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里散布谣言诽谤罪立案标准

更新时间:2021-04-29 14:14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超出人们的想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犯罪分子与心怀不轨之人有了一定的可乘之机。就拿散布谣言来说,随变在微信群转发几次,传播面就会无限扩大。那么,微信群里散布谣言诽谤罪立案标准是什么呢?接下来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微信群里散布谣言诽谤罪立案标准

  按规定,你要构成诽谤罪的,首先需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

  1、你现在已经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一般就是指已年满16周岁的正常自然人。

  2、你主观具有故意,就是你明明知道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3、你客观上实施了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就是说,你现在的行为已经在给被诽谤人造成一定的伤害。

  4、你侵犯的是他人的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如果说你侵犯的不是别人的名誉、人格尊严权的话,那么就不算是诽谤罪,而是要认定其他罪。

  不过,朋友圈本身就带有传播信息的性质,跟实际诽谤的表现还是不同的,但是如果情节严重的,就会涉嫌构成诽谤罪: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如果你的好友没那么多,但是如果你的信息被多次转发传播了之后,那么你信息的点击数就会上升了。

  所以,你需要注意,不是你的好友人数还达不到5000这种,你就可以避免涉嫌诽谤罪。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一般朋友圈都是熟人的圈子,所以你散布谣言的诽谤很容易受到伤害。

  (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说明是有前科了,你现在又诽谤他人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微信群里散布谣言诽谤罪立案标准

  二、诽谤罪的主观要件是什么

  主观: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三、网络造谣诽谤罪判几年

  网络造谣诽谤罪的判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网络造谣诽谤的立案标准: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以上便是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微信群里散布谣言诽谤罪立案标准的内容。此种行为是否会被立案予以追诉,要考虑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年龄、能力、谣言被转发的次数等。若您还有此方面的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学生诽谤罪最新规定标准包括什么
针对学生之间的诽谤行为,若构成诽谤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收集如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证据;其次,如情节严重,可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此外,也可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追究诽谤者的法律责任;最后,在民事诉讼中,可以要求诽谤者进行赔偿并公开道歉。
私下诽谤罪立案标准是多少
诽谤罪的明确立案标准包括:若相关信息被点击达五千次以上或被转发五百次以上,即可刑事立案。此外,若诽谤行为导致严重后果,如精神失常、自残等,也应予以立案。对于曾受行政处罚再次诽谤的行为,处理方式与前述情况相同。根据不同的情形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确保受害者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多少次算诽谤罪立案标准
对于诽谤行为,处理方式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选择自诉,则需要受害者自行收集证据向法院起诉;如果选择公诉,则需先报警,由公安机关侦查后移交给检察院审查起诉。具体选择需根据案情和证据情况来决策。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可以聊聊你好可以聊聊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企业退休人员病故抚恤金标准各地有差异。一般和当地规定、退休人员生前工资等有关。可以去当地查询相关政策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入职通常没必要提供父母身份证复印件。入职主要关注员工自身基本信息和工作相关资质。
潘为律师
潘为律师
14分钟前
可以与对方先沟通协调,协调不成可以进行诉讼。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8分钟前
案件处理完毕提交后解冻时间没明确规定,得看具体情况。一般处理完没问题会尽快解冻。你可主动联系相关负责
潘为律师
潘为律师
19分钟前
可以与对方先沟通协调,协调不成可以进行诉讼。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