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非典工作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合政[2003]109号

效力级别:中央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03-11-04

施行日期:2003-11-04

时效性:已失效

字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 市政府各部门, 各直属机构:

当前已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为防止非典疫情反复,做好今冬明春预防非典工作,巩固防治成果,10月9日,市政府印发了《合肥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预案》。为切实贯彻落实,现就进一步做好非典预防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严格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各级、各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思想统一到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上来,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坚持一手抓预防非典工作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负总责、亲自抓,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是部门预防非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按照依法、科学、规范、有序的要求,坚决防范非典疫情的再次发生。

各级、各部门对非典疫情反复的可能性要有充分认识,时刻保持警惕。目前,非典的病原病因和传播流行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可靠的预防疫苗,加之我市有大量人员在外地经商、务工,一旦发生非典疫情,仍然存在着传入我市的可能。要本着“思想上立足预防,工作上防止反复,方法上积极稳妥”的原则,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做好非典预防工作。同时,一些呼吸道传染病早期症状与非典难以鉴别,要注意防止因反应过度、处理不当而造成人心恐慌。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合肥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预案》,在总结前一阶段非典防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本辖区、本部门、本单位非典防治工作预案,全面实行和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扎实做好非典预防控制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启动防治非典指挥协调机构的工作,恢复值班联络制度,保持通信联络畅通,一旦出现疫情,要在第一时间紧急调度处置。市、县要迅速组建非典应急处理救治队伍,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到24小时待命。市政府将定期组派督查组对防治工作和预案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二、规范疫情监测,严格实行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及统一发布制度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及省的要求,健全和完善疫情报告网络,规范监测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所有医疗机构、社区和乡村要确定专人负责非典疫情信息搜集报告工作,做好疫情的日报告和零报告。疫情报告采取逐级报告与直接报告相结合,同时,乡(镇)卫生院和县及县以上各级医疗机构要直接通过互联网向“国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专报系统”报告疫情,对于迟报、瞒报和漏报者,要严肃追究有关负责人和责任人的责任。

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有关方面通报疫情和相关信息,各新闻媒体不得编发未经核实的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未经卫生主管部门确认的非典信息。严禁传播有害信息,及时澄清谣言,消除疑虑,避免误解和恐慌。新闻媒体要适度报道防止疫情反复采取的各项预防措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增强广大干部群众预防控制非典的信心。

三、做好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的非典预防工作

市卫生部门要进一步落实非典定点医院和后备医院的各项临战措施和准备工作,规范发热门诊的设立和管理。指导督促各级各类医院门(急)诊做好预检工作,对初诊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热病人要及时转至隔离的发热门诊处理。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采取严格措施,严防在医院内发生交叉感染。

学校、托幼机构、建筑工地、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娱乐场所等人员集中的部位,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呼吸道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咨询,注意改善公共场所、集体住所的通风条件,加强对呼吸道发热病人的监测,对可疑发热病人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健康申报、体温检测、检疫和交通工具的检疫,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对举办大型会议和大型活动,要切实落实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和监测报告制度。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做好流感、流脑、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卫生部门做好免疫接种和诊断治疗工作。

四、组织开展秋冬季爱国卫生运动,树立健康意识,倡导文明生活方式

全市城乡要立即开展一场以讲究卫生、清理环境、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结合创建卫生文明城市、环保城市等活动,教育和培养群众养成爱清洁、讲文明的生活习惯和保护环境卫生的良好行为。同时要普及预防秋冬季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识,增进群众的卫生健康意识和自我防范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正确地认识非典,科学地预防非典,既要防止麻痹大意,又要防止引起社会恐慌,还要把《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纳入全民普法范围,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和社会公德,坚持依法防治非典。

五、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步伐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抓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提高城乡应急处理救治能力。一要完善公共卫生政策,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整合卫生资源,增加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不断增强疾病检测能力和防控手段;三要加强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建设,将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延伸到乡镇和社区,尽快形成覆盖全市、灵敏畅通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四要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加快市传染病医院和县医院传染病区的建设和改造,改善医疗条件,提高救治能力;五要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深化乡镇医疗机构改革,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改善农民卫生服务条件,逐步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六、做好非典防治的后勤保障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保证必要的非典防治经费投入,建立物资储备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储备一定数量应急所需的医疗器械、药品和卫生防护用品,各级财政在安排预算时要预留一定机动财力和预备金,制定和落实防非典财政补助政策。同时,要做好生活必需品供应工作,及早部署生产、运输和余缺调剂等方面的应急准备。

2003年11月4日

合肥市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