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我全责人在医院我没有说不赔偿跟他协商慢慢还对方不同意要去法院我会坐牢么

更新时间:2019-09-02 18:27:05
问题描述:
交通肇事逃逸我全责人在医院 我没有说不赔偿跟他协商慢慢还对方不同意要去法院我会坐牢么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交通事故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171006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发生交通事故之后,由交警判定责任,然后按责任比例赔付。如果小事故,能够自己协商的,可以直接报保险公司处理。
    1、如果是同等责任,可选择各赔各,即自己找自己的保险公司进行索赔(这种需要双方保险公司达成共识才可以),这种处理适合双方损伤差不多的情况。
    或者保险公司互赔(即本车由对方车的保险公司理赔),也是适合双方损伤差不多的情况。复杂一点的就是,自己保险公司赔50%,对方赔50%。资料的话就只是发票需要开两张,均分维修费,其他一样(一般是双方损伤相差较大的情况)。
    2、主次责任与同等责任差不多,只是不能各自赔付或者互赔(除非保险公司能达成协议),按责任比例进行赔付,发票一样按比例开两张。
    3、全责,这是比较好处理的一种情况,以上两点都是需要报各自的保险公司。
    这种情况只需要全责方报保险就可以了,三责的所有损伤都由全责方理赔。三责无损,提供交强险的复印件就可以了。
    4、单方事故,这种情况可以不报交警(小事故,不影响道路安全),直接报保险公司即可。
    5、出现人员伤亡,赔付也与上面的差不多,超过交强险部分,由三责险赔付。(需提供医疗发票,进口药不赔付)
    2019-09-02 18:19:20
    点赞
  •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182776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等《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2019-09-02 18:22:51
    点赞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416661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咨询我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70号令)》规定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以上八种行为可以认定为交通事故逃逸行为,并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追求肇事者的刑事责任。
    2019-09-02 18:24:37
    点赞
  •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287778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咨询我
    肇事逃逸时保险公司的处理过程通常分为四点:第一点,肇事后是否算逃逸需要交警部门认定才能确认; 第二点;交强险、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及车损险的保险条款中都有明确规定: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人在未依法采取措施的情况下驾驶保险车辆或者遗弃保险车辆逃离事故现场,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是属于免赔责任,也就是说确定逃逸的话商业险不能获得赔付。第三点:交强险条款中没有规定逃逸为免赔责任,所以说你交强险还是可以赔的。
    第四点:交强险规定: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和无责任死亡伤残赔偿限额项下负责赔偿丧葬费、死亡补偿费、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用、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护理费、康复费、交通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住宿费、误工费,被保险人依照法院判决或者调解承担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2019-09-02 18:27:05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肇事方全责,坐牢就不用赔偿了么
你好,刑事责任不影响民事责任赔偿的,你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肇事逃逸可以只坐牢不赔偿吗
不能赔付的每30万加3至6个月刑期
全部6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还是肇事逃逸,还是民事责任。他怕伤者家属说跑了,然后保险公司不赔钱,他不给的话会不会坐牢。
如果造成人员伤亡就涉嫌交通肇事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交通肇事逃逸,如果责任方只支付医药费及误工费我们不同意的话能不能够对他按照肇事逃逸对他进行拘留坐牢?
交通肇事逃逸保险公司如何赔偿,   1、交通肇事逃逸车辆已查明,且肇事车辆已投保交强险。此种情形,应由保险公司先行垫付。理由是,交强险采取“随车主义”,即投保交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肇事司机不愿意赔偿 他还可以请求法院放车吗?交警对化分他全责,他行政复议,还是迟迟不愿赔偿。
在交通事故中,全责分为两种,即己方全责和对方全责。无论是哪一种全责,责任方均应当根据对方收到的实际损害情况,给予对方相应的经济补偿,以分担对方的损失。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交通事故刑事责任,肇事逃逸后跟对方和解了
会被判刑,委托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和辩护。
全部1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6分钟前
韩信德律师
近期帮助 7861 人
我把私家车过户到一家租赁公司名下,还是我自己,并且车子也是我本人在开,这样存在风险吗
11分钟前
冯忠山律师
近期帮助 1223 人
计算机著作权纠纷
12分钟前
周于炜律师
近期帮助 8189 人
想咨询下两个小孩在学校,一个小孩在另外一个小孩的后面,前面的小孩不知道后面有人
13分钟前
周于炜律师
近期帮助 8189 人
你好,我是开挖机司机,在上班期间,碰到了一个水管,但是没有坏,没影响公司生产,要罚款一万,合理吗?
14分钟前
张晓鹏律师
近期帮助 4935 人
你好郑州,天津,北京的律师咨询
14分钟前
周于炜律师
近期帮助 8189 人
这个需要钱吗?
15分钟前
杨欣辉律师
近期帮助 12702 人
打人事件怎么处理
15分钟前
何江律师
近期帮助 35121 人
我不知不觉点了一下网贷,借了1300,三天时间还2500多。这算不算高利贷?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