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的无罪推定原则

更新时间:2012-12-18 19: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无罪推定原则起源于意大利,是由著名法学家贝卡尼亚提出的。作为当今估计通行的一项刑事诉讼原则以及现代法治理念,该原则已深入人心,并为各国刑事立法所采用。无罪推定原则主张宽容、理性与保护个人权利。是否贯彻这一原则,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法制发展程度与

 无罪推定原则起源于意大利,是由著名法学家贝卡尼亚提出的。作为当今估计通行的一项刑事诉讼原则以及现代法治理念,该原则已深入人心,并为各国刑事立法所采用。无罪推定原则主张宽容、理性与保护个人权利。是否贯彻这一原则,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法制发展程度与人权保护状况的标准之一。因为一个充满怀疑、缺乏理性与宽容的社会是一个不民主、不道德甚至有些刻薄的社会。为大多数国家认同并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无罪推定原则的表述方式是这样的;任何人在被确定有罪之前应把其当成无罪的人对待,即推定为无罪。我国曾多次参加包括有无罪推定原则的国际公约,如《北京规则》等。并且未声明保留这一原则。但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第12条却这样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能判断有罪。”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吗?我觉得它只是有限的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一些精神而已。因为无罪推定强调的是在确定有罪之前应视为无罪,而第12条的规定是说在确认有罪之前不能当成有罪。实际上,这是一种含糊的说法,表现了一种存疑的态度。即不能确定你有罪但又不承认你无罪。这于逻辑似乎说不通。如果说真正的无罪推定是对或是或非的一种确认,那么第12条却是对或是或非问题的一种回避。总的来说,我国仍未确定真正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

  造成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对无罪推定原则持犹豫态度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由于我国的刑法以及刑事诉讼法是保障国家安全、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为主要目的的。故维护社会正常、安全的秩序便成为我国刑诉法追求的重要价值。这种法的价值观使中国的法文化中缺少一种普遍的宽容精神。于是立法者总是从严厉打击犯罪的角度出发来确定刑诉法的基本原则。而无罪推定原则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权利有利,于打击犯罪、保障安全不利。故刑诉法对该原则虽接受但有所保留。

  其次,我国的刑诉制度中有一条“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所谓事实应该是指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所谓根据是指判断当事人是否有罪的标准。这一原则体现的是一种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但是,我们应该分清楚法律所追求的真实,只能是一种证据的真实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一种客观上的真实。但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真实便是一种客观的真实。因此,当一些证据可以证明被告人有犯罪嫌疑,但又难以将其定罪时,司法人员往往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对犯罪嫌疑人持一种怀疑的态度,而不会适用无罪推定原则将其视为无罪。[page]

  这种在证据难以证明被告人有罪时,不适用无罪推定原则,而对其是否有罪持怀疑态度的作法,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造成很多积案、陈案。同时由于案件迟迟不能了解,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将长期受到一些强制措施的约束,如: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被羁押等。这种对公民权利的严重侵害在司法实践中也是屡见不鲜。这种情况对司法部门而言是浪费了大量司法资源,牺牲了法所追求的诉讼效率。对犯罪嫌疑人而言则是被剥夺了自由权利。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将逐渐与国际接轨。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排除障碍,本着完善刑事诉讼制度与推动民主法制进步的宗旨,真正确立我国无罪推定的原则。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我国实施的是无罪推定原则吗?
是的,实施无罪推定。具体操作包括:确保法院在审判前将被告人视为无罪;举证、质证和认证程序必须依法进行;若无法认定有罪,则按无罪处理;若罪行轻重无法确定,则按罪轻处理。
我国实行的是无罪推定原则吗
法律分析:无罪推定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通行的一项重要原则之一,是国际公约确认和保护的一项基本人权。它也是联合国在刑事司法领域制定和推行的最低限度标准之一。无罪推定原则的含义是指“未经审判证明有罪确定前,推定被控告者无罪”,但在中国的司法实践领域,还并未全面承认无罪推定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二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无罪推定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无罪推定原则表现为诉讼中证据不足不能认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罪时,应当作无罪处理;控诉方承担证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罪的责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自证其罪;任何人本身都不能成为自己追诉的对象。并且未经法院判决,不能认定任何人有罪。 <br /> 法律依据:<br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br />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br /> 《刑法》第三条 <br />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br />
律师解答动态
这可能涉及合同欺诈,建议先保留证据,再向警方报案。
先查看合同对银行贷款未达金额及定金退还的约定,与卖方和中介协商,协商不成可向消协等机构投诉,也可收集
蒙维律师
蒙维律师
10分钟前
你好,京师律所有什么能帮到你的吗?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1分钟前
晚上好呀!要是你有法律方面的事儿,尽管跟我说,我来帮你分析分析,给你想想办法解决。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3分钟前
土地二轮承包中,4岁孩子一般不能单独作为承包方。承包方通常需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4岁孩子属无民事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4分钟前
在咱们国家,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是基于血缘形成的,没办法通过法律途径断绝。不过要是存在虐待、遗弃等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