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杭州市质监局关于印发《杭州市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杭质监(2005)246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5-09-06

施行日期:2005-09-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字号

各区、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局):

现将《杭州市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遵照执行。

二00五年九月六日

杭州市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产品质量水平,防止发生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浙江省重点产品质量预警实施方案》(浙政办函[2005]2号)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杭州市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按照打造“平安杭州”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监管前移,预防为主,及时解决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提高我市产品总体质量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产品质量问题,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点产品和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防止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出现被国家或省点名通报或被中央和省级主要新闻媒体曝光的新的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进一步提升全市产品质量水平。

三、预警范围和等级

(一)实施质量安全预警的区域主要为县(区)级区域内。

(二)质量预警等级根据产品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设红色警告、黄色警示和通报警示。

四、预警等级的认定

(一)对某一区域某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质量指数在60以下,并且批次不合格率在50%以上;或者虽然质量指数在60以上,但批次不合格率在70%以上的,予以红色警告。

(二)对某一区域某种产品监督质量监督抽查,质量指数在70以下,并且批次不合格率在40%以上;或者虽然质量指数在70以上,但批次不合格率在60%以上的,予以黄色警示。

(三)对某一区域某种产品要实施红色、黄色预警的,抽查产品应在10批次以上。

(四)实施质量安全预警,还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产品不合格的性质属严重质量安全不合格的,应考虑实施红色警告。

2、预警产品近年来质量指数与批次合格率走势急剧下降的,应考虑实施红色警告;走势呈现持续下降的,应考虑实施黄色警示。

3、抽查的产品质量代表该区域该类产品质量的实际水平且有可能形成区域性行业质量问题的,应考虑实施黄色警示。

4、出现的质量问题被中央和省级主要新闻媒体曝光造成较大经济和社会影响的,应立即实施红色警告。

5、某一区域被红色或黄色预警的产品所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具有共性的,对其他地区发出通报警示。

6、某一区域某种产品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但不符合红色或黄色预警条件的,对该地区发出通报警示;质量安全问题具有共性的,对有关地区发出通报警示。

对需要实施红色警告和黄色警示的,由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向有关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局)发出通报,并抄送市有关部门及有关县(市、区)政府。其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需要实施红色警告的,应抄报市政府。

对需要实施通报警示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分析认定后,向有关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局)发出通报警示。各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局)应将当地检查中发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及时上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五、警情的处理

(一)红色、黄色预警产品的整治

1、有关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局)接到红色、黄色预警通报后,应立即向当地政府汇报,并按省政府规定要求,由县(市、区)政府组织成立预警产品质量整治工作领导机构。

2、预警产品质量整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整治方案,明确责任主体,落实整治措施。整治方案应包括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生产条件及其考核细则和质量整治计划。省局发布的警告或警示,整治方案报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市局发布的警告或警示,整治方案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整治工作时限原则上在一年内完成。

3、调查摸底。组织开展对预警产品生产企业的调查摸底,建立企业质量信息档案。

4、提出整治要求。根据企业的产品质量状况,对不同企业提出不同的整治要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整治。

5、开展检查。在预警产品质量整治工作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开展对辖区内相关产品的监督检查,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

6、企业整改。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企业要限期整改,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水平。

7、督促整改。对企业的整改情况要进行跟踪检查,督促企业切实落实整改措施。

8、帮促服务。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帮助,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企业的质量意识,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9、扶优扶强。坚持整治与扶持相结合的方针,扶持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对生产条件达标、产品质量过硬、市场销售看好的企业要予以扶持,推动产业发展。

10、依法查处。对通过整治仍不具备必备生产条件,且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关停并转。

(二)通报警示的处理。对市局发布的通报警示,有关县(市)、区应当立即组织对辖区内相关企业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检查情况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三)红色、黄色预警的解除。坚持“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产品质量不达标不放过、处罚教育不到位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企业生产必备条件考核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凡达到监督检查合格率≥80%,企业生产必备条件考核达标率≥80%等条件的,验收合格。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的黄色警示、红色警告的解除。对实施黄色警示的,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验收申请,经同意后,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具体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予以解除。对实施红色警告的,经当地政府同意后,由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局)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验收申请,验收合格后予以解除。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将整治情况报省政府。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的黄色警示、红色警告的解除。对实施黄色警示的,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验收申请,验收合格后予以解除。对实施红色警告的,经当地政府同意后,由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局)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验收申请,验收合格后予以解除。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将整治情况报市政府。

杭州市质监局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