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造事逃逸,该怎么要赔偿?已经报警,交警只出责任认定书。

更新时间:2019-11-20 14:12:04
问题描述:
对方造事逃逸,该怎么要赔偿?已经报警,交警只出责任认定书。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交通事故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1724195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咨询我
    认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必须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把握,如下:  首先,认定逃逸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是明知的。  如果行为人对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使,主观上没有恶性。
    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只是在进行正常的驾驶行为。所谓的“逃逸”时不能成立的,如果对于这种驶离现场的行为以逃逸论处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是典型的客观归责,无论从刑事立法基本原则还是从司法公正角度出发都是不适宜的。
    当然,这里的“明知”并非要求肇事者对于其中所有的细节都有着具体的明知,只要坚持主客观统一的原则,对于肇事存在盖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要求。  其次,逃避抢救义务以及其后逃避责任追究。
      一般情况下,逃逸者不履行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的动机是重合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存在着并不逃避抢救义务但尽可能地逃避肇事责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抢救义务但并不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单一动机的情况,前者如甲驾车将被害人撞成重伤后,将被害人尽快送到医院,但之后一走了之的情形。
    只要具备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这两个动机中的任何一个,都应认为具备了逃逸。  《解释》第3条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把“逃逸”的动机仅仅归结为“为逃避法律追究”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而且也如前文所述,它与立法本意相悖。实践中有时发生这种情况,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在事故场受到被害者亲属围攻,因害怕殴打报复,暂时躲避,或者在将受害者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害怕家属殴打报复、而暂时躲避,事后又主动归案。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被害人亲属等由于一时冲动的非理性的悲愤情绪而对肇事者实施殴打报复的情形,并不少见。  这种情况下肇事者的临时躲避行为要与逃逸相区分,在事故现场肇事者因为害怕遭受到受害者或者受害者亲属等人的殴打而逃离现场说明肇事后现场就有人,而且按常理,在场的人肯定会及时抢救伤者,事后又主动归案的,肇事者并未逃避抢救和责任认定,这种行为不能以“交通肇事后逃逸”论处。
    肇事者将受害者送到医院抢救,害怕家属殴打报复,暂时躲避,事后又主动归案,肇事者已履行了抢救义务,又不逃避责任,亦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2019-11-20 14:03:03
    点赞
  •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1655386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发生交通事故,肇事车辆有责任的,其交强险投保的保险公司在有责限额内先行进行赔偿,有责限额为,死亡伤残赔偿金110000元,医疗费10000元,财产损失2000元;无责赔偿限额为:死亡伤残赔偿金11000,医疗费1000,财产损失
    100. 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肇事双方根据责任的大小,承担相应的赔偿。
    2019-11-20 14:04:10
    点赞
  •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546683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的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员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的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交通管理法规、规章,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按照所负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认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原则有以下三点:

      
    1.当事人有违章行为。即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有违犯道路交通法规的行为,也就是俗称的违章行为。如不存在违章行为,就不属于交通事故。

      
    2.违章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交通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要负相应交通事故责任。当事人没有违章行为或者虽有违章行为,但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无因果关系的,不负交通事故责任。

      
    3.当事人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的大小,认定当事人应负交通事故责任的大小。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违章行为的一方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两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要责任;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基本相当的,两方负同等责任。三方以上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据各自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划分责任。

      交通违章行为在事故发生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主要是根据路权原则和安全原则来判定的,而路权原则是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大小的根本原则。
    2019-11-20 14:05:25
    点赞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1581481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以下十六种情形通常将被确定为全部责任:
    1、追尾碰撞前车的;
    2、变更车道发生事故的;
    3、倒车、溜后发生交通事故的;
    4、从路外或非机动车道驶入机动车道发生碰刮的;
    5、绿灯放行或没有信号灯控制的路口转弯车未让直行车的;
    6、进入环行路口的车未让驶出或在环行路口内行驶的车辆的;
    7、跨越道路中心实线或者隔离实线发生事故的;
    8、逆向行驶的;
    9、右侧超车发生交通事故的;
    10、超越前方正常掉头、左转弯、超车的车辆时发生碰刮的;
    11、冲红灯发生交通事故的;
    12、有禁止掉头标志、标线的地方以及在人行横道、桥梁、陡坡、隧道掉头发生交通事故的;
    13、碰撞依法可以暂停、停放的车辆的;
    14、开关车门造成交通事故的;
    15、机动车进出停车场或停车泊位时与正常行驶的车辆发生事故的;
    16、单方发生交通事故。
    2019-11-20 14:12:04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肇事逃逸认定书的内容
肇事逃逸认定书的内容
肇事逃逸认定
交警给的责任认定书上对方机动车负全责,可是要求去保险公司赔偿时,请问这算肇事逃逸吗?
你好,具体要结合案件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对方全责,当事人可以凭认定书和车损维修费用单据发票以及以及拿交警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直接找对方保险公司理赔,交强险财产损失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肇事逃逸,交警说可以出认定书,但肇事者还没抓到,他们出认定书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交通肇事逃逸尚不构成犯罪最轻处罚,   一、交通肇事逃逸尚不构成犯罪最轻处罚  按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到现在交警还没有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对方是肇事逃逸,相关责任认定书都没有,我应该怎么办?
发生交通肇事后,通常情况下,其车祸赔偿依据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来确定。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然后肇事车辆逃逸了,交警紧随其后就追,我要求交警出责任认定书,交警说不能出,这事应该怎么办呢?
交通事故认定的法律救济途径有以下三种,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全部6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10分钟前
安徽汇吉律所律师
近期帮助 16520 人
我想咨询一下抚养权的问题
11分钟前
郭有盟律师
近期帮助 316 人
彩礼给了38000,男方在我手机里借了代款小孩的生活费我没有给,彩礼需要返还吗?孩子判给谁
12分钟前
石健伟律师
近期帮助 18698 人
我和中介干了5天没有工时。被开除的。中介合同干满7天。厂里是干满三天?中介一直不发工资。
17分钟前
石健伟律师
近期帮助 18698 人
公司未签劳动合同,还拖欠工资
17分钟前
石健伟律师
近期帮助 18698 人
老婆给和前夫生的孩子抚养费我能要回来吗?
17分钟前
周于炜律师
近期帮助 7770 人
和劳务签的合同工资由谁发放
18分钟前
周于炜律师
近期帮助 7770 人
就是女孩子,怀孕了不负责任不给他打胎费是不是要证明这个孩子是我才能起诉我
21分钟前
石健伟律师
近期帮助 18698 人
但确定送达地址是银行,也不知道外卖的钱从哪里付的。搞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请问我该如何维权?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