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抵押权

更新时间: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一、意义共同抵押权,系指为担保同一债权,就数标的物上所设定之抵押权,例如债务人甲为担保所欠乙三百万元之债务,提供己有子、丑各值二百万元之二笔土地设定抵押权是。

  一、意义

  共同抵押权,系指为担保同一债权,就数标的物上所设定之抵押权,例如债务人甲为担保所欠乙三百万元之债务,提供己有子、丑各值二百万元之二笔土地设定抵押权是。可知共同抵押权具有下列特征:(一)担保者系同一债权,此所谓同一债权系指债权发生原因相同而言(注一),例如某年月日借贷契约所生之借款债权(借款返还请求权),是债权人与债务人自均属同一,给付内容亦必属相同。惟各抵押物担保之债权可不必相同,例如上述设例所担保者仅需为同一之三百万元借款债权,则当事人约定子抵押物担保二百万元,丑抵押物担保一百五十万元,自属无妨。( 二)抵押物系复数,例如上述之子、丑两土地是。民法第八七四条第一项规定之共同抵押权之标的物,虽仅指不动产,但共同抵押权之规定为权利抵押权或其它抵押权所准用(八八三),故抵押物不以同种类为限,举凡得为抵押权之标的物者均足当之,于土地、定着物之外,地上权(八三八)、农用权(八四一之七)、典权(九一七)固属之,其它依特别法得设定抵押权者亦在其内,例如船舶(海三三)、采矿权(矿四五)、航空器(民航十九)、动产(动担一五)均然。且不须为同一人所有。基于一物一权之原则,共同抵押权之标的物既为复数,自属数抵押权(注二),因之,与财团抵押集合成一财团,成立一抵押权,以担保同一债权者不同。(三)于未限定各个抵押物所负担之金额时,抵押人得就各个抵押物卖得之价金,受债权全部或一部之清偿(八七五参照):共同抵押权人固得限定各个抵押物所负担之担保债权金额,此际就各抵押物卖得之价金,仅能按该限定之金额受偿,然未为限定时,抵押权人得先后或同时就部份或全部抵押物拍卖,以卖得之价金,清偿担保债务之一部或全部。易言之,共同抵押权之数抵押物,对于所担保之债权,各负全部之担保责任,酷似连带债务,学者遂又称之为连带抵押或物上连带担保。然连带债权为人之连带,属于债之关系,而共同抵押权则为物之连带,属于物权之关系,且前者负连带责任之人均为债务人,后者负连带责任之物,不必限于债务人所有,第三人之物亦得为共同抵押权之标的。两者不同,不可不辨。是以,除有上述限定各抵押物所负担金额之情形外,原则上各共同抵押物对于担保债权,系负全部之担保责任,乃共同抵押物之重要性质。而此项性质乃来自抵押权之不可分性(注三),亦即抵押物之各部担保债权之全部,第八六八条规定之意旨即足供参照。

  二、作用

  共同抵押权之主要作用有二:一是累积多数标的物之交换价值,以确保债权之清偿。此项情形大抵系因抵押人所提供一抵押物之交换价值,不能满足担保债权之清偿,故须提供多数抵押物,累积其交换价值,以共同担保债权。例如子、丑、寅地三笔,价值依次为二百五十万元、一百五十万元与一百万元,共同设定抵押权以担保五百万元之债权是。二是分散抵押物之危险,亦即各抵押物之价值虽已能满足担保债权之清偿,但各标的物常有毁损、灭失或其它因素致其价值减少,因而不能满足担保债权受偿之情形存在,为避免此种危险,遂以多数抵押物共同担保一债权,以分散上述危险。例如子、丑两地各值三百五十万元与三百万元,共同设定抵押权以担保三百万元之债权是。于此情形,抵押权人得选择任一抵押物拍卖,以供债权全部之受偿,此项作用实为自由选择权能发挥功能之重要基础。可见共同抵押权对抵押权人甚为有利。我国台湾民法因将土地与房屋当作个别之不动产,各得单独为物权与交易之客体,而事实上房屋又须依赖土地方能存在,故以房屋或基地设定抵押权时通常均要求以房屋与土地两者共同设定抵押权,此项抵押权之设定大抵系着重在前者之作用(注四)。[page]

  三、 类型

  共同抵押权既有累积价值及分散危险之作用,为贯彻此项作用,自应保障抵押权人之自由选择权,而其结果又将造成后次序抵押权人或抵押物所有人之不利益,此实为共同抵押权制度之内在缺陷。为求平衡此等利害关系人之利益,各国立法上遂采取各种方法,以谋兼顾,因此产生共同抵押权制度之各种类型。兹参酌外国立法例、学说,并以我国台湾民法现行规定及修正规定之共同抵押权为中心,就有关之共同抵押权制度类型予以探讨。

