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200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深发[2004]2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4-01-20

施行日期:2004-01-20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现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2004年工作要点》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2004年工作要点

2004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抓紧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根据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2004年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要求,抓住实施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安排的契机,以发展为主题,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动力,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能快则快、好中求快,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把深圳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004年我市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可比增长21%;进出口总额及出口总额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围绕上述目标,2004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

1.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学习。把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重点抓好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完善学习制度,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提高驾驭全局、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带头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做出表率。把做好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作为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举措,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力争将全市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普遍轮训一遍。

2.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学以致用、讲求实效,切实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成果转化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转化为推进深圳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行动。紧密结合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实践,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深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努力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特别要把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的实际成效,作为检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际成效的重要标准。

3.切实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研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宣传。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形成有声势、有深度的宣传报道,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继续组织宣讲培训活动,加强社科理论研究,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举措,开展专题辅导,推出一批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4.牢固树立新的发展观。全面把握新的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增强坚持新的发展观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要重视经济增长,又要重视社会进步;既要重视物质成果,又要重视人本价值;既要重视眼前利益,又要重视长远福祉,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深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5.调整工作指导方针。把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质量和效益统一起来,当前要突出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扩大经济规模和优化产业结构统一起来,当前要突出强调优化结构;把谋求GDP增长和提高发展能力统一起来,当前要突出强调提高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统一起来,当前要更加重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把创造物质成果与提升发展的人文价值统一起来,当前要更加注意提升发展的人文价值;把眼前利益与长远福祉统一起来,当前要特别注意保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变重增长、轻保护,先开发、后治理倾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统筹特区内外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化工作,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和机制。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发展的方针的调整,真正使我们的发展能够体现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

6.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按照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把握国际上加速由传统经济向新经济过渡的重大机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顺应国际产业链(研发?生产?服务)和价值链两端化的新趋势,做好延伸价值链这篇大文章,全面提升宏观经济的价值增殖能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过大规模发展以金融、物流、旅游、商贸、信息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形成城市服务功能发达的国际商务平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使我市成为国际性公司总部的聚集地。依托高等教育产业和科研产业的大规模聚集,拓展研发能力,使我市成为重要的新产业、新产品研发基地。加快调整工业结构。在继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高精尖的装备制造业和基础工业,力争在精密机床、医疗器械、轨道交通设备、汽车电子零部件、精细化工、材料合成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结构。提高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在继续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特别是高端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强原创性技术、工艺的开发,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要特别重视软件业的发展,做好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研发工作。注重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发展生态农业、景观农业、城市林业。高质量编写“十一五”计划。

7.继续巩固和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医药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调整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形成优势产业的集聚效应。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业化为目的、人才为核心、公共研发体系为平台,辐射周边、拓展海内外、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我市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持续吸纳力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强劲带动力。要在建设高水平的公共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高新技术孵化基地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虚拟大学科技园要上新台阶。加快发展新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平板显示、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和产品,抢抓数字多媒体技术主导的影视产品升级与家电信息化的商机。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链,大力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完善包括科技成果评估、交易、仲裁等配套服务的科技中介市场体系。培育技术产权市场,创新交易制度。全力办好第六届高交会。

8.强化金融业的支柱地位。认真落实《深圳市支持金融业发展若干规定》及实施细则,为金融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优良的综合服务。发展货币市场、风险投资市场、证券基金市场、保险市场和其他衍生金融产品市场,加快推进以资本市场为重点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抓住CEPA机遇,加强深港两地金融业的合作。进一步吸引国内外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落户深圳,强化深圳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完善金融系统风险预警机制,努力建设金融运行安全区。整顿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和信贷信用中的其他失信、骗信行为。

