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共收录 303235 条法规今日更新 50 条法规

您的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规库 > 正文

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工作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文字号:酒政办发(2010)30号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公布日期:2010-03-09

施行日期:2010-03-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字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省政府信息直报点,省属驻酒各单位:

政务信息工作是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及时、准确、全面的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情况,对于保证政府系统政令畅通及政府机关实施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政府工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进一步加快全市政务信息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高效灵敏的信息反应机制,推动全市政务信息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现就进一步做好全市政务信息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切实做好政务信息报送工作

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依据。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市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政务信息工作,实施科学决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困难以及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需及时掌握,积极应对。为此,切实做好政务信息工作是各级政府及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驻酒各单位落实职能职责,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基本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驻酒各单位要切实提高做好政务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围绕市委、政府的工作需要,制定计划,强化措施,明确重点,注重时效,提高质量,及时向市政府编报政务信息,为市委、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一要及时报送信息,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凡是需要各级政府及时掌握、立即处理的重要情况和紧急信息,都要迅速收集上报。特别是重大突发性事件,重要社会动态,紧急灾情、疫情以及其他重要紧急情况,要做到随时发生随时报送,向市政府报送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2小时,并要续报事态进展、处理措施和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和工作进展情况。市政府办公室是上报信息的主渠道,是全市各类信息的总汇点。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按系统上报主管部门和上级部门之前,必须首先报送市政府办公室。二要准确报送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向上级报送的信息,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符合实际,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要加强对信息的分析核实,必要时要到现场实地核实,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务求内容确实、数据准确、情况清楚。部分信息还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比较,并坚持追踪研究,以确保信息的真实与准确。做到反映工作进展和成绩恰如其分,不虚夸,不拔高;反映问题和困难真实可靠,不遮掩,不变样。三要全面报送信息,确保信息系统的完整性。要坚持全方位、多领域、多视角、多层次地报送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方方面面的重要信息,防止以偏概全。同时,要做到喜忧兼报,要支持信息工作者积极搜集、如实反映真实情况和问题,尤其要支持和鼓励那些敢于如实报忧的部门和人员,绝不能报喜得喜,报忧得忧。

二、围绕中心,进一步提高报送信息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政府中心工作需要的信息,是信息工作的重点。各部门必须以党委、政府决策为依据,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为实现中心工作做出的阶段性部署,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信息工作,突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可借鉴的新举措、新经验,广泛收集,深度挖掘,重点反映,为领导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要积极做好国家、省、市重大决策、领导批示和全局性工作部署的信息跟踪反馈工作。决策实施前,要报送领导急需的相关信息;决策实施过程中,要报送贯彻落实的举措,基层群众的反映,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对策建议。要加大信息约稿工作力度。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报送要点,结合自身实际组织搜集政务信息,增强信息报送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认真办理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室的专题信息约稿,严格按照约稿内容、时限和形式要求,指定专人负责,并经主管领导签字盖章后,及时组织上报,不能办理的要说明原因。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大信息调研力度,围绕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信息调研活动。每年要向市政府办公室报送一定数量的、经过深入调研形成的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高质量调研信息。要进一步重视信息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发挥好信息“加工厂”作用,力求信息增值。要加强信息的综合利用,实现信息在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共享,充分挖掘每一条信息的价值。各部门要把为本级和为上下级的信息服务结合起来,在向本级和上级政府报送信息的同时,及时把一些对下级或部门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通报给下级或转送给有关部门。