  (一)自由选择权保障主义与限制主义:

  对共同抵押权人之自由选择权加以保障或限制之主义谓之。基于共同抵押权之上开作用,及抵押权不可分性之规定,我国之共同抵押权必然是采取自由选择权保障主义。依台湾现行民法第八七五条之规定:抵押权人不仅得就各不动产卖得之价金,受债权全部或一部之清偿。此项规定之意旨与德国民法第一一三二条第一项之规定相同(注五),实为自由选择权主义之彻底保障。修正第八七五条第一项规定对此并未改变,虽于同条第二项及第八七五条之二,对抵押物卖得之价金如何受偿设有限制规定,但此系在强制执行程序之分配阶段所设之程序,对抵押权人并无实质上之不利益。此种自由选择权之合理限制,于抵押权人受该项权利之保障当仍属无碍。可见抵押权人之自由选择权乃我国台湾共同抵押权之本质。至限制主义则为瑞士民法所采(瑞民八一六、八三三参照)(注六)。

  (二)分割主义与分配主义:

  共同抵押权于抵押物拍卖前,就各抵押物应负担之债权金额即予以分割或限定者,谓之分割主义(分担主义、限定主义)(注七)。共同抵押权于执行程序之拍卖时,始就各抵押物应分担之债权金额予以分配者,谓之分配主义(分配时分割主义、实行时分配主义)。我国台湾民法原则上采分配主义(八七五、八七五之二、八七五之三参照),于当事人有特约时,始采分割主义,此自第八七五条第一项中段之反面解释观之自明。当事人有此项特约时,已使共同抵押权单独抵押化,为物权内容之变更,故自需以书面为之并办理登记始生效力(七五八)。且基于抵押权之从属性,各抵押物分担之金额不得超过担保债权之金额,惟各抵押物分担金额之总额逾担保债权金额者,则无不可(八七五之一参照)。分割主义之采行足使共同抵押权单独化,可避免共同抵押人间或后次序抵押权人求偿权之问题,是其优点,惟使共同抵押权之危险分散作用弱化,则为其缺点(注八)。

  (三)价额比例分担主义与优先负担主义:

  前者乃依各抵押物价值之比例分担债权金额之谓。后者则为由一特定之抵押物卖得之价金,优先清偿担保债权而言。此项分类于分割主义与分配主义均可采行。我国台湾民法修正后原则上采价额比例分担主义(八七五之二参照),惟拍卖之数抵押物中如有为债务人所有者,则采该抵押物卖得之价金优先负担主义(八七五参照),旨在不影响抵押权人受偿利益范围内,减少物上保证人之求偿问题。又价额比例分担主义亦为日本(日民三九二参照)、奥地利(奥强执二二二参照)所采行。[page]

  (四)调整主义与非调整主义:

  共同抵押权人行使其自由选择权,就部分抵押物予以拍卖时,对该抵押物之后次序抵押权人或所有人将造成重大影响,立法上对此种影响予以避免或就利害关系人间之求偿权加以调整者,谓之调整主义。反之,则属非调整主义。因我国台湾现行民法仅采取物上保证人对债务人有求偿权之部份调整主义,以致于抵押人非为同一人时,其相互间之利益固难期平衡(注九),且抵押物上有后次序抵押权时,更可能发生不公平,以及使后次序抵押权人之地位陷于不安定之结果,当然影响后次序抵押权设定之意愿,于是抵押物之交换价值就难以充分有效利用。例如甲对乙有三百万元债权,乙乃提供己有之一、二号土地,另由丙提供三号土地,价值分别为三百万元,设定抵押权以为担保。嗣后乙又将一号地设定第二次序抵押权于丁,担保对其一百万元之债务。倘甲仅实行一号地之抵押权,则丁势将落空,而其余土地之抵押权均归消灭,丙因而获利。反之,倘甲实行三号地之抵押权,则其余土地之抵押权消灭,于丙故属不利,但丁因而获受偿之机会,可见其中问题所在(注十)。为避免上述问题,此次民法修正乃改采全部调整主义。先于第八七五条之一规定共同抵押人间之内部分担额,继于抵押物同时拍卖之情形,采价额比例分担主义及债务人优先负担主义(八七五之二、八七五)(注八之一),以减少求偿问题,并于抵押物异时拍卖之情形,明定物上保证人间之求偿权(八七五之三参照),抵押物后次序抵押权人之求偿权(八七五之三参照)。除此之外,物上保证人于代为清偿债务,或因抵押权之实行致失其抵押物之所有权时,在其清偿限度内,可承受债权人对债务人之债权,更对保证人应分担之部分亦有求偿权(八七九参照)。故就此等利害关系人间之利益均加以调整。

