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无故殴打后取财物之行为如何定性

更新时间:2012-12-18 19:46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案情:2004年11月30日夜12时许,张某与其同在某建筑工地打工的三位工友酒后返回工地时,见前边有一人正在行走,张某的一个工友就提议:咱们打那个人吧。几个人先后上去从背后无故将行人李某某打翻在地。当张某想抬脚踢李时,因饮酒过多站立不稳而摔倒,无意碰到李某腰

案情:

2004年11月30日夜12时许,张某与其同在某建筑工地打工的三位工友酒后返回工地时,见前边有一人正在行走,张某的一个工友就提议:“咱们打那个人吧。”几个人先后上去从背后无故将行人李某某打翻在地。当张某想抬脚踢李时,因饮酒过多站立不稳而摔倒,无意碰到李某腰间的手机,便趁李某倒地不备之机,从李某腰间夺下手机就跑,后被李某带人追上将张抓获,但其工友借机逃跑。经评估,该手机价值1750元。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结合查明的事实和证据,对张某已构成犯罪并无争议,但对其行为究竟应按何罪定性,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张某伙同他人酒后滋事,无故殴打李某后见财起意,趁李某被打倒不备之机,公然夺取其手机后逃跑,其行为已构成抢夺罪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被告人张某在对李某殴打的同时,将李某的手机抢走,李某是在暴力作用下无力反抗而不是没有反抗,暴力手段贯穿于抢走手机的全过程,故张某当场使用暴力劫取他人财物,完全符合抢劫罪特征,应按抢劫罪定罪处罚。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如下:

一、张某的行为不完全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所谓抢劫罪是指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立即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同时侵犯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侵犯的对象为公私财物,其具有当场取得财物的特征。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等方法,立即抢走财物或者迫使被害人立即交出财物的行为。认定犯罪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主要以行为人非法占有财物的当场是否实际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为标准。这是抢劫罪区别于其他侵犯财产犯罪的本质特征。另外,抢劫罪在主观上必须是以非法强行占有财物为目的,在客观上必须是受其主观目的支配而实施侵犯人身的手段行为及其后的取财目的行为,暴力、胁迫等侵犯人身行为必须具备,而且必须是取财的手段。结合本案,被告人张某伙同他人酒后寻衅滋事,无故先殴打被害人后,张见财起意,趁李某被打倒无力反抗之机,公然夺取李的手机后逃跑。现有证据无法证实张某等人无故殴打被害人是为劫取钱财,且被害人在证言中也反映不出张某等人对其殴打时向其索要财物,故亢红昌等人酒后无故殴打他人完全属寻衅滋事行为。当把李某打倒在地无力反抗后,张某发现李某腰间的手机,这才见财临时起意,夺机逃跑,但夺手机时并未对被害人进行殴打。故张某等人先行侵犯他人人身的行为并非其取财的手段,客观上也并未凭借侵犯人身的手段来达到非法强行占有财物的目的,因此其行为不符合抢劫罪的特征。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故意欧打行为要怎么处理
故意殴打的,可以报警,伤情鉴定,追究打人者的法律责任。
律师解答动态
这种情况起诉胜率较大,因为4S店未按购车合同约定帮你拿到置换补贴,存在违约行为。你可先收集购车合同、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分钟前
检察院受上级检察院领导,同时接受同级权力机关监督。要是遇到检察院履职方面的问题,比如认为其处理案件不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首先要收集银行当时说不会成为共同还款人的证据,像聊天记录、录音等。然后和银行沟通,说明情况,要求他们
前往平安、人保、太平洋等大型保险公司的线下营业网点,向工作人员说明要为电动三轮车购买商业险,他们会根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9分钟前
找不到欠债人也别慌。首先,要保留好借条、转账记录等能证明借贷关系的证据。然后,可通过其亲友打听其下落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这情况可能存在风险。对方让租手机还款高但回收价低,合同可能有失公平。先查看买卖合同条款是否有欺诈或显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