、植树种草,绿化率达到95%以上。

第十二条 采矿权人因采矿许可证期限届满或其他法定变更事项需换领采矿许可证的,应按规定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地矿主管部门重新核准矿区范围。新核准的矿区范围如超出原范围的,采矿权人应按超出部分的实际面积补缴保证金。

第十三条 未缴纳自然生态环境保证金的,采矿权人应于本办法实施之日起30天内,按规定缴纳保证金。

未经采矿登记,擅自进行开采活动,被责令停采后,采矿人应承担治理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责任。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地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地质矿产局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1999年8月2日

潮州市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