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3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数字嘉兴”建设规划纲要(2005-2007年)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嘉政发[2005]73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5-10-12

施行日期:2005-10-12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数字嘉兴”建设规划纲要(2005?2007年)》已经五届市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十月十二日

“数字嘉兴”建设规划纲要(2005?2007年)

“数字嘉兴”是全面推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础工程,是我市增创新优势,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数字嘉兴”以信息共享为核心,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和利用全市信息技术和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服务的信息资源网和信息应用体系,逐步实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按照我市“十五”计划纲要与信息化“十五”规划的目标要求,以及《“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的统一部署,“数字嘉兴”将通过完善信息网络体系,加快建设信息资源体系,提高信息技术在政府社会、城市农村、社区和企业等领域的应用水平,改善信息化发展环境,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市场化、提升城市化、推动国际化,进而提前进入现代化的目标。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基础网络设施配置较好。

近年来,我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宽带网发展迅速,已基本能够满足当前“数字嘉兴”建设的需要。市区任何地点500米范围内都有光纤接入点,全市光缆线路达到1.7万皮长公里;固定电话普及率53%,移动电话总用户突破200万人;全市城镇家庭计算机拥有率达到25%;市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8%以上。

(二)政府应用系统建设全面展开。

市党政四套班子、主要政府职能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根据需要都已建立内部应用系统,并有一批如网上预审批、“一表式”报表等比较领先的应用系统在建或拟建,信息技术在办公、业务处理、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获得了较多的应用。党政内网已有部分业务处理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如市党委信息报送系统、市建议提案在线、市政务信息报送系统、市政府系统调查报告资料库等。市统计局、国土资源局、公安局、工商局、国税局等部门,已建立相应数据库,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基础。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在加速发展。

信息技术在产品升级、工艺改造、过程控制、管理改善的应用中取得一定效益。民丰集团、嘉控公司、景兴纸业和正原电器等企业成为省级信息化示范企业,洪合羊毛衫工业园、海宁经编工业园被列为省园区信息化试点。

(四)电子商务应用形成特色。

金蚕网所建立的会员制竞价拍卖型电子商务模式,在茧丝绸行业取得巨大成功,2004年成交额高达260亿元。“嘉兴经贸网”的加盟企业有1000余家,参加“嘉兴产品网上交易会”的企业达到2000余家,电子商务应用面在全市企业中呈现出迅速扩大的势头。

(五)信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

自1999年以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30%以上,高于全市工业13.1%的平均增长速度。2004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111.73亿元,利润6.37亿元,产业规模居全省前列;元器件产品占全市信息产业总量的76.7%,主导产业特色明显。软件业及信息服务业逐步发展,2004年,全市有17家企业通过省级软件企业认定,其中4家被评为市高新技术企业。

我市信息化建设虽然发展较快,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建成“数字嘉兴”的目标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在认识上存在着重硬轻软、重建轻用、重技术轻管理、重建设轻完善等现象;基础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共建共享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缺失;政府信息应用系统层次不够丰富,集成水平低;网络基础设施利用率亟待提高,在宽带接入市场上,竞争不足;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相对不足,总体水平不高,效益有待提升;电子商务环境制约因素较多,应用层次有待提高;信息产业规模不够大,整机、软件业发展不快。

二、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电子政务为先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设“阳光政府”,服务企业,方便市民,实施“阳光行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改造和融合;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不断完善基础网络设施的基础上,以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开发利用为重点,以需求为导向,建设数字城市,缩小“数字鸿沟”,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可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07年,基本建成政府面向城乡居民和企业的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使政府为民服务网络延伸到社区,提高政府对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建立网上审批办证服务平台,优化政府办事流程;大幅度提升我市传统产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电子商务普遍应用,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使用面有较大增长,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中的含量明显提高;信息产业成为嘉兴市主导产业之一,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0%以上,成为长三角信息产业配套加工中心之一,“环杭州湾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信息产业基地”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融入数字浙江,接轨上海信息港”的思路,初步建成与数字浙江和上海信息港网络互联、应用系统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数字嘉兴”基本框架,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信息技术应用的先进典范。