  据上可知,我国台湾共同抵押权制度系采自由选择权保障主义,另兼采分割主义,例外的赋予抵押权当事人得限定各抵押物负担之金额,此于现行与修正后之民法均同,就采自由选择权保障主义而言,与德国民法无异,除分割主义外,与日本民法亦同。又于修正之第八七五条之一规定各抵押物间之内部分担额,而于抵押物同时拍卖时,仿日本立法例采分配主义与价额比例分担主义,若同时拍卖之抵押物中有为债务人所有者,则例外采由该抵押物优先负担主义,以减少求偿问题,则为我国台湾民法之特别设计。再者,台湾民法修正后改采调整主义,于抵押物异时拍卖时,给予被拍卖抵押物之物上保证人求偿权,或被拍卖抵押物为债务人所有者,则给予其后次序抵押权人求偿权(代位求偿主义),此与日本民法意旨同(日民五零零、五零一、三九二参照)。上述修正固可避免共同抵押权制度之内在缺陷,并使抵押物之交换价值得有效发挥。然适用之际常生错综复杂之关系,意外之困难颇多,殊非事先所能料及。盖物上保证人或后次序抵押权人能否求偿,与抵押物之价值有关,而我国台湾不动产鉴价制度,尚在发展阶段(不动产估价师法甫于八十九年十月四日公布施行),抵押物价值之评定甚为不易,且共同抵押权成立之时间亦可能先后不一,其成立原因或为意定或为法定,其抵押权次序固以相同者为常,然次序不同者亦非无有,是以未来共同抵押权之执行程序上必将有一番试炼,而求偿权之行使更难期待一蹴可及,此实为共同抵押权新制实施后亟需共谋解决之课题。[page]

  四、成立

  共同抵押权仅需为担保同一债权,就数标的物上成立即为已足,已如前述,兹需再为说明者,乃共同抵押权不仅于法定抵押权有其适用(注十),且法定抵押权与意定抵押权,亦得成立共同抵押权,例如申请自建国民住宅,为担保贷款债权,贷款机关对该住宅与基地有法定抵押权(国宅二七),对此项债权,倘当事人合意另提供他土地设定抵押权,共同予以担保即然。又共同抵押权之成立,可分为创设及转变两种,前者系指设定伊始即为共同抵押权,后者系指原非共同抵押权,嗣因抵押之土地,经分割或合并而转变者而言,例如第八六八条、土地登记规则第九六条规定者是(注十一)。倘原为单独抵押权,嗣追加设定抵押权为担保似亦属适例。

  以数抵押物设定共同抵押权时,地政登记实务上均为共同担保之附记,盖三十五年订颁之土地登记规则第九十一条规定,共同抵押权之设定,土地登记用纸内权利事项栏,应记明其它各宗土地权利之标示及共同为担保字样,虽此项规定于六十九年修正土地登记规则时删除,然此系改由省市订定登记簿填载须知时规定,故实务上不论人工登录或计算机作业方式,均有将共同担保资料记载于登记簿。又依土地登记规则第一零八条之规定,以不属同一登记机关管辖之数宗土地权利为共同担保设定抵押权时,应分别订立契约向土地所在地之登记机关申请登记。而在抵押权设定登记后,另增加一宗或数宗土地权利共同为担保时,应就增加部份办理抵押权设定登记,并就原设定部份办理抵押权内容变更登记(土规一零九),此项共同抵押权登记实务之公示方法,足以把握共同抵押物之数目,对于物上保证人或后次序抵押权人行使第八七五条之三规定之权利,以及计算共同抵押人间之内部分担额(八七五之一),助益甚大。又土地登记规则所称之土地登记,系包括土地及建筑改良物(即定着物)(土规三),宜注意及之。

