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用“准自首”的问题

更新时间:2014-09-23 10:08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什么是准自首?准自首的成立要件是怎么样的呢?主要的关系是如何存在?如何适用一些关键问题?是否可以减少量刑呢?在法规中又是如何进行体现?法律快车小编下文与您一起进行分析,希望下文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什么是“准自首”?“准自首”的成立要件是怎么样的呢?主要的关系是如何存在?如何适用一些关键问题?是否可以减少量刑呢?在法规中又是如何进行体现?

  由于“准自首”的犯罪分子在主动投案这一条件上的欠缺,不具有一般自首的直观性、明了性,往往容易忽视对这一情节的认定。所以,在具体的个案中,应注意犯罪分子所供述的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是就这部分成立自首,而不是全案成立自首,对此应予严格分清,以防滥用、错用。认识到这一点不仅仅有益于法官对犯罪分子的准确量刑,其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克服部分司法人员在认定“以自首论”时的心理障碍。

  有的司法人员在重打击轻保护的思维定式支配下,有意、无意地忽视无罪、罪轻的事实和证据,总是认为对已被抓获归案的(有许多是颇费周折才被抓获的)犯罪分子“以自首论”就得对其从轻处罚,在心理上觉得不平衡,却没有认识到“以自首论”仅限于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罪行,而非全部罪行。

  我们司法人员尤其是法官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坚持客观地看待、处理问题,坚决杜绝先入为主、主观臆断。当然也不是说有自首情节就必须得从宽处罚,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虽有自首情节依法也可以不予从轻处罚,所以司法人员以对待一般自首的心态对待“以自首论”的罪行即可。

  另外,根据刑法第68条第2款的规定:“犯罪后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是法定的应当从宽处罚情节。人民法院在量刑时必须适用,别无选择。

  因此在办理案件时,司法人员应特别注意对各罪罪行发现过程的审查,综合考量,首先应分清哪些罪行已被掌握,哪些罪行尚未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分清同种罪行中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已被掌握的罪行以及两者间的比重,以及自首外是否还有立功情节,而且还应当考虑究竟是适用从轻处罚还是减轻处罚,应根据具体案件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减损规则如何适用
须看判决书证据认定采信,事实查明,最主要就是法院认为部分!进而确定你公司是否有扩大损失的不作为行为!如须帮助,可用短信形式把你公司或对方公司名称以及一审和二审案号,发给我。如果在文书网查到我可以帮你看看判决内容
怎么定义“逃匿”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逃匿一般属于一种具体的情节,您可以先民事起诉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因买卖合同发生的纠纷需要帮助请您联系律师。
并且无力偿还,是该亲人去自首还是A去自首?去公安局自首吗?A要不要负法律责任?
该亲人去公安局自首。 符合条件,应当可以处理,省内可致电,省外QQ或邮箱联系处理。
律师解答动态
请问遇到什么法律问题需要解决,能详细说说吗
您好,您具体遇到了哪方面的法律问题。
请问遇到什么法律问题需要解决,能详细说说吗
你好,非法律问题,建议咨询当地民政部门
孙志伟律师
孙志伟律师
10分钟前
你好,你说的情况想主张什么
陈景芝律师
陈景芝律师
10分钟前
请问遇到什么法律问题需要解决,能详细说说吗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