(三)发展要求。

到2007年,全市信息化建设应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阶段发展的基本要求。

1.基本建成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的高水平政府信息应用体系。基本形成电子政务应用体系,逐步建成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文化、科技、旅游等领域信息化应用广泛开展,社区服务信息化基本实现。大力发展各种基于GIS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成网上审批办证系统,到2007年使80%以上的政府审批事项提供网上服务,优化政府办事流程,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2.打破自建自用的“孤岛”式数据库建设格局,基本建成基础数据全面共享、政府信息高度开放的信息资源网。自然资源和地理信息库、居民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库、政务信息资源库以及其他共享需求较大的数据库建设初步完成,数据交换和共享服务平台以及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基本完成。

3.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到2007年,完成10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和100个信息化示范项目推广工程。扩大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等管理系统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电子商务普及率和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到2007年,完成80家企业电子商务示范项目推广工程。实现利用互联网进行企业宣传和产品信息发布,逐步向网上销售与采购、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支付结算等较高层次的电子商务应用发展。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到8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普及率达到100%.扶持一批购物中心、超市建立网上商城,整合完善社区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实现居民网上购物,提高电子商务在全社会的普及率。

5.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杭州、宁波的差距。以建设国家(嘉兴)机电元件产业园为契机,实现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到2007年,信息产业销售规模达到250亿元,保持年均增长40%的速度,成为长三角信息产业配套产品加工中心之一。园区信息产业年销售规模210亿元,在4个省级信息产业特色园区实现产值超100亿元的1个,超50亿元以上的1个;争取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4个,超5亿元的8个。软件产业发展有所突破,软件产业年销售规模达到5亿元。

6.信息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建成有线通讯网、计算机网、广电网和无线数据网一体化的现代网络基础设施。宽带骨干网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城域出口带宽显著提高,实现宽带进村;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45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0部/百人;推动广播电视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率达到90%,开通并逐步普及数字电视。

7.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国民信息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全民信息化知识、技能和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组织保障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社会信用体系、教育培训体系、信息安全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市场服务体系等基本形成;人才队伍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四)建设原则。

1.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政府作为建设主体,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建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营造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多渠道引进资金,形成“数字嘉兴”建设的良性发展。

2.培育需求,促进应用。需求是信息化发展的原动力,立足应用,务求实效,在应用中培育和扩大需求,开创以需求为导向、以发展带动需求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3.突出重点,滚动发展。坚持统筹规划,有重点、分步骤推进“数字嘉兴”建设。通过建设共享基础信息资源库、网上审批、市民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等基础性、关键性重点项目,带动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小步快走”的策略滚动式推进。

4.立足浙江,接轨上海。作为“数字浙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数字嘉兴”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网络业务系统等资源基础,在信息网络体系、信息资源体系、信息应用体系、信息化发展环境、信息产业配套等方面努力实现与“数字浙江”、“上海信息港”双重融合的局面。

三、建设内容

(一)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1.完善与发展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整合现有网络资源,提升现有网络资源的效用。把握网络技术新的发展趋势,适时引入新一代网络技术。制定基础网络建设规划,引导各网络运营商优化网络布局,完善宽带接入网,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构建。

2.加强对地下管网资源的管理。坚持规范、有序、有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创新地下管网资源建设模式。统一规划、建设、利用地下管网资源,从制度上和规划上保证地下空间资源的有序利用。

(二)信息资源体系建设。

1.加快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建设,为“数字嘉兴”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充分运用遥感、GPS、GIS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建设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的空间数据体系,构建统一的空间地理基础平台。扩展和完善地理空间基础数据体系;建立有效的空间数据特别是框架数据更新机制;建立健全空间地理基础框架建设的政策法规和组织机构体系;建立空间数据分发和服务体系;发展先进实用的空间信息获取、更新、管理与应用服务技术支撑体系。

2.坚决打破“自建自用”方式形成的各种信息孤岛,政府主导 “共建共用”模式,尽快建成市级共享基础信息资源库。明确共享基础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范畴,包括自然资源和地理信息库(含基础地理信息库)、居民信息库(含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库、政务信息资源库五个重点基础信息资源库,以及其他共享需求较大的信息资源库。

明确共享基础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要求,明确共享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思路,创新共享基础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模式。既要充分调动信息源单位的积极性,也要保证共享信息资源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更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共享信息的增值潜力。