  五、效力

  共同抵押权之效力,一般而言与普通抵押权并无不同之处,惟其特殊者在于数抵押物担保同一债权,则各抵押物就担保债权应负担之金额如何,法律不能不设明文以为解决。台湾民法对此于第八七五条第一项规定:「为同一债权之担保,于数不动产上设定抵押权,而为限定各个不动产所负担之金额者,抵押权人得就各个不动产卖得之价金,受债权全部或一部之清偿。」是采自由选择权保障主义。自由选择权保障主义对抵押权人固然十足有利,然对共同抵押人或抵押物之后次序抵押权人有时难期公平,且有碍抵押物价值之发挥,已如前述,是此次台湾民法修正改采全部调整主义,据此再分析如下:[page]

  (一)抵押物间对担保债权之内部分担额

  因台湾民法修正后采调整主义,故就抵押物间对担保债权宜有内部分担之明文,依第八七五条之一第一项之规定,共同抵押权如未限定各个不动产所负担之金额时,依各抵押物价值之比例(第一款)。已限定各个不动产所负担之金额时,依各抵押物所限定负担之金额;如各不动产限定负担金额之总额超过所担保之债权总额者,依各抵押物所定负担金额之比例(第二款)。若仅限定部份不动产所负担之金额时,依各抵押物所限定负担金额与未限定负担金额之各抵押物价值之比例(第三款)。计算二、三款之分担金额时,各抵押物所限定负担金额较抵押物价值为高者,以抵押物之价值为准(第二项)。据此可知:

  1、各抵押物未限定所负担之金额时,依第八七五条之一第一项第一款之规定系依各抵押物价值之比例定之。关于抵押物价值之计算,倘共同抵押权之标的物上有先次序抵押权时,计算该抵押物价值,应先扣除先次序抵押权担保之债权额,盖抵押物之价值原则上乃抵押物拍卖之价金,故抵押物上有先次序抵押权时,自应先扣除其得优先受偿之债权额,始为共同抵押权人所得支配之抵押物价值也(注十二)。同理,共同抵押权之标的物上有其它同次序之抵押权时,亦应按同次序抵押权 担保债权额之比例,计算其抵押物价值(注十三)。惟抵押物已拍卖时,其价值固有拍定价金可据,抵押物若有未拍卖者,就需以估价定之(注十四),且此项估价,应以共同抵押权人就共同抵押物已为拍卖者,其拍卖时之价值为准,盖抵押权人所支配之抵押物价值,仍系其行使抵押物换价权时之价值(注十五)。至仅限定部份抵押物之金额时,则依各抵押物所限定负担金额与未限定负担金额之各抵押物价值比例,定各抵押物之内部债权分担金额(八七五之一),可参考后述,不另赘言。又第八七五条之一纯属抵押物间内部分担额之规定(注十六),非为抵押权人自由选择权之限制,不可不辨。

  2、各抵押物均已限定所负担之金额时,各抵押物内部分担之金额即为该限定之金额(第二款前段)。例如甲为担保对乙一千万元之债务,就其己有之子、丑二宗土地设定抵押权,当时约明子地负担金额为六百万元,丑地负担金额为四百万元(下称:基本型),若子、丑两物之价值均高于所限定之金额者,则子、丑两物之内部分担额即各为六百万元、四百万元。此际,子、丑地之所有人即互无求偿权,其后次序抵押权人亦无求偿权可言,盖各抵押物之抵押权当事人即已约定抵押物之负担金额,是其内部分担金额自应以此为准。

  3、前项情形,如各抵押物限定负担金额之总额超过所担保之债权总额者,依各抵押物所限定负担金额之比例(第二款后段)。如前开基本型设例,子、丑地限定之金额各为九百万元、三百万元,其总额已超过担保债权一千万元,则子地之内部分担金额为十二分之九【担保债权一千万元×(九百万元÷一千二百万元)】,即七百五十万元,丑地者则为十二分之三【一千万元×(三百万元÷一千二百万元)】,即二百五十万元。但若丑地之价值仅为一百万元时,则依第三项之规定,子地内部分担之金额为十分之九,即九百万元【一千万元×(九百万元÷一千万元)】,后者之一千万元系子地之限定额九百万元加上丑地之价值一百万元,丑地者则为十分之一,即一百万元【一千万元×(一百万元÷一千万元)】。上述二例均应有第八七五条之二或第八七五条之三之适用。[page]

  4、若仅限定部份不动产所负担之金额时,依各抵押物所限定负担金额与为限定负担金额之各抵押物价值之比例(第三款)。例如前开基本型设例,子地限定之金额为六百万元,而丑地价值为一千四百万元,但未限定负担金额,则子地之内部分担金额为二十分之六,即三百万元【担保债权一千万元×(六百万元÷二千万元),丑地者则为二十分之十四,即七百万元【一千万元×(一千四百万元÷二千万元)】,该二千万元系子地之限定金额六百万元,加上丑地之价值一千四百万元 。此际,如有第三项情形,自有该项之适用。上述设例亦生适用第八七五条之二与之三规定之问题。

