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的条件

更新时间:2013-04-11 15:2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根据《刑法》第20条第1、2款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

  根据《刑法》第20条第1、2款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并不是无条件的被认可,对于正当防卫的判定,我国《刑法》中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正当防卫的条件有以下几个:

  (一)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

  所谓不法侵害行为,是指人所实施的对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的侵袭和损害行为。

  对下列几种行为,均不能或不宜进行正当防卫:

  (1)对合法行为不能进行正当防卫,合法行为包括依照法令的行为、执行命令的行为、正当业务行为等;

  (2)对正当防卫行为不能实行反防卫:

  (3)对紧急避险行为不能实行正当防卫;

  (4)对意外事件不能实行正当防卫;

  (5)对防卫过当、紧急避险过当不宜进行正当防卫;

  (6)对过失犯罪和不作为犯罪不能进行正当防卫。因为上述各种行为,有的是正当合法行为,有的是缺乏侵害紧迫性的行为。

  如果事实上不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臆想中的侵害者进行防卫,则属于假想防卫。对此种情形的处理,视行为人主观上有无过失而不同:如果主观上有过失,并造成法律规定的损害后果,依过失犯罪论处;如果没有过失,则应当按照意外事件处理,不予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二)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正在进行

  正当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实行,这是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

  所谓正在进行,是指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

  所谓不法侵害已经开始,通行认为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应以不法侵害人着手实行不法侵害时作为不法侵害开始的标志,但在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已经十分明显、紧迫的情况下,即使不法侵害尚未着手,也应认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

  所谓不法侵害尚未结束,通行认为是指合法权益不再处于紧迫、现实的侵害、威胁之中,或者说不法侵害已经不可能继续侵害或威胁合法权益。具体而言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不法侵害人自动中止不法侵害;

  其二,侵害者被制服或因自身因素等原因已不可能继续进行不法侵害;

  其三,不法侵害已经既遂;

  其四,不法侵害人离开侵害现场。

  在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者已经结束时,进行所谓的“防卫”的,不是正当防卫,而是不适时防卫。对于因不适时防卫而造成损害结果的,如果符合刑法规定的某种故意或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的,应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三)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行

  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是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这是由正当防卫的目的和不法侵害人自身行为的非法性所决定了的。对不法侵害人以外的第三者实行“防卫”的,达不到有效制止不法侵害的目的,也不具有正当性,不是正当防卫。对于这种情况,如果符合刑法规定的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的,应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四)必须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是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非出于这种目的的,不能成立正当防卫。这是区分正当防卫与防卫挑拨、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这些形似正当防卫而实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关键。

  (1)防卫挑拨,是指为了加害对方,故意以挑衅、引诱等发挑逗他人向自己进攻,然后借口正当防卫加害对方的行为。

  (2)相互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是指双方都出于不法侵害的故意而进行的相互侵害行为。

  需要指出的是,在相互斗殴中,也可能出现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因而也可能进行正当防卫:

  一是斗殴一方已经放弃侵害,例如宣布不再斗殴或者认输、求饶、逃跑,而另一方继续侵害;

  二是在一般性斗殴中,一方突然使用杀伤力很强的凶器,另一方面临生命的严重威胁。在这两种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均无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不能成立正当防卫,而应视具体案情,应以相关犯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五)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使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是区分防卫的合法与非法、正当与过当的一个标志。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指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是区别防卫的合法与非法、正当与过当的一个标志。

  找法小编提醒您:正当防卫是国家赋予公民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一项权利。公民在行使这一权利时,即使对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或其他权益造成损害也不负任何责任。但是,正当防卫的权利并不是毫无限制。为了避免公民滥用这种权利,我国刑法在赋予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时,又明确地规定了行使正当防卫权利应受的限制条件。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26695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关于正当防卫的条件
正当防卫行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实施防卫行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 防卫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有没有对方的电话号码可以查到他营业执照的具体地址?
目前查询营业执照号码有两种方式:1、到营业执照上标明的企业住所所在地的工商部门进行查询;2、在互联网“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查询,目前该系统支持企业名称和
要求未成年人发送隐私视频是否违法?
你好你这边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我的银行卡涉嫌诈骗被冻结了多久才能解封
需要与银行沟通并与相关机关单位申请解冻
领取抚恤金,一个不签字可以领取吗?
需要签订,才可以办理解决
河南2024盗窃罪量刑怎么判
对于构成盗窃罪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适用的量刑处罚标准如下:犯盗窃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我现在和我男朋友断联了,我去他的城市,找不到他,可以去公安局,求助吗?
只要有失联事实存在即可以报警找人,但如果无证据证明失联的人正面临危险或者失联未满48小时的,公安一般不会立案侦查,但会协助寻找。《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第一款
身份权在公民权益中的地位
公民的身份权包括荣誉权、亲权、亲属权和配偶权。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一定的婚姻和家庭关系所产生的权利,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即基于特定的身份关系而产生并不得转让、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