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起盗窃案看盗窃罪和侵占罪的区别

更新时间:2012-12-18 21:33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要点提示本案被告人在为受害人看家期间,无意中发现受害人的银行存单,猜出密码后将款取出,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应以盗窃罪进行定罪处罚。案例索引一审:河南省西华县人民法院(2007)西刑初字第142号刑事判决书。案情公诉机关西华县人民检察院。被告人石某某

    要点提示

    本案被告人在为受害人看家期间,无意中发现受害人的银行存单,猜出密码后将款取出,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应以盗窃罪进行定罪处罚。


    案例索引


    一审:河南省西华县人民法院(2007)西刑初字第142号刑事判决书


    案情


    公诉机关西华县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石某某。


    2007年8月某日,曹某外出,委托石某某照看其家。石某某趁机伙同姚某 (另案处理)盗窃曹某银行卡一张。2007年8月12日至2007年9月16日,石某某先后用该卡盗取人民币24846元。


    审判


    西华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 被告人石某某为别人看家,应当承担善意的看管义务。其在无意中发现受害人的银行存单后,不是积极看管,而是积极采取翻看受害人家的户口本、猜测密码、秘密取款等一系列行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意图十分明显,秘密窃取人民币24846元,价值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应予支持。辩护人关于被告人支取受害人存款的行为符合侵占罪的构成要件。经查,被告人石某某虽是受委托为被害人看家,但在发现银行卡后,银行卡上的存款并不在其控制之下,其伙同他人推猜密码并盗取存款,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不予采纳。被告人石某某系初犯、偶犯,根据本案的事实和情节,其在犯罪时系在校学生,鉴于其将盗取的一部分存款6000元又存到受害人的银行卡上,主观恶性不大,认罪态度较好,并退出赃款17000元,对其可酌情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石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0000元。


    宣判后被告人石某某服判未上诉,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评析


    本案准确定性的关键是正确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


    《刑法》264条规定了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二是手段表现为秘密窃取,就是采取不为人所知的、不被人察觉的手段。《刑法》270条规定了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由此构成侵占罪犯罪对象为: 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盗窃罪的基本特征是,它违反了受害人的意志,使用平和的方式,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者第三者占有。而侵占罪的基本特征是将自己占有的他人财物转移为自己所有,或者将脱离了所有人占有的财产(遗忘物、埋藏物)转移为自己所有。


    两者的共同点是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的手段均可用秘密的方式,侵害的对象是自己无所有权的公私财物,且均是故意的行为。而两罪的不同点则是盗窃罪中行为人对所窃取的公私财物不具有合法的占有权或使用权,即行为人在盗窃之前并不合法控制或持有该物。而侵占罪与盗窃罪最大的区别则是行为人侵占的财物是行为人业已合法持有的,亦即在行为人的合法控制之下的财物。“合法持有”则是指以合法的方式,取得对他人财物的暂时的占有权,但无处分权,即持有人不享有所有权。持有人将他物“变合法持有为非法所有”是侵占罪最大的特点,也是与盗窃罪的本质区别。


    本案中被告人系受委托为受害人看家,受害人家的财物属于其看管的对象,受害人没有将其银行卡放到秘密的地方保管起来,放在了明处,被告人无意中发现了银行卡,因银行卡一般都设定有密码,被告人又找出受害人家的户口本,猜了几组有可能是密码的数字后,到自动取款机处进行测试后将银行卡中的钱盗取。本案被告人对他人的财物有暂时的占有权,银行卡系其看管的对象,但银行卡上的钱并不在其实际控制之下,其对银行卡中的钱不享有合法的占有权和使用权,被告人通过猜取密码的方式,采取秘密的手段将受害人银行卡上的钱取出使用,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的特征,而不属于侵占罪,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梁晓宇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侵占罪和盗窃罪的区别是什么
侵占罪与盗窃罪区别大。侵占罪涉及已占有财物,通过侵占获取;盗窃罪是秘密窃取他人财物。侵占罪多涉及民事赔偿,盗窃罪则可能面临刑事起诉。处理方式包括协商、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具体取决于案件性质和严重程度。
职务侵占与盗窃的区别
职务侵占与盗窃的区别在于:职务侵占的主体特定,需是公司、企业人员,且利用职位之便;而盗窃则无此限制。对象上,职务侵占的是单位财物,盗窃的是他人财物。根据案情,可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如刑事追诉或民事赔偿。理解这些差异能更有效地维护法律秩序和当事人权益。
侵占遗忘物与盗窃之间的区别
侵占与盗窃行为不同。侵占是占为己有,盗窃是秘密窃取。侵占遗忘物应归还,若数额较大且拒不交出,将受法律处罚。盗窃则应立即停止并归还,否则将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