9.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坚持“以港强市”战略,依托优良的港口条件壮大提升物流业。继续大力发展港口集装箱运输、航空货运和海铁联运,依托物流园区和保税区,鼓励支持专业物流企业发展。制定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产业基金管理办法,尽快出台《深圳市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办法》和《深圳市物流发展指南》,引导、促进物流产业发展。推动保税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港区联动,强化口岸贸易、转口贸易和国际物流功能。加快六大物流园区的配套建设,发挥龙华物流园区整合集装箱空、实箱优化的接驳功能,实现流程与组织再造。加快平湖物流园区的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和铁路枢纽站建设。加快机场物流园区第二航空货运站、深圳邮政分驳转运中心建设。推动东西部港区、笋岗园区的优化整合。培育一批骨干型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和国际货代市场。继续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来深圳设立采购中心和配送中心。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构筑“统一、共享、安全、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引进现代流通方式,优化购物环境和消费结构,扩大深圳商业的对外影响力。

10.加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提升。建设家具、服装、钟表、模具、黄金珠宝和内衣等产业集聚基地,规划与筹建精细化工、工艺礼品、装备制造和表面贴装等基地。落实《关于支持发展产业集聚基地的若干意见》,构建基地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积极推动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推进老工业区的改造和升级。

11.积极发展旅游、会展和专业服务业。以建设海滨旅游城市为目标,抓好旅游规划和旅游项目建设。以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进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塑造旅游城市形象,强化深圳作为全国最大的过境游客集散地和粤港澳国际级旅游圈的核心地位。加强监管,维护游客和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抓住新会展中心落成的机遇,制定出台会展业规范管理和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精心组织一批品质好、规模大、档次高的知名展会。加强深港在专业服务领域的合作,提升我市会计、审计、律师、资产评估、监理、质检认证、仲裁、公证等专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12.优化投资结构。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和杠杆效应,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完善的领域。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突出加快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重大产业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加强教科文卫体的基本建设,突出增加社会事业功能性重大项目和公益性基础项目的投入,启动科教兴市重大产业攻关项目,建设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落实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让重大项目比照享受大企业便利“直通车”服务。加大财政增量对社会稳定的投入,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3.大力扶持民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继续清理和废止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对民营及中小企业创业与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完善以创业辅导和信用担保为重点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创业环境的优化,缓解民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实施“民营企业50强”计划,培育一批大中型民营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稳定器”和“调节器”的作用。

14.加强对制约经济发展“瓶颈”的监测预警。健全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搞好粮食、煤炭、成品油等重要商品的平衡和调控。安排好电源和电网建设,及早做好迎峰度夏预案,增加电力有效供应,保证供电安全。

15.实施城市信息化战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挥我市信息产业优势,加快建设“数字深圳”。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加快基础性战略数据库开发,大力推进以服务公众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建设,健全电子政务法规标准体系,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积极推行网上审批。推动电子商务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管理、营销中的应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提高全社会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三、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全面贯彻新一轮改革的原则思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和《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总要求,加快完善以资本等要素市场为重点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有重点有步骤地加以推进,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17.深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抓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管人、管事和管资产相结合,责任、义务和权利相统一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使竞争性领域中的劣势企业有序、安全、快捷地退出。以产权改革为核心,建立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执行《深圳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营决策行为十条禁令》。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清理和监管。剥离机关事业单位中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市国有资产监管和营运体系。

18.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认真组织实施省委、省政府批准的《深圳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调整市、区两级政府管理权限,促进行政管理重心下移。执行《行政许可法》,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创新政府行政管理手段,积极推行“网上审批”。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深化税收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转变政府工作作风,做到“提质、提效、提神”。

19.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抓住深圳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的机遇,创新体制,转化机制,实现市民文化权利,使更多的市民参与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创造、享受文化成果、丰富精神世界。抓紧实施市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健全党委领导、调控适度、政事分开、事权清晰、职责明确、监管到位、运行有序的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和捐助文化事业。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实现从“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从管理政府文化服务机构为主向管理全社会文化为主、从行政手段管理为主向法律经济手段管理为主的转变。

