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庇罪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更新时间:2018-08-22 10:52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为其掩盖罪行,或者帮助其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有可能构成包庇罪,‌‌那么,包庇罪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在实践中,包庇罪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阅读完以下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

  一、包庇罪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我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款所说的“事前通谋”,是指窝藏、包庇犯与被窝藏、包庇的犯罪分子,在犯罪活动之前,就谋划或合谋,答应犯罪分子作案后给以窝藏或者包庇的,这和刑法总则规定共犯的主客观要件是一致的。如,反革命分子或其他刑事犯罪分子,在犯罪之前,与行为人进行策划,行为人分工承担窝藏或答应在追究刑事责任时提供虚假证明来掩盖罪行等等。因此,如果只是知道作案人员要去实施犯罪,事后予以窝藏、包庇或者事先知道作案人员要去实施犯罪,未去报案,犯罪发生后又窝藏、包庇犯罪分子的,都不应以共同犯罪论处,而单独构成窝藏、包庇罪

包庇罪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二、包庇罪与相关犯罪怎么界定

  (一)本罪与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窝藏、包庇行为是在被窝藏、包庇的人犯罪后实施的,其犯罪故意也是在他人犯罪后产生的,即只有在与犯罪人没有事前通谋的情况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才成立本罪。如果行为人事前与犯罪人通谋,商定待犯罪人实行犯罪后予以窝藏、包庇的,则成立共同犯罪。因此,本法第3l0条第2款规定,犯窝藏、包庇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共同犯罪所犯之罪的法定刑低于窝藏、包庇罪的法定刑,也应以共同犯罪论处。

  (二)本罪与伪证罪的界限

  伪证罪中的故意作虚假证明为犯罪人隐匿罪证的行为,与窝藏、包庇罪有相似之处。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本罪为一般主体;而伪证罪是特殊主体,只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与翻译人。(2)本罪发生的时间没有限制;而伪证罪必须发生在刑事诉讼中。(3)本罪是通过使犯罪人逃匿或者采取其他庇护方法,使其逃避刑事制裁;伪证罪掩盖的是何案件有重要关系的犯罪情节。(4)窝减、包庇的对象既可以是未决犯,也可以是已决犯;而伪证罪所包庇的对象只能是未决犯。

  (三)本罪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界限

  1979年刑法没有规定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故以往的刑法理论认为,消灭罪迹与毁灭罪证的行为构成包庇罪。本法增设了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之后,也有人认为包庇罪包括帮助湮灭罪迹和毁灭罪证的行为。我们认为,根据刑法的规定,包庇罪应仅限于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而不包括帮助犯罪人毁灭或者伪造证据的行为。不过,这两种犯罪的法定刑相差较大,如何合理划清其界限,还需要研究。

  上述文章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了“包庇罪的法律规定有哪些”的相关内容,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希望上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关于包庇罪的刑罚规定
包庇罪的处理根据情节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明知犯罪而提供隐藏处等,情节较轻的,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事前与犯罪人通谋,则被视为共同犯罪,依据《刑法》的相应条款进行处理。
包庇罪的判刑标准
包庇罪判刑因情况而异。一般情节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情节严重,如导致严重后果或影响恶劣,则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事前与犯罪者通谋,还可能以共同犯罪论处。
包庇罪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包庇罪处理需综合考虑多因素。首先,确认主体是否年满十六周岁;其次,分析客体是否涉及司法机关刑事诉讼活动;再者,判断主观上是否有故意;最后,客观方面是否提供隐藏等帮助。依据规定,结合具体案情,选择适用刑事处罚或民事赔偿等处理方式。
律师解答动态
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是否涉嫌诈骗,建议报警试试,警方不按刑事案件处理的话,再起诉。
你好不合理协商不了这个是可以去起诉的
你好,你可以讲一下管辖地在哪,可以帮助你
是什么原因涉及照片?这个不好弄,不好弄,这个不好弄,这是骗局。
林鸿传律师
林鸿传律师
今天 00:12
注销营业执照后,需向社保部门说明情况并提交注销证明,符合领取条件(如仍在失业期、未重新就业等)且审核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