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犯罪预备心理?
更新时间:2012-12-18 17:5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行为人在着手实施犯罪之前,为实施犯罪而进行的准备活动的心理。犯罪预备是在一系列的故意犯罪心理的支配下发生的。为了使犯罪获得成功,达到犯罪目的,逃避惩罚,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如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为销毁、藏匿证据所作的准备、共同犯罪中的密
行为人在着手实施犯罪之前,为实施犯罪而进行的准备活动的心理。
犯罪预备是在一系列的故意犯罪心理的支配下发生的。为了使犯罪获得成功,达到犯罪目的,逃避惩罚,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准备。
如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为销毁、藏匿证据所作的准备、共同犯罪中的密谋、订立攻守同盟等。犯罪预备越充分,犯罪行为的隐蔽性越大,主体的犯罪意志越坚决、犯罪的冲动越强烈,犯罪越容易获得成功,侦查破案的难度越大。犯罪预备的充分与否,也是表现犯罪主体意识的深度和主观恶性程度的标志之一。只进行犯罪预备而未着手实施犯罪的,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属于犯罪的预备行为是什么
刑法第22条对预备犯有明确的定义。但关键在于:根据罪行侵犯客体的特点不同,每个罪名中预备犯的具体形态也有所不同。某个行为可能在甲罪名下属于犯罪预备,在乙罪名下不是。
希望详细说明案情
为了犯罪什么的犯罪预备
预备与实行行为的区别是,是否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您举的例子本身就是个争议问题。在刑法理论上,一般认为故意伤害罪存在犯罪未遂、既遂的问题;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故意伤害行为只有致人轻伤才构成犯罪,不构成轻伤的一般不认为是犯罪,所以犯罪预备问题也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