20.切实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方式多样化,缩小政府投资范围和领域。放开投资限制,除涉及国家和地区安全的项目外,其余领域都可向社会资本放开。开放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电力、轨道交通、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经营性基础设施和教、科、文、卫、体等经营性社会事业领域,使社会资本成为投资主体。采用“建设?经营?转让”(BOT)、“移交?运营?移交”(TOT)、“资产?抵押?证券化”(ABS)等多种融资形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争取在发行地方政府建设债券、建立产业投资基金、改革社保基金运营方式等方面开展试点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健全职能完备、权责一致、专业高效、运作透明的公用事业监管体制,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跟踪监控,确保政府投资效益最大化。

21.积极推进社会领域各项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将宝安、龙岗原村民统一纳入全市社保体系,使社会保险覆盖全社会。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困难群众无饥寒。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生产要素按照贡献参与分配办法。推进职务消费的货币化改革,规范职务消费行为。建立健全社会危机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抓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加强减灾、防灾工作,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培育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推进行业组织的市场化、规范化和民间化,加强对社会团体的管理。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

四、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通过产业链招商、园区整体招商、以商引商等方式,大力吸引国内外各类企业集聚。以产业调整为导向,引进大规模集成电路(IC)设计、系统集成软件和整机制造等创新型的高科技制造业,实现汽车电子及零配件、石化等行业引进外资的突破。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外资参与市政公用行业建设,加快市政公用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加强与世界著名企业的合作,在争取跨国公司、采购中心、研发机构落户深圳的同时,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继续办好保税区,增强招商引资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外事、台务、侨务在招商引资中的重要作用。

23.进一步加强深港合作。尽快出台落实CEPA的实施方案。加强深港两地在口岸、商贸旅游、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和中介服务等领域的合作,重点推进金融、物流支柱产业对港资的开放。在粤港合作框架下,完善深港政府间的沟通协商机制,鼓励和支持民间交流。加强深港制造业的合作,把深圳的制造业、技术、市场、劳动力优势与香港的国际商贸、金融、管理、营销、人才等优势结合起来,实现政策上互动、产业上互补、市场上互通、发展上互利。抓紧研究建设盐田港自由贸易港区的具体方案和配套政策。

24.大力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大珠三角区域合作,主动做好规划、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衔接,共同构筑一个分工合作、相依相通、共存共荣的区域经济体系。推进与泛珠三角经济圈各省区的经济合作,使深圳成为泛珠三角经济圈重要的出海通道和对外经济联系的重要窗口。加强深圳与全国各地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做好内地来深投资的协调和服务工作。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继续做好对口扶贫工作。

25.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建立生产基地、设立研发机构,带动产品、技术和劳务出口。扩大海外营销网络,开展产品的宣传推介活动,巩固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拓展中东、独联体、东欧、非洲和东盟等地区的经贸市场。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加强对深圳的海外推介工作,加大对外投资扶持和管理力度。培育一批深圳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应对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优化调整外贸出口结构,扩大外贸出口。加强对世贸规则知识的学习、研究和培训,建立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应急机制,指导企业开展国际经贸活动、解决贸易争端。

五、围绕国际化城市目标,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26.抓紧落实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各项任务措施。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战略部署,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朝国际化城市目标迈进。以加快推进现代化为基础,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城市化进程,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创业的优良环境,确保国际化城市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27.完善城市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城市规划工作。按照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完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做好片区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旅游区等重点区域的法定图则,提高法定图则覆盖率。组织实施城市建设近期规划,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带、物流园区、港口集疏运道路和后方陆域、深圳湾15公里岸线景观带等相关配套规划。加快旧城、旧区和“城中村”的改造。严格城市规划的编制和修改程序,维护规划的权威。

28.严格控制土地开发供应规模。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科学制定年度土地利用和年度土地开发供应计划。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控制项目用地规模,加强存量土地入市管理。实施集体土地国有化,建立政府国土储备管理体制。改革国土审批方式,重大国土问题由市委、市政府集体研究决定。加快土地清理,依法收回逾期未开发的闲置土地,坚决查处违法建筑,制止、清理非法种养。

