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职工死亡配偶能够享受什么待遇

更新时间:2019-09-15 08:59:38
问题描述:
退休职工死亡配偶能够享受什么待遇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323673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企业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涵义的复函》(劳社厅函[2001]125号)规定: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正常退休年龄;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由医院证明,并经过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2018.12.09 12:07:14
    点赞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201329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咨询我
    您好,(一)职工退休养老后死亡时,发给丧葬补助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丧葬补助费标准为 2个月的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标准为:供养1人的,为死者本人工资6个月;供养2人的,为死者本人工资9个月;供养3人或3人以上的,为死者本人工资12个月。 (二)从 2005年7月1日起,企业离退休人员因病和非因工死亡后一次性抚恤金(救济金,下同)标准,按以下规定执行: 1、企业离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按本人死亡时上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数额的10个月计发。 2、企业退休人员、退职人员,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按本人死亡时上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或退职生活费数额的7个月计发。 企业离休人员和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退休人员,其按规定享受的 1-2个月生活补贴的月平均数,也一并作为计算一次性抚恤金的基数。 (三)企业、单位或死亡人员遗属办理申请领取一次性抚恤金手续时,因病死亡的,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交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通知单(或死亡地有关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火化证(当地政府未规定火化的除外,下同);非因工死亡的,应提交有关部门出具的遭受意外伤害的证明和医疗机构死亡通知单(或死亡地有关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火化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据上述证明材料和死亡人员身份证支付一次性抚恤金,并将证明材料复印件存档。 (四)企业离休人员、退休人员、退职人员一次性抚恤金由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后,原单位不再支付一次性抚恤金。
    2018.12.23 10:18:07
    点赞
  •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680545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咨询我
    如果员工职业病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那么在退休之后因职业病死亡是可以享受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丧葬补助金金和抚恤金的。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如果非一级至四级伤残,那么可享受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丧葬补助金金和抚恤金。
    《社会保险法》
    第十七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2019.09.15 08:59:38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国企职工未退休病逝后,遗属有什么待遇
退休职工死亡后的待遇有:<br> 1、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br> 2、其遗属可以继承其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余额;<br> 3、职工未达到法定退休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事业单位退休职工死后妻子享受的待遇是什么?
您好,是因为工作原因吗?如果是工亡,一般会有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慰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企业退休职工死亡有什么待遇?
一般是丧葬费和遗属抚恤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退休后企业职工死亡,亲属享受那些待遇
退休职工死亡后应当享受的待遇有:发给本企业3个月平均工资的丧葬补助费;(由单位或家属拿有关死亡证明,到当地的社会保险机构结算领取);有符合条件供养直系亲属的,按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退休职工死亡的待遇
退休职工死亡后,单位应按规定发放抚恤金和丧葬费.这个标准国家有统一规定,20个月生前的基本工资作为抚恤金.至于遗属,如父母,配偶,子女,如无工作,可享受遗属生活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退休职工死亡待遇
(一)丧葬补助金   标准: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   标准   (1)、按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退休职工死亡待遇
具体咨询所在单位。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欠钱纠纷律师怎么收费
欠钱纠纷律师怎么收费
债务追讨 1345
未成年人不得从事的工作类型
未成年人禁从事高危工作。具体包括:1. 矿山井下作业;2. 接触有毒有害物质;3. 高强度体力劳动;4. 其他禁忌工作。用人单位应遵守法规,定期健康检查,提供培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什么情形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什么情形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申请劳动仲裁的条件 17134
诊所上了几天,不想上了,老板人找到人再走,要护士证一直推拖
在申请劳动仲裁或向法院起诉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法律程序:首先,确保符合起诉条件,如具备直接利害关系、明确被告等;其次,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申请,如提交申请书、证据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判决抵押无效如何处理
判决抵押无效如何处理
抵押担保 1020
公司把星期日加班算我其他收入违法吗?
可能违法。如果是公司强制加班且未支付加班费,可与公司协商要求支付加班费;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必要时,可提起劳动仲裁或诉讼。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这个月怎么还没发放
针对未发放工资问题,首先尝试与雇主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并要求尽快发放。若沟通无果,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其介入调查并协调解决。若问题仍未解决,可申请劳动仲裁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我自己是童工举报自己可以吗
可以举报,发现童工情况应及时向劳动行政部门反映,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并处罚。同时,可寻求法律援助,确保童工权益得到保障,并追究相关责任。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下载低至¥9.9/篇
律师解答动态
刚刚
谢映伟律师
近期帮助 12481 人
欠钱不还电话不接
1分钟前
唐文刚律师
近期帮助 28660 人
对象要发自己的私密照片给同学,怎么办
2分钟前
赵建华律师
近期帮助 1123 人
我老公在上班时间突发心梗,改种情况能不能申请工伤
2分钟前
黄岭中律师
近期帮助 1104 人
男友的前女友突然说怀了男友的孩子且要生下来,不想打掉
3分钟前
朱清华律师
近期帮助 2317 人
没有签劳动合同仲裁已结束了,现在请问怎样去法院写起诉书
3分钟前
广东天习律师
近期帮助 91551 人
工人在工地出事,房东,包工头,分包人各承担多少责任
4分钟前
揭志文律师
近期帮助 74279 人
你好在公司打飞机没脱衣服被监控录到后被传播
5分钟前
张文诗律师
近期帮助 2818 人
被骗到花场,压了很多工资怎么办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