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恤金的分配

更新时间:2024-04-08 09:56:46
问题描述:
抚恤金的分配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5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林湘律师
    服务地区:湖南-永州 139-7468-6346
    咨询我
    抚恤金是补偿给家属的,由家属平分
    2024.04.08 08:45:55
    点赞
  • 余希律师
    服务地区:湖南-长沙 186-9226-0591
    咨询我
    具体什么情况可以描述一下
    2024.04.08 09:56:46
    点赞
  •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1492436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咨询我
    抚恤金如何分配,法律并无明确规定。死亡抚恤金的具体分配,可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法院一般按照均等分割原则处理抚恤金,但同时还会综合考虑各分配对象与死者的亲密程度、对死者所尽抚养或赡养义务、生活能力、经济状况等客观情况由法官进行自由裁量。
    法律依据:《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第三条
    上条规定的人员,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一)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三)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四)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五)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

    (六)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七)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2024.04.07 21:40:19
    点赞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820166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咨询我

    抚恤金分配比例由当事人自行协商,协商不成可以起诉解决,法院一般按照均等分割原则处理抚恤金。享受抚恤金的人,必须符合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具体如下:
    1、死者的直系亲属;
    2、这些亲属主要依靠死者生前扶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抚恤金的继承与分配是怎么规定的
    1、如果死者所在单位对抚恤金的给付对象有规定,则按规定处理。如果没对给付对象作出规定,则应属于近亲属共有。当事人要求对该抚恤金进行分割在法律上属于对共有财产的析产;
    2、近亲属主要指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抚恤金虽然不属于遗产,但在处理时会按遗产继承人顺序进行分配,第一顺序是配偶、父母、子女,其他人员是第二顺序,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的人员,抚恤金才在第二顺序的人员中分配;
    3、根据我国目前的有关政策,享有抚恤金待遇的人必须同时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死者的直系亲属、配偶。
    二是死者生前主要或部分供养的人。死亡抚恤金的具体分割,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实在协商不成,也可向法院起诉。法院一般按照均等分割原则处理抚恤金,同时也会酌情考虑各近亲属的客观情况进行分割;
    4、死亡抚恤金是死者所在单位等给予死者近亲属和被扶养人的生活补助费。
    死亡抚恤金还含有一定精神抚慰的内容。死亡抚恤金发生于死者死亡后,所以不属于遗产;
    5、基于特定身份而产生的财产权如抚恤金,不能列入遗产范围。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而抚恤金是职工因工死亡后,所在单位给予死者家属或其生前被抚养人的精神抚慰和经济补偿,相当于生活费,因死亡而发放的抚恤金,带有抚慰其家属的性质。
    由于抚恤金不是给予死者的,也不是死者生前的财产,故不属于遗产的范围,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2024.04.07 21:40:24
    点赞
  • 婚姻家庭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476598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抚恤金分配比例由当事人自行协商,协商不成可以起诉解决,法院一般按照均等分割原则处理抚恤金。
    享受抚恤金的人,必须是死者的直系亲属,这些亲属主要依靠死者生前扶养。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
    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九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死亡的规定,向其遗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
    个人死亡同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条件的,其遗属只能选择领取其中的一项。

    2024.04.07 21:40:30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抚恤金分配意见不统一
抚恤金性质上相当于给死者法定继承人的精神抚慰性质的钱款,一般参照继承方面的法律规则分配,但是也会考虑各个权利人与死者的具体关系,可以当面咨询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抚恤金是不是遗产?
抚恤金是不是遗产?
遗产分割 18251
有配偶和4个子女。抚恤金怎么分配
法律分析:配偶和子女之间需要协商处理抚恤金,在法律上是没有明确的分配方式。享有抚恤金待遇的人必须同时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死者的直系亲属、配偶;二是死者生前主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丈夫死亡抚恤金怎么分配
死亡抚恤金怎么分配,根据家庭情况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死亡抚恤金的对象有哪些?
死亡抚恤金的对象有哪些?
抚恤金如何分配 2025
抚恤金抚恤金的分配
抚恤金分配比例由当事人自行协商,协商不成可起诉解决,法院通常遵循均等分割原则。享受抚恤金资格限于死者的直系亲属,这些亲属需依靠死者生前扶养。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抚恤金的分配
抚恤金分配比例应由当事人自行协商确定,若协商无果,则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通常法院会遵循均等分割的原则进行裁决。对于抚恤金的享受者,需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老人抚恤金分配
如家庭成员有纠纷,是可以向法院起诉处理的。
全部8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警察死亡后抚恤金怎样分配
你好,关于抚恤金分配的相关规定是逝者所在单位对抚恤金有具体的给付对象的时候,就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处理,没有对给付对象做出规定,抚恤金可以由逝者的配偶,父母,子女,
全部5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抚恤金分配问题
您好,您咨询的是哪类的抚恤金?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抚恤金如何分配
抚恤金的计算方法是:<br /> 1、年龄在50周岁(含50周岁)以下的,按照按月发给的供养亲属抚恤金计算180个月; 2、年龄在50周岁以上至7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抚恤金分配问题,如何分配抚恤金
抚恤金的具体分割,可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实在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抚恤金是死者死亡后,由所在单位或相关部门给予其特定家属的经济补偿和精神抚慰,对抚恤金如何分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4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265702 人
被朋友欺骗刷单充进去钱退不回来都是扫码充值进去
7分钟前
广东泰扬所律师
近期帮助 3931 人
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学校不发毕业证,是否违法?
9分钟前
唐宏林律师
近期帮助 2743 人
就是体现到银行卡的钱不见了是什么情况
13分钟前
广东泰扬所律师
近期帮助 3931 人
游戏3月多充了14万左右,现在游戏发出来,而且没有补偿。游戏里面的人物道具几乎都是满。
14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265702 人
和驾校签署退费时有一个补充条款说三个月内退费,这是合法合理的吗
16分钟前
唐宏林律师
近期帮助 2743 人
签的时候没给我们看合同,现在我们看了合同有一些不对的地方,今天签的合同明天才生效,可以退吗
16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265702 人
然后合同上提到的那些条款,里面有一条24小时内不产生任何费用,我当时也并不知道那个二维码不是一次性的
22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265702 人
开车送货对方不结运费,一直要不到怎么办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