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故意犯罪的犯罪目的与犯罪未遂问题

更新时间:2012-12-18 17:54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间接故意犯罪的犯罪目的与犯罪未遂问题间接故意的罪过形态属故意犯罪的范畴,因而不可避免地涉及犯罪目的,以及犯罪未遂问题。对此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论点:其一,间接故意有犯罪目的,也有犯罪未遂。其二,间接故意无犯罪目的,但有犯罪未遂。其三,间接故意无犯罪

  犯罪目的就是犯罪动机,就是指行为人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的某种危害结果的希望或追求。一般,公安机关调查犯罪行为的时候,都会分析犯罪动机,犯罪心理,犯罪过程等。间接故意犯罪的犯罪目的与犯罪未遂问题。

  间接故意的罪过形态属故意犯罪的范畴,因而不可避免地涉及犯罪目的,以及犯罪未遂问题。对此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论点:

  其一,间接故意有犯罪目的,也有犯罪未遂。

  其二,间接故意无犯罪目的,但有犯罪未遂。

  其三,间接故意无犯罪目的和犯罪未遂;但是在间接故意犯罪无未遂问题上,提出用犯罪目的来论证是不妥的,应当贯彻“犯罪构成要件说”,用间接故意犯罪构成主客观要件的特点以及犯罪未遂的主客观特征来论证。犯罪未遂的主客观特征,就是行为人着手实行犯罪后未能齐备犯罪既遂特定的客观要件,主观上特定的犯罪意图未能实现。间接故意犯罪从客观上看,并无特定的既遂要件,而是多样性和不固定性的结局;从主观上看,无特定的犯罪意图,而是包含有多样性和不确定结局的放任心理。这种放任心理根本谈不上“得逞”与否,在客观方面也不可能存在齐备犯罪既遂要件的情况,因此,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

  笔者同意间接故意犯罪既无犯罪目的也无犯罪未遂的主张,但是确立这一主张的立足点既不能仅从犯罪目的与犯罪既遂的角度着手,也不能单从间接故意的视角去分析,应综合三者的特征进行横向的探究。

  首先,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危害社会结果的主观反映。这种主观的反映是以危害社会的结果为内容,以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为形式。因此,犯罪目的是希望意志的核心,反映了直接故意的心理内容,由于犯罪目的在犯罪构成要件中不具有普遍性,因而只能作为犯罪构成的补充要件。也就是说,犯罪目的可以成为直接故意犯罪构成的补充要件,而不能作为间接故意犯罪主观内容的反映。因为,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放任”,而不是追求。在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放任结果的发生是追求结果(目的结果)的附属,或者说是追求结果的衍生,所以放任本身没有目的可言,故可否认了间接故意罪过形态中存有犯罪目的的论点。

  其次,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根据犯罪未遂的内涵, 可见其特征是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犯罪未能完成以及未完成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浓缩这三个特征,用简短的语言形容犯罪未遂的突出特征就是“未得逞”(未得逞已经涵盖了着手实施,没有着手实施也就无是否得逞可言)。而确认间接故意犯罪是否“未得逞”,应认定行为人追求的直接结果的派生结果是否发生,如果发生,则是“得逞”;如果该派生结果没有发生,则是“未得逞”。进而推论,如果派生的结果“未得逞”,则不成立间接故意犯罪的情形,因此,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遂形态。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犯罪目的的相关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犯罪目的的概念及其内容

犯罪目的的概念及其内容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区别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律师解答动态
可以将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列为共同被告起诉。因为保险公司以被保险人不同意为由拒赔,被保险人与理赔有直接
网上约炮被骗1万元能否追回,取决于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受害者应第一时间报警并配合警方调查,
:借钱不还,不论数额大小,都是民事纠纷.不属于刑事案件,一般是不会被判刑的.但如果法院判决书下来了,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分钟前
国企党员找情人违反了公序良俗和廉洁自律等要求。会受到党纪处分,可能是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
左杰律师
左杰律师
3分钟前
您好,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这边需进一步与您沟通。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在长治住院时用社保卡去外面药店买药,一般不影响出院报销。住院报销是对住院期间医疗费用按规定报销,院外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8分钟前
您2022年4月失业,今年60岁。若此前社保累计缴满15年,可办理退休手续按月领养老金;若未缴满,可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