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版权风险:让3D打印进入寻常百姓家

更新时间:2014-06-09 10:4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最受瞩目的技术之一,3D打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速度用突飞猛进来形容毫不为过。它在提高生产效率、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其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尤其是著作权风险也日渐显露出来。本文将...

  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最受瞩目的技术之一,3D打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速度用“突飞猛进”来形容毫不为过。它在提高生产效率、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其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尤其是著作权风险也日渐显露出来。本文将具体阐述3D打印技术产生的著作权风险,以期对相关权利人的权利保护和3D打印的健康发展都有所裨益,以促进3D打印技术更好更快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近日,中国首个3D打印建筑房屋项目于青岛启动。该建筑坐落于青岛高新区国际雕塑园内,打印建设完成后,将用于展示3D打印新技术、陈列3D打印新产品、普及3D打印技术教育,并为市民游客提供3D打印体验。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眼下,这项技术已经从电影屏幕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除3D打印建筑房屋之外,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食品、药品、生活用品已经成为可能。技术的进步带来了风险的增加,其所凸显的法律风险,尤其是著作权风险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与普通打印机基本相同,只是所需要的打印材料不同,普通打印机是用墨盒和纸张作为打印材料,而3D打印机却是用一些如陶瓷、玻璃、金属等具体材料,将打印机与电脑相连后,通过相关的数据建模,将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三维数据变成真实的3D物体。

  目前,3D打印技术已经应用到包括家具、食品以及医药产业等各个行业的制造中,随着技术的发展,3D打印应用的领域将会不断拓宽。基于3D打印的原理我们可以看出,3D打印涉及两个步骤:其一是对要打印的物品进行扫描,获得该物品的三维设计图,或者直接下载网络上已有的设计图;其二是利用建模阶段得到的三维设计图,操作电脑,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成品。在这两个阶段,3D打印都可能存在与知识产权有关的风险,尤其是与著作权相关的法律风险。

  三维设计图侵权风险大

  3D打印是利用一定技术,如CAD制图技术、三维扫描等,制作出三维数据或设计图纸,即电子数据形式的设计作品,然后再利用3D打印机制成实物。这种电子数据形式的设计数据可以通过网络迅速传播,人们下载网上的数字化作品,即可能造成对设计师权利的侵犯。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等。”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并不以其载体的不同而加以区分,数字化的作品只是改变了附载作品的外在形式,它和在非网络环境下创作的作品在本质上一致。因此,电子数据形式的设计图受著作权法保护。

  在网络上,有些设计者向公众免费提供3D打印的电子数据文件,用户无需支付即可免费获得并使用这些设计文件,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设计者往往只授权仅限于非商业性质的个人免费使用。如果用户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生产销售该电子数码设计图打印出的产品,同样也属于侵权行为。对于并非免费的设计图,个人用户在下载使用该图时,则应当支付相应的使用费用。不过,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尤其是用户生成内容模式(UGC)的涌现,给网络版权的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海盗湾(ThePriateBay)作为一个拥有大量BT种子的服务器,其网站上有许多3D打印的设计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是3D打印爱好者独立

  创作并上传至海盗湾供用户免费下载的,有的则是没有得到作品著作权人的许可“被上传”至网上,权利人往往并不知道自己的设计作品被他人上传至网上。海盗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真正的言论和文化传播自由”,但其无视著作权人利益的做法,与知识产权法的规定背道而驰。

  那么,在网络上未被著作权人许可而公开传播的作品,其权利人是否可以要求网络服务商承担责任?借鉴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案》中的避风港原则,我国法律规定网络服务商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没有对用户进行事先审查、监控的义务,因此一般情况下网站不承担侵权责任,除非权利人明确要求其删除未被授权的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网站没有做出相应措施的除外。对于设计图纸的著作权人而言,寻找擅自下载其作品进行3D打印的行为人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又无法要求网站承担侵权责任,因此著作权人在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D打印物版权受保护