三、健全机制,推动信息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网络化

高度重视信息工作的制度建设,尽快建立健全快速灵敏的信息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全市政务信息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是政务信息工作保质保量的重要保证。一要健全完善政务信息通报制度,规范信息报送工作。市政府办公室按照《酒泉市政务信息工作暂行管理办法》,每月对全市政务信息报送情况进行一次通报,年底按照《酒泉市政务信息工作奖励办法》,评选出上报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信息员,在全市进行通报表彰。要坚决贯彻紧急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和重要信息反馈机制。对于紧急重大情况、国家、省上来我市进行督促、检查、调研等情况,各级、各部门要及时向市政府办公室反馈信息。对于迟报、漏报、瞒报、压报和与事实不符的误报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负责人和主要领导的责任。二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务信息工作网络体系,形成全市政府系统内部网络相互联接、相互沟通和协作的信息网络平台,着力拓宽信息渠道,扩大信息来源,通过点、线、面的结合,真正形成政务信息工作快速灵敏、稳定长效的运转机制,以提高政务信息服务水平和效率。三要重视和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要将那些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综合素质好的优秀人才选派到信息工作岗位上来。要为信息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为信息工作人员提供参与领导活动、参加各种重要会议和重要调研活动的便利。要按照《酒泉市政务信息员培训制度》,采取以会代训、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培训信息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信息员培训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

二OO六年四月十九日

附:1、珠海市扶残助学补助金申请表(残疾学生义务教育) 区 街(镇)

姓名    性别    民族    照 片  出生 年月    户口类别  农业户口 非农业户口  残疾人 证号    残疾 类别  视力残疾 听力语言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精神残疾  家庭 住址    邮政 编码    联系 电话    受助前 就学情况  未入学  所在学校和班级、学校详细地址:  在校生  家 庭 经 济 情 况  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 低保证号: 申请人申请人与受助对象关系年 月 日  审 核 意 见  审核人: 街(镇)残联盖章 年 月 日  审核人: 学校盖章 年 月 日  审 批 意 见  审批人: 区残联盖章 年 月 日

说明:1、申请人(残疾儿童少年或其监护人)填写本表,要求字迹清楚工整,填写内容真实。

2、凡选择项目,在所选定项“ ”内打“ ”。

3、本表一式三份,由区残联、区财政局、市残联存档。

2、珠海市扶残助学补助金申请表(残疾学生中、高等教育) 区 街(镇)

姓名    性别    民族    照 片  出生 年月    户口类别  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  残疾 类别  视力残疾 听力语言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家庭 住址    邮政 编码    身份 证号    残疾人证号    联系 电话    所在学校(班级专业)   学校详细地址    是否住校 是否  高中或中专(技)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特教学校 普通学校  家 庭 经 济 情 况  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填写低保证号): 家庭经济困难(填写具体困难): 申请人申请人与受助对象关系年 月日  审 核 意 见 审核人: 街(镇)残联盖章 年 日  审核人: 学校盖章 年 月日  审 批 意 见  审批人: 区残联盖章 年 月 日

说明:1、申请人(在校残疾学生)填写本表,要求字迹清楚工整,填写内容真实。

2、凡选择项目,在所选定项“ ”内打“ ”。

3、本表一式三份,由区残联、区财政局、市残联存档。

3、珠海市扶残助学补助金申请表(残疾人子女) 区 街(镇)

姓名    性别    民族    照 片  出生 年月    户口类别  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  残疾 类别  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家庭 住址    邮政 编码    身份 证号    残疾人证号    联系 电话    在校子女姓名    年龄    性别    小学 初中 高中或中专(技) 大专以上  所在学校和班级、学校详细地址:  家 庭 经 济 情 况  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 低保证号: 申请人申请人与受助对象关系年 月 日  审 核 意 见 审核人: 街(镇)残联盖章 年 月日  审核人: 学校盖章 年月 日  审 批 意 见  审批人: 区残联盖章 年 月 日

说明:1、申请人(有在校子女的残疾人)填写本表,要求字迹清楚工整,填写内容真实。

2、凡选择项目,在所选定项“ ”内打“ ”。

3、本表一式三份,由区残联、区财政局、市残联存档。

4、珠海市扶残助学金受助对象花名册(残疾学生)

5、珠海市扶残助学金受助对象花名册(残疾人子女)

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免责声明: 找法网法规库法规文件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全国客服热线:400-666-2035。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遇事找法,从找法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