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侵权认定原则

更新时间:2021-03-30 21:19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这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全民自媒体时代,如何避免版权侵权,版权侵权法律责任有哪些,版权侵权又是怎样认定的,下面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版权侵权认定原则

  1、思想与表达两分法。

  将作品的思想排除在版权法的保护范围之外。这是版权法原理的基本要求。《伯尔尼公约》第9条第2款明确规定:版权保护延及表达,而不延及思想、过程、操作方法或数字概念本身。我国版权局于1998年1月8日提交的著作权法修正草案(下称草案)第5条也增设了版权法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概念、发现、原理、方法、体现和过程的条款。

  思想与表达在一般作品中,可以清楚区分,但在计算机软件作品中,其界限并不明朗。

  此外,即使属于思想的表达,但该表达属于公有领域,例如是唯一性的表达,则表达同样不在保护范围之内。

  2、接触与相似原则。

  在分离思想与表达、公有领域与私权领域之后,如果两部作品相同或相似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部作品的作者是否有接触或者作品有接触的痕迹来判断是否构成抄袭。

  如果权利人与被告的作品相同或类似,而被告方没法提供其创作过程以证明未进行模仿而是独立创作的,侵权即成立。可见,这里的举证责任的承担发生了倒置,即由被诉作品的作者证明自己没有接触过原告作品,否则就可以推定存在着接触。

版权侵权认定原则

  二、版权侵权法律责任有哪些

  1、民事责任

  (1)停止侵害

  针对著作权的侵权行为,法律对侵权人施加的首要目标便是停止侵权行为,防止权利人损害后果的进一步扩大。这是侵权人要承担的首要民事责任。

  (2)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侵权人的侵权行为,不仅给权利人造成了损害,同时也影响了著作权人的信誉,仅仅是停止侵害,无法补偿权利人所遭受的精神损失。因此,侵权人应当作出行动,消除因侵权行为给权利人带来的不良影响,并且向著作权人赔礼道歉。

  (3)赔偿损失

  侵犯著作权将会权利人带来财产损失,所以,侵权人应当予以赔偿。

  根据《著作权法》第48条,赔偿数额的确定:

  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赔偿额 = 权利人的实际损失;

  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 = 侵权人的违法所得;

  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赔偿额≤500000元。

  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一般而言,赔偿损失针对的是有过错的侵权人,而无过错的侵权人停止侵害就可以了,不需要赔偿损失。但是根据民法的公平原则,如果无过错侵权人从侵权行为中获得了利润,那么,他应当将所获利润返还给著作权人。

  2、行政责任

  如果著作权侵权行为损害了公共利益,侵权人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还要承担行政责任。

  有关著作法侵权的行政责任,主要规定在《著作权法》第47条、《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18条和19条。其表现形式为:

  处罚主体是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

  处罚设施为:

  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以处以罚款等等行政处罚。

  3、刑事责任

  根据《著作权法》第47条、《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18条、19条,侵犯著作权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当著作权侵权行为达到一定程度,侵权行为人就要承担刑事责任。

  一定程度 = 严重扰乱市场经营秩序,对社会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其量刑基准是:

  《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

  违法所得≥30000,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判处有期徒刑≤3年,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情节是指:

  非法经营数额≥50000;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复制品数量≥1000;

  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违法所得≥150000,或者由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判处3年≤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特别严重情节是指:

  三、版权侵权怎么处罚

  1、行政处罚。

  对于一些损害公共利益的侵权行为,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给予行政处罚。给予行政处罚的侵权行为:

  (1)向公众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传播著作权人的软件;

  (2)复制或者部分复制著作权人的软件;

  (3)故意删除或者改变软件权利管理电子信息;

  (4)故意避开或者破坏著作权人为保护其软件著作权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5)转让或许可他人行使著作权人的软件著作权。

  2、行政处罚的方式:行政处罚的方式主要包括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非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罚款,没收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对于已给予行政处罚的侵权行为,权利人还可以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版权侵权认定原则”的相关法律知识,审查作品的著作权权属情况,版权链要完整清晰,不使用版权不清作品,接到投诉无论什么情况先删除侵权作品,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论我国版权侵权行为损失赔偿的归责原则
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是指在行为人的行为致人损害时,根据何种标准和原则确定行为人的侵权责任。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是侵权行为法的核心,决定着侵权行为的分类、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负担、免责事由等重要内容。 它既是认定侵权构成,处理侵权纠纷的基本依据,也是指导侵权损害赔偿的准则。我国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主要包括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与公平责任原则
著作权侵权认定标准与原则
认定著作权的侵权要符合下列条件: (1)有侵权的事实。即行为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按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条件,擅自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以及表演、音像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 (2)行为具有违法性。著作权是一种绝对权,任何人都负责有不能侵犯该项权利的不作为义务; (3)行为人主观有过错。所谓过错,是指侵权人对其侵权行为及其后果所抱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