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罪的定义

更新时间:2012-12-18 19: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抢劫罪的定义一、抢劫罪的定义及构成特征要想搞清怎样认定抢劫罪,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抢劫罪。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由此来看,这就是法律对抢劫罪所下的定义。目前在学界,对于抢劫罪的定义有多种表述:(1)抢劫罪

抢劫罪的定义
一、抢劫罪的定义及构成特征

  要想搞清怎样认定抢劫罪,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抢劫罪。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由此来看,这就是法律对抢劫罪所下的定义。目前在学界,对于抢劫罪的定义有多种表述:(1)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2)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被害人不能抗拒的方法,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3)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或者其他在场人当场实施暴力、胁迫或者采用其他当场侵犯人身的方法,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或者当场夺走财物的行为。(4)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或者以当场实施暴力相威胁,或者以其他使被害人不能抗拒的方法,迫使其当场交出财物或者夺走其财物的行为。

  所以,笔者认为,关于抢劫罪的概念应当包括行为人的目的、方法、对象和强行劫取财物或被害人交出(即当场取到财物),也较为同意概念(4)的观点。

  由此,抢劫罪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非法占有,指行为人没有法律根据和合理依据对他人财物进行占有和控制,从而达到使用或处分的目的。这是抢劫罪区别于其他类型犯罪的重要特征。(2)行为人当场使用了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或者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抢劫。这是抢劫罪区别于其他财产犯罪的重要标志。(3)行为人当场取得财物。这里对取得财物有两点要求,一是财物能当场被行为人占有、携带、移离,二是客观上这种可能性能当场实现。(4)抢劫罪侵犯的是双重客体,既侵害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又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暴力、胁迫或以其他方法劫取财物。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是抢劫的手段行为,劫取财物是目的行为,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与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实现与结果。这决定了公私财物所有权是双重客体中的主要客体,人身权利是非主要客体。

  二、抢劫罪与非罪的界限

  (一)罪与非罪,应该看是否完全具备犯罪构成要件

  关于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已在抢劫罪的构成特征中提过,此处不再赘述。只要符合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即构成抢劫罪;不符合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则非抢劫罪。

  (二)社会危害性是判断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一种行为之所以成为犯罪且受到刑罚的惩罚,其根本原因是这一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犯罪构成是社会危害性的外在法律体现。前者是第一层次的概念,后者是第二层次的概念。一般的,行为如果符合犯罪构成,那么这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就达到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这一行为就构成犯罪,具有刑罚应罚性。但实际情形并不总是这样简单。犯罪构成要件只不过是从纷繁芜杂的实际犯罪情形中概括、归纳出来的,是决定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的主要方面,并非全部。许多不为犯罪构成所包括的方面,诸如犯罪的动机、情势的需求(如国家根据社会治安形式的变化在不同时候采取从重或从轻的刑事政策)、实际情形的变化(如投机倒把行为在计划经济年代与市场经济年代罪与非罪的变化)等等方面都会影响行为在特定条件下的社会危害性。有许多行为,从犯罪构成要件上看,是完全具备的,但一旦综合考虑行为的方方面面,其社会危害性就减低而不够刑罚标准。正是考虑到这一情形的实际存在,为了尽可能准确地做到罪刑相适应,保证刑罚预防目的的实现,《刑法》在总则第13条,赋予执法者自由酌量的权力:“……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只顾及行为是否具备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而不综合考虑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因而出现许多不妥的地方。如:因为抢劫罪是一种严重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犯罪,因此《刑法》没有像盗窃罪一样对财物数额做出要求,而且年满14周岁以上的公民都可成为犯罪主体。司法实践中,对一些青少年,甚至是刚满14周岁的在校生,以轻微的暴力行为(如打几个耳光,踹几脚)向同学索要几元钱的行为,一律以抢劫罪刑事拘留、逮捕、起诉。从犯罪构成角度看,这样的行为无疑是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的,但相对于社会危害性来讲,犯罪构成只是一个第二层次的概念。司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不但要分析这些特殊情况是否符合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还应根据一般的社会常识及公众心理,分析这样一些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是否达到或接近抢劫罪的社会危害性。抢劫罪的最低刑期是3年有期徒刑,如果类似本文列举的这样的行为都以抢劫罪定罪判刑,笔者以为,无论是从对青少年犯罪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这个刑事政策角度,还是从刑罚追求罪刑相适应,以期达到预防目的这个角度讲,都是不妥的。而且,虽然在刑法分则里,没有对抢劫罪的财物数额做出一个下限规定,但《刑法》总则第9条关于罪与非罪的规定,无疑对刑法分则是有指导意义和法律束缚力的。当然,对于某些所抢财物数额虽小但手段较严重的行为,则是依法应予严惩的。抢劫罪侵犯的是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只有对这两种权利的侵害程度的综合,才能说明某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

  三、抢劫罪和其他几种罪的区别

  (一)与抢夺罪的区别

  两罪的区别主要是:直接客体不尽相同。抢劫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公民财产权,同时也侵犯公民人身权。而抢夺罪只侵犯公民财产权;犯罪主体不尽相同。抢劫罪的主体可以是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而抢夺罪的主体必须年满16周岁(以上)。这是通说。

  笔者认为,具体来说,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使用了暴力、胁迫等手段对被害人进行压制,拿走其财物。如果是,则为抢劫罪;不是,则为抢夺罪。

  (二)与盗窃罪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在于,盗窃罪是行为人秘密窃取财物,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而抢劫罪是行为人公然对被害人实施暴力、胁迫等行为,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一般情况下,二者是较易区分的。但是,如果行为人在盗窃过程中被人发现,并对其实施暴力、胁迫等行为,这又该如何认定呢?一般情况下应认定为抢劫罪。这属于事后抢劫。

  (三)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行为人既杀了人,又取走了财物,这该如何认定呢?如果行为人为了抢劫财物,而将被害人杀害的,应认定为抢劫罪,并且是抢劫罪的结果加重。但是,如果在抢劫既遂后,为了杀人灭口或是泄愤报复起意伤害、杀害被害人的,这个应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如果行为人先杀害了被害人,在这之后,产生了取走其财物的念头,并实施了此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 [page]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关于赌博罪定义
缓刑的判决取决案件相关事实,与申请无关,若情节不严重,可以聘请律师向有关部门提出法律意见书。
怎么样定义抢劫罪
本案应不构成抢劫罪。但即使如此,也可要求公安立案,追回车辆。 公安不立案可投诉,或提起检察监督。
律师解答动态
可以的啦,那当然是没问题
潘为律师
潘为律师
2分钟前
可以与对方先沟通协调,协调不成可以进行诉讼。
彬彬律师
彬彬律师
3分钟前
既然你这个经济纠纷的话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这得看你有无过错。若你正常走在斑马线上无违规行为,非机动车摔倒和你无关,那不用赔偿。要是你存在突然变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分钟前
这种情况商家不退款不合理。你先收集购买电话卡的凭证、充值记录、与商家沟通记录等证据。之后和商家再沟通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