29.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特区内外交通、通讯、环保和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构筑以高速公路、空港、海港、公共交通、轨道交通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交通枢纽网络。规划和建设“一横八纵”干线道路,改造城市道路“瓶颈”路段,解决行路难、停车难问题。改造供水网络,完善供水水源保障体系,启动东江水源工程二期,建设梅林、笔架山支线,完成龙口?茜坑供水工程一期,新建扩建一批水库,解决部分地区用水难的问题。努力争取省电网增加深圳电力供应,积极采取措施落实35亿元电网建设和10亿元电源建设投资,加快电厂、输变电建设和技改工程,保障电力供应。加快推进地铁、机场第二跑道、港口码头、铜鼓航道、深港西部通道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大气、水、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系统。抓好会展中心、深圳大学城、污水处理厂、危险废物焚烧装置等的建设,确保质量和进度。

30.大力整治城市环境。深化城市环卫体制改革,探索完善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坚决遏制暴力抗法现象。建立执行城市规划的评估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从体制上解决违章、违法建筑屡禁不止的老大难问题。继续实施“净畅宁工程”,实现交通、治安、环境的明显改善。实施“青山、碧水、蓝天、绿地”工程,加强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高标准建成“园博园”,高质量办好“园博会”。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五河四库二湾一口”整治工程,综合治理汽车尾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山体裸露和水土流失,推进海洋生态环境和岸线自然景观保护,改善整体环境质量。

31.加快宝安、龙岗城市化进程。改革两区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撤销镇建立街道办事处,撤销村民委员会建立居民委员会。改造农村集体经济,成立股份公司。抓好城市化试点工作,制定土地、户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卫生医疗、计划生育等配套政策措施,重点抓好城市化人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改革。完善两区市政及公共设施投资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及时引导和理顺群众思想情绪,确保两区城市化工作顺利开展。在试点的基础上确保年底前完成城市化工作。

32.加强人口调控和管理。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总量,调整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营造规模适度、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布局均衡的城市人口环境,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强化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

六、加强政治文明建设,营造安定和谐的政治环境

33.增强政治文明建设合力。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一府两院”、政协及各人民团体的关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保证立法和决策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保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社科联等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34.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权利。开展区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探索扩大党内民主的新途径新办法。贯彻“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增强社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健全规范领导接待日制度,认真答复、切实解决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问题。

35.加强立法工作。坚持用立法的形式将各种制度创新的内容固定下来,重点加强行政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立法工作。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抓紧做好有关涉外经济政策法规的清理、废止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坚决防止和纠正部门利益法制化。

36.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加快推进公检法司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司法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切实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权威性和效能。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和制约司法公正的关键环节入手,以确保司法公正、加强司法监督、方便群众诉讼等作为改革的重点,完善审判、检务公开制度。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落实二十三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的指导意见》,执行《刑事诉讼法》,纠正和防止超期羁押行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推进公安专业化、公安管理体制和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市民法制意识。

37.大力推行依法行政。推进决策的程序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实现政府行为的“九个法定化”。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落实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以及不依法行政的调查处理。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重点加强对政府投资的管理和绩效审计,把党内监督,人大、政协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各界监督及人民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的合力。

38.确保社会治安和政治稳定。以实施“净畅宁工程”为主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社会治安的进一步好转。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坚决打击各类暴力性、多发性刑事犯罪和黑恶势力。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健全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增强“严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建立健全反恐怖斗争和危机管理机制,坚决与“法轮功”邪教组织作斗争。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区警务建设,加强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提高治安防范水平。重视民族宗教事务,加强信访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妥善处理群众上访问题,搞好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把各种矛盾和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依法及时妥善处理好各种群体性事件。

