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水务局关于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武政办(2006)54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6-03-16

施行日期:2006-03-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字号

各有关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

《市水务局关于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的意见》已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六年三月十六日

市水务局关于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的意见

市人民政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45号)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现就有关问题提出意见如下:

一、增强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的责任感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各有关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各有关区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

二、认真抓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规划的编制工作

我局将按照城乡统筹、统一布局、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十一五”期间全面解决我市乡镇集中供水问题,用10年时间实现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的目标,结合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和农村小城镇建设规划,尽快组织抓好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规划编制工作,明确我市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建立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各有关区要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地研究并提出解决本区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方案,并明确目标和任务,以促进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加大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改造力度

进一步加大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力度,确保农村饮用水工程的供水水质符合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关键。因此,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改造,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工程类型和规模,建设和改造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要采取以区域集中供水为主、分散供水为辅的方式,充分考虑农村新老供水工程的有机结合,按照先急后缓、标本兼治、既保证用水安全,又节约资金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扩大供水范围,让农民群众喝上放心水;要做好水源勘测和调查工作,对饮用水水源污染严重,直接影响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的问题,各有关区应提出技术应对措施,改进水处理工艺,保障饮用水安全;对漏失严重和影响供水安全的供水管网,应根据规划优先实施改造。

四、建立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经营管理机制

除政府主导投资外,鼓励国内外各类社会资本和投资者,以独资、合资合作、BOT(建设?运营?移交)、TOT(移交?运营?移交)等形式参与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经营。对建成后的农村供水工程,要做好资产评估,明晰其所有权。对新建或改造的区域性集中供水企业和城郊各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供水企业,要全面推行企业改制。各有关区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负责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经营管理机制。

区域性集中供水工程,应根据物价部门核定的水价,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要开放农村饮用水经营市场,由各区人民政府授权水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选择投资者和经营者,并建立特许经营制度,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特许经营的业务指导。分散供水工程,一般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用水合作组织负责经营管理,也可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行使经营管理职能。

五、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监督管理

各有关区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划定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饮用水工程管护范围,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工作,严格管理排污口设置,监控化肥、农药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附近发展高污染工业。

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对取水、制水、供水实施全过程管理,及时掌握饮用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状况。各有关区要以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心水厂或规模较大的供水厂为依托,分区域设立监测点,为小型供水厂(站)提供水质检验服务。对分散供水工程,应分区域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当水源水质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时,应采取必要的消毒净化措施,保证水质达到饮用标准。对检查不合格的供水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并督促限期整改。各供水单位要建立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严格的取样、检测和化验制度,并按国家有关标准和操作规程检测供水水质,逐步完善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表制度。

六、建立水资源储备和应急机制

各有关区要结合城区总体规划和辖区内水资源条件,建立辖区水资源战略储备体系,确保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的供水安全,规划和建设好备用水源,制订特殊情况下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供水联合调度方案,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应急预案。当原水、供水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或供水水量严重不足时,供水单位必须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并报请区人民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武汉市水务局   二00六年三月十四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