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正当防卫范畴的“防卫过当”行为
更新时间:2015-12-24 11:0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很多人都知道正当防卫可以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对正当防卫的法律概念并不了解。公民享有正当防卫的权利,但是这个权利的行使是有限制的,并不是公民可以随意实施正当防卫。那么,哪些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呢?
“正当防卫”的误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大致有以下10种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1、打架斗殴中,任何一方对他人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
两人及多人打架斗殴,一方先动手,后动手的一方实施的所谓反击他人侵害行为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2、对假想中的不法侵害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不法侵害必须是在客观上确实存在,而不是主观想象的或者推测的。
3、对尚未开始不法侵害行为的行为人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4、对自动停止,或者已经实施终了的不法侵害的行为人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5、不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者本人,而是无关的第三者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6、不法侵害者已被制伏,或者已经丧失继续侵害能力时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7、防卫挑拨式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即为了侵害对方,故意挑逗他人向自己进攻,然后借口正当防卫加害对方。
8、对精神病人或者无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侵害行为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9、对合法行为采取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公安人员依法逮捕、拘留犯罪嫌疑人等合法行为,嫌疑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实行所谓的“正当防卫”。对紧急避险行为也不能实行正当防卫。
10、起先是正当防卫,但后来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此种行为,法律称为“防卫过当”,不属正当防卫的范畴(出现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况例外)。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异同是什么
当防卫合法,防卫过当需担责。正当防卫需在必要限度内,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采取措施。防卫过当则指防卫行为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需承担相应刑事责任。两者区别在于行为的合理性和损害程度。
怎么区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
法律分析:
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1. 防卫过当构成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从轻或免除处罚;而正当防卫则不构成犯罪,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2. 防卫过当是指明显超出必要限度,导致重大损害的行为;正当防卫则没有超出必要限度的要求。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个人或他人的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但需注意,正当防卫若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则需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从轻或免除处罚。此外,对于正在进行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如行凶、杀人、抢劫等,采取防卫行为导致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承担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