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与拘役区别

更新时间:2021-08-06 13: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拘役和管制都是我国的一种刑罚方法,但是相比于其他刑罚而言,拘役和管制要轻的多,管制甚至不羁押,只进行社区矫正。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管制与拘役区别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

管制与拘役区别

  1、含义与性质不同: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而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进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

  2、期限不同: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1年。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但是在数罪并罚时,可以延长到3年。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

  3、对象不同:拘役一般只适用于犯罪性质比较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而管制适用于罪行性质轻、危害小、行为人人身危险性较小的犯罪。

  4、执行不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享有两项待遇:一是探亲;二是参加劳动,可以酌量发给报酬。而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管制与拘役的区别 

二、

管制的特征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不羁押在监狱、看守所等执行场所中,仍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也不离开自己的家庭,不中断与社会的正常交往。对罪犯不予关押,是管制刑与其他刑罚方法的重要区别。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限制罪犯自由主要体现限制罪犯的政治自由、担任领导职务、外出经商、迁居等自由。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动中与普通公民同工同酬。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二条规定:在刑法第三十八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原第二款作为第三款,修改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也就是说,管制由原先的公安机关执行,改由地方社区矫正机构进行,即县级司法行政部门执行。

三、

管制的对象

  1、罪行性质轻、危害小。

  我国刑法分则规定可以适用管制的犯罪主要集中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妨害婚姻家庭罪中,这些犯罪的共同特点是罪行性质不十分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小。

  2、人身危险性较小。管制并不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人身自由,所以,适用管制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是人身危险性较小者,如果犯罪的人身危险性非常大,管制将难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而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进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管制与拘役区别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刑法主刑管制和拘役有什么区别
管制和拘役都是刑罚方式。管制主要通过社区矫正来限制罪犯自由,期限为法定范围内的几个月至两年不等;拘役则是短期剥夺罪犯的自由,并在一定期限内就近拘禁。具体处理方式需根据犯罪者的犯罪事实、性质等由法院依法判决。
管制拘役判刑的区别
关于管制、拘役与判刑的区别,关键在于它们的刑期长短、适用对象以及执行形式的不同。管制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者,由社区矫正机构执行;拘役适用于性质较轻的犯罪,通常在公安机关附近执行,且被拘役者有机会回家短暂休息并参与劳动获得报酬;而判刑则涉及更广泛的法律后果和更长的刑期。
徒刑和拘役和管制有啥区别呢
徒刑和拘役在实际操作中有着显著的区别。拘役作为短期自由刑,主要在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徒刑的执行则由不同级别的监狱来完成,视刑期长短而定。在执行方式上,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可以每月回家一段时间;而被判徒刑的犯罪分子则需要在监狱内接受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此外,拘役通常适用于轻微犯罪或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徒刑则广泛应用于各种犯罪行为。理解并正确应用这两种刑罚方式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如果怀疑手术失败的话,可以去卫健委对应机构申请鉴定或者去其他地方坚定。
你好,费用需要结合婚姻状况,财产及子女情况。
潘为律师
潘为律师
1分钟前
可以与对方先沟通协调,协调不成可以进行诉讼。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