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犯罪的认定

更新时间:2012-12-18 17:49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对犯罪故意的理解与认定除了掌握上述种类与特征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将犯罪故意与一般生活意义上的故意相区别。犯罪故意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特定内容,具体表现为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的认识持希望或放任态度。一般生活意义上的故意只是表明行为人

犯罪故意的理解与认定除了掌握上述种类与特征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将犯罪故意与一般生活意义上的“故意”相区别。犯罪故意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特定内容,具体表现为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的认识持希望或放任态度。一般生活意义上的“故意”只是表明行为人有意识地实施某种行为,但不具有上述犯罪故意的内容。例如,行为人在黑暗处实施盗窃行为时,为了物色盗窃对象而划火柴,结果造成火灾。在一般意义上说,划火柴的行为显然是“故意”的;但行为人在划火柴时并没有认识到可能发生火灾,或者已经预见但轻视能够避免,并不是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因而不是刑法上的犯罪故意。再如,行为人面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施正当防卫时,在一般意义上说是“故意”的,但它决不是刑法上的犯罪故意。因此,司法工作人员不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一般意义上的故意认定为刑法上的犯罪故意。

  第二,要将犯罪故意与单纯的认识或目的相区别。故意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因此,既不能用意志因素代替故意,也不能用认识因素代替故意。用“具有……目的”代替故意,或者认为“认识到违反规章制度时是故意”,都是不妥当的。前者会缩小故意的范围,后者会扩大故意的范围。因为间接故意没有追求犯罪结果的目的,用目的代替故意可能将间接故意排斥在故意之外;认识到行为违反规章制度,并不表明行为人一定认识到了危害结果发生,更不表明行为人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故“认识到违反规章制度时是故意”的观点,会将过失心理归入故意。因此,司法工作人员一定要牢记故意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有机统一。

  第三,要将总则条文规定的“明知”与分则条文规定的“明知”相区别。刑法总则规定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刑法分则某些条文对犯罪规定了“明知”的特定内容。这两种“明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刑法总则上的“明知”是故意的一般构成因素,刑法分则上的“明知”是故意的特定构成因素;只有具备分则中的“明知”,才能产生总则中的“明知”;但分则中的“明知”不等于总则中的“明知”,只是总则中的“明知”的前提。例如,刑法第312条规定的有关赃物的犯罪以明知是犯罪所得赃物为成立条件。行为人明知是赃物,然后才能明知自己行为的危害性质与危害结果;如果不明知是赃物,则不可能明知自己行为的危害性质与危害结果;如果行为人明知可能是赃物,则意味着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是窝赃、购赃、转移赃物或销赃行为、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妨害司法活动的危害结果,倘若行为人放任该结果的发生,便成立间接故意。因此,当分则规定以“明知”为要件时,也不排除间接故意的可能性。[page]

  第四,要将合理推定与主观臆断相区别。推定是英美刑事司法经常采用的一种证明方式,包括法律推定与事实推定。“事实的推定有时也称作暂时的推定。由于它往往是能够证明被告心理状态的唯一手段,因而在刑事司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定的方法是“从被告已经实施了违禁行为的事实中,推断出被告是自觉犯罪或具有犯罪意图,如果被告未作任何辩解,推断通常成立。”可见,推定是根据客观事实推导行为人的心理状态,客观事实正是检验行为人、心理状态的根据;“通过运用证据而得出结论与通过推定而得出结论这种手段之间的区别仅仅是一种程度上的区别”;推定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一个三断论推理的逻辑结构,符合三断论的公理;我国最高司法机关所作的司法解释,事实上也承认了推定是证明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的手段。因此,推定不是主观臆断,司法机关可以运用推定方法证明行为人有无故意心理状态,如根据行为人接受物品的时间、地点、品种、数量、价格等推定行为人是否“明知”是赃物。所应注意的是,推定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应允许被告人提出相反证据以克服推定在特殊情况下的虚假性;推定方法只应在“故意”有无不清、又无法找出证据证明时加以运用,不得一概以推定方法代替调查取证。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故意犯罪的明知认定。
你是做 学术研究的吗????????????
洗钱罪的认定
案情中具体涉及多少金额呢?
故意犯罪中对希望和放任的认定
你好!期望是有追求的目的性,放任是过失性。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分钟前
赡养老人是法定义务,大哥虽没明确不赡养但不履行精神和物质赡养责任,嫂子说不养老也于法无据。建议先家人
1、户口已迁出,丧失集体成员资格。2.第二轮土地承包未参与,视为放弃权利3.林权证及竹木已于1991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8分钟前
父母强制送成年子女去军事管理学校,这侵犯了子女的人身自由和自主决定权。你可以和父母好好沟通,表明自己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个人被限高通常是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解决方案是先查清楚限高原因和涉及的案件,主动与对方沟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6分钟前
这种情况申请撤销是有可能的。你可以收集能证明实际病情的材料,像过往病历、检查报告等,向医院说明情况,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8分钟前
在保修期内屏幕损坏,先看产品保修条款,若屏幕属保修范围,可联系商家免费维修或更换。保留好购买凭证和保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0分钟前
这得看具体情况。如果在97年第二次土地承包时,他们户口已迁出且不属于村集体成员,通常就不再有承包地份
林鸿传律师
林鸿传律师
22分钟前
福州烂尾楼保交楼项目虽将交房,但房价大跌、开发商无力赔付违约金且仅用车位抵扣、收房被强收物业费、房产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