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年龄员工工伤如何赔偿

更新时间:2020-10-06 03:10:56 找法网官方整理
  • 员工工伤损害如何要求赔偿?
    8级左右,10万左右赔偿金额。 一、先申请工伤认定。单位应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受伤害职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1)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如果是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不承认,则应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事实劳动关系)。(2)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等。 二、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或期内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可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填写《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确认)表》,提交:(1)工伤认定决定书或《工伤证》的复印件 1份;(2)被鉴定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1份、一寸照片2张;(3)被鉴定人的病历、诊断证明、理化检验报告、 CT、X光片等诊疗资料的复印件;(4)其他。 三、工伤待遇。伤残包括:⑴医疗费,⑵住院伙食补助费,⑶护理费,⑷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者月工资×法定月份数(不同的伤残等级月份数不等),⑸一次性医疗补助金:重庆职工平均月工资标准×法定月份数(不同的伤残等级对应不同的月份数),⑹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或伤残津贴,⑺停工留薪期工资:治疗时间(不同伤情时间不同)×劳动者受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⑻后续治疗费,⑼残疾辅助器具费,⑽交通费等。 希望我的答复能帮助您!
  • 如何赔偿员工
    你好,这要看具体情况。 建议尽快委托律师提供帮助,以维护你最大的合法权益,以减少你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以免错过最佳时机。如需法律帮助或有疑问,欢迎你来电咨询或当面咨询(咨询免费)。
    沈辉律师
    沈辉律师
    劳动纠纷
    查看
  • 关于超过退休年龄工伤赔偿问题
    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可以办理,协商不成,可将事实经过及详细法律规定以书面诉状的形式确立下来,依照责任的划分确立诉讼请求
  • 没有工伤保险达到退休年龄的务工人员工伤赔偿问题
    认为认定工伤比较困难,可按照人身损害赔偿程序直接起诉要求赔偿。具体的建议到附近律所当面咨询律师。
声明:以上内容找法网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工伤的职工离职怎么赔偿
工伤的职工离职怎么赔偿
劳动合同纠纷 130
不属于工伤如何赔偿
不属于工伤如何赔偿
劳动工伤 415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公司倒闭员工工伤怎么赔偿
公司倒闭员工工伤怎么赔偿
劳动合同纠纷 630
退休人员再就业工伤怎么赔偿
退休人员再就业工伤怎么赔偿
劳动合同纠纷 6055
工伤如何赔偿
工伤如何赔偿
工伤索赔 83652
工伤退休年龄规定
工伤退休年龄规定
劳动工伤 1480
企业破产如何赔偿工伤职工
企业破产如何赔偿工伤职工
企业法律顾问 192
工作场所发生氯气中毒事故,工资4500元,2008年在工作场所签了合同,我想知道公司应该付给我多少钱
发生工伤事故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按不同的情形分别支付赔偿款。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重婚会怎么判
重婚会怎么判
重婚 135
下班路上死于高血压是工伤吗?
是下班后中暑还是在上班时候中暑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我假期打工签一个劳动合同有工伤险当误以后考事业编嘛怕不是应届
在考事业编时,重要的是符合报考条件,劳动合同和工伤险并不会影响。但如果在工作期间受伤,需立即向单位报告,按工伤流程处理,确保自身权益。同时,也可考虑咨询专业律师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院就工伤问:题没一向解除带动关系赔偿可以等判决生效TE再仲哉吗
处理方式有申请执行和上诉。若对判决无异议,可等判决生效后申请执行;若有异议,可在规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选择应基于案情、证据及自身诉求,权衡利弊后做出决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当时在职业病医院做过听力体检的,现在离职出来了,还能去找以前的公司要赔偿吗
您好!您离职多久了,在一定的时间内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就是在厂内工作,被厂里的同事用行车吊卷撞了,然后小腿磕到钢管肿了大概一个巴掌那么大,这个这个属于工伤
针对您的情况,应首先申请工伤认定,再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最后根据结果要求赔偿。选择不同处理方式时需考虑伤情、治疗情况等因素,确保权益得到最大化保障。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