3.建立共享机制,为基础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制度保证。在技术、政策、市场和管理等方面建立信息共享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加快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在嘉兴市级层面上交换、集成与共享,形成联接“数字嘉兴”信息网络体系、信息资源体系、信息应用体系的枢纽。

(三)信息应用体系建设。

1.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整合现有政府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以电子政务建设为突破口,加速开发经济、社会等各类应用系统,适时推进政府流程再造。

建立政府数据中心,完善配套机制。以政务公开和网上服务为重点,按照“统一规划,协同建设,资源共享,集中管理”的原则,建设“中国嘉兴”政府门户网站,完善网上政务大厅,建立网上办证中心,实现网上审批服务,进行网上政府采购;建设政府内网门户,在完善现有办公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公文流转平台,扩展移动办公应用。

2.大力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启动公共事务信息系统(市民一卡通工程),积极探索新一代身份证和市民卡的功能结合;大力提升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强势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发适合于宽带信息网络传播的多媒体文化娱乐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档案馆;进一步改造广播电视网络,推广数字电视;加快推进科技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提高科技信息服务水平;整合各类旅游信息资源,完善旅游信息网,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全面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空间地理信息库为基础,广泛采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数字化应用技术,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推进城市现代化。重点建设城市建设规划辅助设计系统、地下管网资源管理系统、公安信息网络、城市应急联动及公共安全决策指挥系统、社会安全监控系统、市政管理信息系统、市政综合应用系统、土地管理系统、房产管理系统、城市防洪水利信息系统、城市绿化管理系统等十大应用系统。

4.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市信息网络体系、信息资源体系、信息应用体系向农业、农村、农民的延伸,以城市信息化带动农村信息化进程,建立面向各级政府、涉农部门、乡镇企业、农民开放的农业信息网;利用信息技术和装备改造乡镇企业,加快区域特色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建立农业宏观决策系统、农业资源环境系统、防灾减灾管理系统和农业科技管理系统等,促进农业现代化。

5.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按照“政府引导、社区自治、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针,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以方便市民日常工作和生活为出发点,应用信息技术完善社区管理功能,建设现代化社区网络服务中心,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服务;开展社区网络教育示范和家庭信息化示范。在信息化建设相对领先的街道开展数字社区的试点建设。从社区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小区管理信息化和家庭控制智能化三个方面,推进数字社区建设。

6.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坚持企业管理信息化为重点,以轻工、服装、机械等传统产业为切入点,加速信息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管理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实施“双百信息化示范工程(10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和100个信息化示范项目)”,通过试点企业和示范项目的实施,应用资源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电子商务等技术,全面带动和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我市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进程。纺织行业重点推广电子分色、电子制版、电子配色等计算机印染技术;轻工行业重点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家用电器设计、生产在线检测和质量控制水平;机械行业重点推广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应用;化工行业重点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高各类炼化装置集散控制水平。

7.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根据产品、市场、交易形式,加大电子商务发展的工作力度,完善和扩大政府采购的网站功能和应用范围,带动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积极推广以专业网站为载体的电子商务模式在茧丝绸、经编、皮革、羊毛衫、木业等行业中的应用,逐步实现企业年审登记、纳税申报、资金结算、报关报检等商务活动的网络化,不断将该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推向深入。改变企业的传统营销模式。特别要加强电子商务在外贸行业的普及推广,以发挥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引进外资方面的独特优势。

抓住杭州湾跨海大桥和乍浦港物流基地建设的契机,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加快对传统运输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和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为企业、市民开展电子商务建立方便配套的基础。

8.抓好园区信息化建设。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改善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应用环境,在中小企业相对集聚的园区(包括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特色工业园区等)内,建立集电子商务应用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电子政务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园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园区集聚和辐射功能,提升园区档次,促进园区招商引资。建立信息技术产品创新中心,为区内企业实现产品信息化提供支持。

(四)信息产业支撑体系建设。

1.加快推进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嘉兴周边沪、苏、宁、杭、甬地区信息产业龙头企业聚集的区域优势和嘉兴电子元器件产业相对发达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以频率器件、磁性材料、电声器件、光电子及微特电机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新型元器件产品,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做专做精元器件产业,拓展产品门类,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形成特色优势明显的新型电子元器件制造与配套加工基地。

