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关系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1-01-14 21:04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犯罪行为的话是有很多种类的,不同的阶段所犯罪的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所造成的后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就需要额外的注意区分犯罪状态。一般犯罪是有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两者承担的处罚不一样。那么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关系有哪些?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你介绍相关的内容。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

  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

  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

  规定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关系有哪些

  二、犯罪中止的概念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犯罪中止的特征:

  1、必须是在犯罪预备过程中或犯罪实行过程中放弃犯罪,这是犯罪中止的前提条件;

  2、必须是主动放弃犯罪(自动性是实质条件);

  3、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

  三、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关系有哪些

  1、概念不同

  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

  2、处罚不同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通过上文所知,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概念是不同的,处罚也是不同的,比较容易分别,不容易混淆,所以分清楚会简单很多。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犯罪中止处罚的原则具体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可以上找法网咨询专业的律师解答疑惑。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律师解答动态
具体情况,这个一般是属于公共区域,具体什么情况你需要起诉向?
史金涛律师
史金涛律师
16分钟前
执行立案申请未收到法院通知时,需先通过多种渠道主动查询案件进展,明确未通知的具体原因(如材料瑕疵、执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