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问题

更新时间:2014-04-08 09:22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本文主要讲述了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问题,包括公民个人信息的内涵及特征、非法手段的认定、情节严重的认定。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问题,包括公民个人信息的内涵及特征、非法手段的认定、情节严重的认定。

  1.公民个人信息的内涵及特征

  修正案没有对公民个人信息作出界定。有人认为,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职务、年龄、婚姻状况、学历、专业资格、工作经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信用卡号码、指纹、网上登录账号、密码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的信息。笔者认为,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个人社会活动空间的拓展,个人信息的内容会更加丰富,采用列举式的方法显然无法穷尽。从内涵上看,公民个人信息指反映公民个人生理及身份特征、社会生活经历及家庭、财务状况,也包括公民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取得、采用的个人识别代码。从外延上看,具有以下特征:(1)与公民个人直接相关,能够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体特点;或是一经取得、使用即具有专属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纹等,后者如身份证编号、家庭住址等。(2)具有法律保护价值。公民个人信息承载了公民的个体特征,甚至各项权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获取,必然导致公民时刻处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险状态。(3)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以信息所有人请求为前提。除非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泄露、获取其个人信息。

  2.非法手段的认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是该罪构成中的客观方面要素。何为“非法获取”?法条采用了枚举加兜底的方式表述。“窃取”的特征在于利用权利人不知,秘密占为己有;“其他方法”法律无法穷尽,但应当与窃取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适用同一刑法评价标准。从窃取的特征分析,非法手段至少应当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违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实意思表示;二是信息获取者无权了解、接触相关公民个人信息;三是信息获取的手段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或社会公序良俗。

  3.情节严重的认定

  依修正案,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方可追究刑事责任。但何为“情节严重”,尚无明确的规定可循。从立法背景看,近年来,公民信息广为泄露,网络上出现了公开兜售各类公民个人信息的广告,社会上甚至出现了搜集、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专业户”,对公民个人隐私及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利用刑罚手段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实属必要。但刑罚手段有其特殊的适用范围,并非一切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的行为均应受到刑罚处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严重吗??设计到一些啥问题
你好,一是获利金额。通观刑法中涉及犯罪所得的犯罪中,个人犯罪所得数额多在1000元以上,而单位犯罪所得数额多为个人犯罪的五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额也会变化的。二是获取信息人次。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多次的,构成情节严重。在最高院的司法解释中,多次一般指三次以上。三是信息用途。行为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用于非法活动或者其获取的个人信息被用于非法活动的,构成情节严重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数量
非法获得公民个人信息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最高将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常见的三年以下量刑的情形有:第 一、出售行踪轨迹信息,被用于犯罪的;第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用于犯罪还向其出售的;第 三、出售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第 四、出售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信息五百条以上的;第 五、非法出售上述第三项、第四项以外的信息五千条以上的;第 六、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第 七、出售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数量为上述标准50%以上的;第 八、曾因此行为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出售的。
律师解答动态
刘威龙律师
刘威龙律师
18分钟前
你好,很高兴为你提供法律服务。你可以进行劳动仲裁。
刘威龙律师
刘威龙律师
21分钟前
你好,很高兴为你提供法律服务。你可以填务农。
庄文俊律师
庄文俊律师
32分钟前
你好,部分地区或单位对应届生定义严格,可能将缴纳社保视为就业行为,从而影响应届生身份的认定。例如一些
韩留全律师
韩留全律师
34分钟前
您好,对于解除同居关系,法院不予受理,但可对子女抚养与合法婚生子女同等对待,共同生活期间的财产可依法
艾信伶律师
艾信伶律师
35分钟前
您好,很高兴为您提供法律服务
杨文律师
杨文律师
35分钟前
你提交了材料,由经办人员审核后会通知你审查结果。
若实习生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如签订劳动合同、接受单位日常管理),其工资属于“单位聘用员工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