2.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以建设国家(嘉兴)机电元件产业园为契机,加快产业聚集,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结构。嘉兴市新型元器件基地重点发展新型片式高频频率器件;平湖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光电子器件、微型电机、计算机配件及数码相机配件;嘉善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高档电声器件及音响产品,并逐步向移动通信产品配套市场转移;海宁磁性材料园区以软磁产品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并逐步介入磁性材料加工专用设备及仪器的研制和生产。

3.大力扶持软件产业。重点发展对传统产业装备、设备、产品升级和各种整机产品(特别是信息家电)及自动化控制仪器的嵌入式软件,加快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重点开发应用于机械、化工、轻纺、丝绸等传统行业的管理、设计、制造和海关、金融、教育、卫生、工商、统计、社保等行业和部门的系统应用及电子商务软件,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和沪杭等地的高校资源,积极扶持和培育软件加工和出口基地,推进我市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4.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适应强、专业特色明显等优势,加快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加大对优势企业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动企业体制创新,协助企业改制上市;积极推动企业产品创新,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水平,提升产品层次和附加值。

5.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抓住浙江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落户嘉兴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六研究所和嘉兴学院等单位的技术优势,建立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引导企业提高研究开发经费比重,信息产业重点企业的研究投入应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

1.完善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加强对“数字嘉兴”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调整充实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单位,负责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组织、规划、协调和领导;进一步落实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各项职能,由市信息产业局承担日常工作;市级部门明确机构,负责部门内部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实施;明确市信息中心(公共事务信息中心)为电子政务的信息化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单位,管理全市电子政务系统和网络运行,做好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工作。

2.调整充实嘉兴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在现有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充实专家委员会,并建立专家库,为“数字嘉兴”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3.加快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制度环境。完善和制定一系列地方性政策和管理办法,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制度环境。尽快研究制定政府信息资源开发计划、共享信息资源库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信息化工程(特别是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

加强对“数字嘉兴”建设的考核。把建设“数字嘉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做到年初有目标,年终有考核。

4.重视标准体系建设,奠定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基础。

(二)建立“数字嘉兴”建设资金保障机制。

1.建立多元筹融资渠道。在统一规划下,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全面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投入“数字嘉兴”的建设和运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

2.探索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积极探索引进民间资本和风险投资,并鼓励符合条件的项目,进入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形成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3.建立“数字嘉兴”建设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基础性、公益性信息化项目,特别是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性信息化项目。统一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企业信息化水平。

1.扶持信息技术服务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项目咨询、监理和评价服务,提高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水平,辅助园区信息化建设。

2.对信息化实施水平进行考核。加强对“五个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骨干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考核;加强对园区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水平的考核,将对企业信息化实施水平的考核与贯彻落实《嘉兴市推进信息化建设发展信息产业的实施意见》(嘉政发[2001]104号)、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计委等六部门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作意见的通知》(嘉政办发[2003]122号)等扶持政策相结合。

3.提高企业经营者的信息化认识。利用各种途径、载体,加强宣传,提高企业经营者的信息化认识水平,推动信息化的发展。

(四)改善信息产业投资环境。

1.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从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精简各类行政审批程序,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2.充实招商队伍。加强培训,消除招商交流障碍,吸引IT

行业国内、国际大公司入户。

3.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者利益。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市场拉动、政府推动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例;同时,加快现有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4.围绕产业链培育龙头企业。以创建国家电子机电元件产业园为契机,以园区内优势企业为核心,形成一批大中型企业集群,培育几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

(五)加强信息化培训体系建设,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包括科研院所、内部培训机构、社会培训机构、政府公益型培训机构等在内的信息化培训机构体系,对全体市民实行分层次、分阶段、多途径的信息化终身培训。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积极营造人才创业环境,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六)建立“数字嘉兴”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构筑全方位、立体化防御体系,从意识、技术、政策法规、管理等多种角度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加强行业自律,加强道德教育和素质培养,转变公民传统安全观念,规范公民网上行为,加强对各类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络的安全管理。

附件:“数字嘉兴”建设任务分解表

嘉兴市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