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39.大力弘扬深圳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为核心,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不畏艰难、奋发有为的精神斗志,增强各阶层对深圳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真正实现“同在一方热土,共创美好明天”。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深圳市民行为道德规范》为主线,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提高市民思想道德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以建设“诚信政府”为重点,推进“诚信深圳”建设。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建立企业征信系统,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建立信用监督与失信惩罚机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40.积极实施“科教兴市”和“文化立市”战略。围绕建设高水平学习型城市的目标,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加强高等教育,继续办好深大、深职院和信息学院等现有高校,办好深圳大学城。加大教育改革、开放、创新力度,提高社会办学比例和水平,引进国外著名高校合作办学,加强深港教育合作与交流,办好国际学校和港人台商子弟学校,提升深圳教育国际化水平。在六个区全面完成教育强区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力争今年成为全省首批“教育强市”。促进经济文化的有机融合,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科学制定文化发展纲要,建设一批有国际水准的文化基础设施和一批能举办国际一流赛事的体育基础设施。文化中心(音乐厅、图书馆)、电视中心等文化设施要如期完工,做好歌剧院和大型体育场馆的前期论证。在继续办好“深圳读书月”、“大剧院艺术节”、“鹏城金秋艺术节”、“世界杯”国际攀岩赛、“亚洲帆板锦标赛”等文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精心筹办“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力争多举办一些有国际影响的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打造文化品牌,积极营造文化氛围,培育文化人才,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把深圳建设成为文化发展指标在全国领先、文化事业整体水平和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的文化强市。

41.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实施“深圳关爱行动”为重点,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容,促进创建工作有新的发展。继续推进创建文明市、文明区工作,深入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和“绿色社区”、“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军警民共建等创建活动,力争进入全国首批文明城市行列。

42.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国防观念。以深化城市民兵调整改革为重点,落实党管武装的各项制度,推动后备力量建设。健全快速高效的国防动员体制,提升城市人民防空建设水平。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43.切实保障劳务工合法权益。完善劳动安全、社会保险、劳动仲裁、欠薪保障和法律援助制度,维护劳务工的合法权益。加强监察执法,做好劳务工的工伤预防及保险偿付工作。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劳务工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在加强劳务工的管理服务的同时,做好劳务工的学习培训、心理疏导、生活帮困,让广大劳务工切实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44.关心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落实“十项民心工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市、区、街道(镇)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强化再就业技能培训,扩大再就业覆盖面。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加强对医疗市场和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妥善安排弱势群体的生活,重点帮助伤残人员、特困群众解决医疗、住房、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继续实施“同富裕工程”,促进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

八、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45.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把“一把手”建设放在领导班子建设的突出位置,对“一把手”既要选准配强,又要严格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培养和选拔政治坚定、干净干事、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两个务必”和“五个力戒”教育。扎实做好市几套班子换届前的准备工作。

46.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改革单纯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观,树立新的政绩观,制定和实施包括社会保障率、就业率、家庭财产增长率、九年义务教育实现率、按功能区确定的生态和环境指标达标率、社会治安破案率、重大责任事故发生率、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在内的新的考核评价体系。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制定干部选拔任用的配套措施和操作规程,严格按标准和程序选拔任用干部。坚决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抓好对党委(党组)特别是“一把手”在选人用人上的监督检查,建立巡查制度,对重点单位定期巡查。

47.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设立人才专门机构,加强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我市人才发展战略实施纲要和新的人才政策,筹备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人才工作环境。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重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引进国内和海外高精尖人才。重视抓好劳务工素质的整体提升。

48.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民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党建工作格局。解决社区工作人员编制和经费问题,真正做到重心下移,使街道、社区成为城市管理的基础力量。抓好民营经济、民间组织、国有企业以及机关党建工作,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努力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加大固本强基工程的投入,市、区两级要设立专项资金,列入政府投资计划。

49.加大反腐保廉工作力度。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加大治本力度,完善土地批租、建筑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查处腐败案件,纠正不正之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干净干事。

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本要点,认真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计划,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