  3D打印作品本身是否具有独创性,是其取得著作权的关键问题。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独创性是著作权作品的本质属性,作品想要获得保护,就必须具备独创性。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对创作的定义为“文字、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著作权所称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这里存在一个逻辑上的恶性循环,即定义作品必须先明确独创性的含义,而独创性又要根据创作来规定,但创作概念只有在作品概念确定后才能有其规定性。在司法实践中,我国对于著作权客体的独创性认定,不仅要求独立创作,非窃取他人,而且要有创作性。通过3D打印作品的原理可知,3D打印是在产品的三维数字或三维图形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仪器机械、简单地复制该产品的整体外观和内部结构,打印行为本身并不具有独创性,而是反映了三维数字或图形设计者的独创性。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创作者享有著作权。按照谁创造、谁享有的原则,3D打印物品的著作权应当归属于三维数据或图形的权利人,并且该权利从被打印物品打印出来时即自动产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很难实现开天辟地的突破,而是在借鉴前人的创作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提升。我国司法实践中认定作品的独创性是指拥有适度的创作高度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学习他人的构思,并形成自己的思想表达,由此产生的三维数据或者图形是具有独创性的,受著作权法保护。

  其次,打印出的3D物品其功能是艺术性还是实用性,也是能否获得著作权法保护的关键。我国著作权保护的是艺术创作,如果依据3D打印技术打印的是非艺术类的对象,即不是具有美术价值的实体,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则不是典型的版权保护对象。如果依据设计人的图纸打印出的物品既有艺术性,又兼具实用性,即实用艺术作品,是否能得到著作权的保护?在我国,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中都没有提及实用艺术作品,但是《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中把实用艺术作品明确作为文学艺术作品的一种,对其著作权加以法律保护。实用艺术作品与一般美术作品和工业作品的本质区别是为实际使用而创作或创作完成后实际使用的艺术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本质上没有差别。从前文可知,这种实用艺术作品是可以被复制的,并且设计者具有独创性的劳动,那么3D打印出的实用艺术作品应该属于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其著作权由设计者享有。未经其同意,对于复制该作品的行为,或者擅自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该物品的行为,权利人可以主张侵权责任。在1992年国务院颁布的《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中规定:“对外国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期,为自该作品完成起二十五年。”我国作为伯尔尼公约的缔约国,应当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不仅对外国的实用艺术作品进行保护,也应当对源于我国的实用艺术作品进行保护,保障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3D打印出的艺术作品可能会被二次修改和创作,例如行为人从网上将已有的3D作品进行了部分修改,打印出一个类似的作品。如果该作品与原有网上的作品构成实质相似,则侵犯了原有作品著作权人的权利。

  3D打印这一技术阶段性的成功,已惠及生活的多个角落。然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在面对3D打印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要充分了解其所带来的相关法律风险。利用法律手段规避风险,这就需要3D打印技术的业界人士、法律工作者以及公共事务管理者共同努力。版权权利人也要提高版权的保护意识,提前预警高科技发展可能发生的侵权行为,使3D打印技术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知识产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77370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我在烧烤店工作了六天,老板没有发工资
讨薪属于劳动争议,当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也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如何报警,东西被小偷了
具体发生了什么?可以详细叙述一下吗
你好,我想问对方上门滋事,我方和他打起来。被拘留怎么可以我方不被拘留
建议先报警处理。如情况紧急可自卫,但须合法合规。报警后,配合警方调查,提供证据。若对方行为构成犯罪,警方将追究刑事责任。如不构成犯罪,可要求警方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恒大楼盘延期不给精装修可以退吗?
可以退房。操作方式:1.与开发商协商退房事宜;2.准备相关证据,如购房合同、延期交付证明等;3.向开发商发出退房通知,并保留好通知证据;4.如开发商不同意,可通
00年企业破产,89年参加工作,92年实际缴费,19年被判缓刑,89到91年的工龄还能视同缴费么
工龄不可视同缴费。处理操作:1.向社保部门咨询,了解工龄与缴费年限的具体政策;2.根据政策规定,考虑补缴养老保险,确保社保权益;3.如对政策有疑问,可寻求专业法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