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关于搞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泰政发[2003]56号

效力级别:中央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3-09-16

施行日期:2003-09-16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提高我市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就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总体要求:坚持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开发保护并行的治水原则,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做到生态、环境、发展三位一体,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任务:新建、维修各类水利工程1.36万项。其中,维修配套6470项,工程量9600万方,投工5600万个,总投资4.67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改善恢复灌溉面积2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除涝5万亩,建成旱涝保收田1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解决、改善农村人畜吃水340个村21万人,新建、扩建乡镇社会化供水工程18处,新增供水人口13万人。

二、工作重点坚持以治水为中心,突出防洪除涝、水源工程、灌区配套、节水灌溉、饮水解困、生态工程六个重点。

(一)防洪除涝工程。防洪工程重点搞好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及大汶河等骨干河道治理,提高防洪标准。一是大汶河防洪治理五期工程。完成险工护砌2.4公里,加固挑流坝3座,整修防汛路15.3公里;开工六期治理工程,改建汶口大坝。二是现有水库塘坝的除险加固。重点搞好列入国家投资计划的黄前、胜利、大河、东周、龙潭五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确保完成年度施工任务。三是骨干河道清淤除障。对行洪能力低的河道,清除阻水障碍,维修加固河堤,确保行洪畅通。计划清淤加固河堤220公里。除涝工程重点搞好东平湖涝洼区、肥城矿区塌陷地的治理,疏挖排水沟渠,打通竹节沟,做到旱能灌、涝能排。计划治理涝洼地5万亩。

(二)抗旱水源工程。立足于长期抗旱,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对现有小水库、小塘坝、小水池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整修配套,增加蓄水能力。对老化失修的机井、泵站和灌溉设施进行修复改造,使之尽快发挥抗旱作用。在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有计划地增打机井;在山丘区采取筑塘坝、截潜流、引山泉等措施,新建一批小型蓄水、引水、提水工程,提高抗旱能力。今冬明春计划新建、加固小型水库145座,塘坝、水池(窖)976座,新打机井2431眼,维修配套6077眼。

(三)现有灌区配套。围绕现有大中型灌区,兴建配套工程,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使之逐步达到设计能力,充分发挥效益。今冬明春,计划投资4141.64万元(其中国家1700万元),搞好已列入国家投资计划的宁阳罡城坝引汶、肥城田山引黄两处大型灌区和岱岳区胜利水库、东平二十里铺引湖两处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改善恢复灌溉面积18万亩。

(四)节水灌溉工程。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粮食作物重点推广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可适度发展大田喷灌;经济作物积极推广微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重点搞好列入国家投资计划的泰山区、宁阳县、东平县3个国家级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和肥城市省水利基金节水灌溉招标项目建设工程,全市计划发展节水灌溉20万亩,其中,低压管道输水灌溉10万亩,喷灌、微灌5万亩,渠道防渗5万亩。

(五)饮水解困工作。加强对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农村人畜饮水项目的管理,保证国债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完成全市21万人(包含2.2万历史缺水人口)的饮水解困任务。结合小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镇社会化集中供水事业,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需要,促进城乡经济发展。计划新建、扩建乡镇社会化集中供水工程18处,增加供水人口13万人。

(六)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治理模式,重点搞好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及省级重点扶持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达到“治一条流域,调一片结构,富一方百姓,增一方财力”的目的。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今冬明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多,投资大,任务重。各级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强有力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机构和办事机构,认真搞好组织协调工作。计划、财政、金融等部门要搞好资金调配,保证工程建设的需要,并对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跟踪问效;水利部门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完善技术服务,提高工程质量;供销、农机、电力等部门要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物资供应和后勤服务工作;新闻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用好政策,加大投入。一是各级财政从地方基本建设计划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实行“以奖代补”及“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的政策,各级都要集中一块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以奖代补。今年,市里继续拿出专项资金,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乡镇和优质工程进行奖励。二是强化水利规费征收工作,依法足额征收水资源费和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按法定用途全部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管理。三是用足用好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按照规定的民主程序,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筹资筹劳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四是大力发展民营水利,鼓励和支持个人、集体或民营企业以独资、参股、控股、合作、联营等方式参与水利工程的投资与经营。

(三)注重质量,讲求效益。要树立精品意识,高度重视工程建设质量,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注重推广应用成熟实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特别是对国家投资的项目要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和项目监理制,严把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关,全面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四)实行典型带动,搞好检查考核。各级要早发动,早组织,及早抓出一批样板工程,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开展。要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市政府将通过调度会、现场会等形式对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进行调度考核,并于12月底进行检查验收,评选10个先进乡镇、30项优质工程进行表彰奖励。

附件:

1.泰安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计划表2.泰安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工程项目表

2003年9月16日

泰安市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