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运赃是否是共同犯罪?

更新时间:2012-12-18 17:59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犯罪嫌疑人孙某,男,现年54岁,从事摩托车客运。2005年3月某日凌晨3点钟左右,犯罪嫌疑人葛某在镇江市某工地盗得铝模板300余斤后,打电话给孙某帮其将模板运往废品收购处销赃,并付孙运费40元。同年4月、5月某3日凌晨,葛某又3次在某工地盗窃3次铝模板,计1000余斤,

 

  犯罪嫌疑人孙某,男,现年54岁,从事摩托车客运。2005年3月某日凌晨3点钟左右,犯罪嫌疑人葛某在镇江市某工地盗得铝模板300余斤后,打电话给孙某帮其将模板运往废品收购处销赃,并付孙运费40元。同年4月、5月某3日凌晨,葛某又3次在某工地盗窃3次铝模板,计1000余斤,价值1000余元,且均于盗窃的前一天下午,电话告知孙某晚上有货帮其拉一下,孙某均表示同意且实施了运赃行为。孙某分别获取葛某支付的运费60元、80元。

  本案孙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有二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孙某虽然第一次转移赃物时事前并未明知,但此后既然明知,仍然加以运输转移,与犯罪分子已达成事前通谋。所谓“事前通谋”,属于刑法有关共同犯罪的特别规定,只要事前明知具有犯罪行为,所得赃物系犯罪行为的结果,事后又有转移赃物行为,即构成共同犯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虽然孙某知晓对方是以犯罪手段获取了赃物,但这只能说明张某对转移赃物的主观明知。所谓“事前通谋”,并非共同犯罪的特别规定,由于孙某对犯罪分子具体犯罪行为并不了解,因此根据共同犯罪理论孙某事先并未与犯罪分子达成犯罪分工的合意。孙某事前明知对方的物品系犯罪所得,并有转移意愿,恰好符合转移赃物的主观要件,故本案还是应定转移赃物罪。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是否构成盗窃罪的共犯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法律与司法解释中的“事前通谋”。如果行为人与盗窃实行犯事先有通谋,则应构成盗窃罪共犯,否则,不构成。“事前通谋”体现的是一种共同犯罪的分工故意,且必须是行为人的直接故意,应明确实施的行为。而不能将一切事前了解到犯罪分子要去实施犯罪都简单归属于“事前通谋”。

  本案共同犯罪的分工故意并不明显,只凭犯罪嫌疑人葛某与孙某首次转移赃物时,孙某为了赚取运费,就答应葛某为其运货,并将自己的联系电话给葛某,不足以认定孙的行为属事前通谋。(1)第一次转移赃物后,在葛某请求下,孙某虽然有愿意继续转移赃物的意思表示,但这种意思表示只能说明孙某已明知对方系以犯罪手段取得赃物,即主观上具有对赃物的明知故意,但没有共同犯意联络。(2)事后孙某虽然有转移赃物的行为,但无论事前事后,孙某对犯罪分子盗窃的具体情况并不知晓。(3)孙某所得的赃款只是自己实施转移赃物的运费,并没有对赃物所销赃款加以瓜分。(4)共同犯罪所指向的应当是明确的犯罪行为,而不应是笼统的犯罪认识。(5)1986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窝藏、包庇罪中“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如何理解的请示答复》明确指出,如果只是知道作案人员要去实施犯罪,事后予以窝藏、包庇或者事先知道作案人员要去实施犯罪,未去报案,犯罪发生后又窝藏、包庇犯罪分子的,都不应以共同犯罪论处,而单独构成窝藏、包庇罪。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本案中孙某不是葛某的盗窃共犯,而应单独定性转移赃物,由于赃物犯罪的定罪起点为5000元,故本案孙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逃汇行为案例分析,有问题
你好,可以去中国法律裁判文书网上寻找。
请问有没有有关意外事件的案例分析?谢谢了
意外事件是某行为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行为人对此没有故意或过失,事件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导致的,例如民警鸣枪导致居民“躺枪”就属于意外事件。我国刑法坚持主观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因此对意外事件不认为是犯罪,对于您的亲戚,建议通过民事途径要求对方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谢谢!
我想要一些决水罪案例,最好有案例分析,谢谢了!
您好,根据我国刑法及其修正案的规定,决水罪是指故意破坏水利设施,危害公共安全未造成损失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以本案为例进行分析,本案中你的表弟已经长大了虽未明说具体年龄,但是可以推定已经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实施了破坏水利工程的行为,并且明知自己正在实施行为,因此他肯定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受到刑事处罚。如果未造成损失,则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如果造成了严重损失,比如致人死伤,则至少为十年以上。
律师解答动态
邓立庆律师
邓立庆律师
11分钟前
有相关法律问题可以聘请律师提拱法律上的服务
张仁山律师
张仁山律师
24分钟前
你好,都离婚了,还要管对方?
张仁山律师
张仁山律师
31分钟前
你好,被骗了,建议报警处理
施友根律师
施友根律师
32分钟前
您好,可以先协商沟通处理,不成,再到当地劳动监察大队反映或者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
你要知道什么东西,什么时候想说想说。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