  (二)未限定各个抵押物负担之金额时

  共同抵押权之当事人如未限定各个抵押物应负担之金额时,抵押权人得就各抵押物卖得之价金,受债权全部或一部之清偿(八七五)。此项情形,抵押权人为使其担保债权受偿,得同时实行数抵押权,亦得选择其一实行之,以其卖得价金之全部或一部,清偿担保债权之全部或一部,故如何实行均属其自由,是为抵押权人之自由选择权保障主义,已如前述。兹以基本型之设例说明之:如当事人未限定子、丑地负担之金额时,乙得同时声请拍卖该两抵押土地,各取价金之一部以清偿担保债权,亦得仅声请拍卖子地,若卖得价金已达一千万元,得受债权全部之清偿后,丑地之抵押权即归于消灭。反之,卖得之价金如仅有六百万元而未能全部受偿时,自得再声请拍卖丑地以资受偿。

  1、共同抵押物同时拍卖时之价金分配方法

  此所谓共同抵押物同时拍卖,系指共同抵押权人声请就二以上之抵押物,(包括全部抵押物或部分抵押物)同时拍卖而言。例如甲为担保对乙之一千万元债务由甲、丙、丁分别提供子、丑、寅三宗土地,设定抵押权于乙,而均未限定各抵押物所负担之金额(下称:基本型)。嗣甲逾期未能清偿,乙遂声请对子、丑二地,或子、丑、寅三地同时拍卖是。于此情形,如抵押物卖得之价金总额已足清偿担保之债权时,就抵押物卖得之价金,由民法明定分担债权之清偿方法,即可减少求偿问题并利实务操作,又不影响抵押权人之优先受偿利益,自无碍于抵押权人自由选择权之保障。因之,台湾民法于抵押物卖得价金分配时,遂采价额比例分担主义(八七五之二),及债务人优先负担主义(八七五)。兹依台湾民法规定说明如下:

  (1)于抵押权人声请就抵押物全部或部份同时拍卖时,拍卖之抵押物中有为债务人所有者,抵押权人应先就该抵押物卖得之价金受偿(八七五)。例如基本型设例,乙选择子、丑两地声请拍卖时,执行法院应先就债务人子地所卖得之价金分配于乙受偿,如有不足,始得就丑地卖得之价金受偿。故执行法院于拍卖时应订明子地卖得之价金已足清偿乙之债权时,丑地不予拍定之条件。按本项规定虽系采债务人优先负担主义,然此亦仅在限制抵押权人,应先就债务人之抵押物卖得之价金受偿其担保债权,对抵押权人究系选择何一抵押物声请拍卖,初无任何影响。其次,经拍卖之债务人之抵押物,如有后次序抵押权存在,该后次序抵押权人固有第八七五条之三第二款之适用,惟对未拍卖之物上保证人之抵押物,则无求偿之权。此不仅自第八七五条之三就此未设规定观之即明(注十七)。且债务人方为负债务最后履行责任之人,殊无许后次序抵押权人向物上保证人求偿后,再由物上保证人循环向债务人求偿之理。况物上保证人对未拍卖之债务人抵押物,行使第八七九条之权利时,亦优先于后次序抵押权人依第八七五条之三第二款规定所得行使之权利。此在共同抵押权设定后,债务人之抵押物始设定后次序抵押权者尤然,盖共同担保之物上保证人对未拍卖之债务人抵押物,本有第八七九条之权利,当不能因该后次序抵押权之设定,此又非物上保证人所能过问之事由,而影响其权利。又后次序抵押权先设定后,始追加物上保证人之不动产为共同担保者亦同,盖共同抵押权系在先次序,对债务人之抵押物卖得 之价金优先受偿有余额后,后次序抵押权人始能受偿,殊无因物上保证人提供不动产追加担保后,反而获利之理(注十八)。[page]

  (2)于共同抵押权人声请就抵押物全部或部分同时拍卖,而其卖得之价金超过所担保之债权额时,经拍卖之各抵押物对债权分担金额之计算,准用第八七五条之一之规定(八七五之二)。亦即各抵押物就其卖得之价金,应依第八七五条之一规定之分担额,分配担保债权之清偿。于此所述者乃未限定各抵押物负担金额之情形,故依该条第一项第一款规定,系依各抵押物价值比例,定其分配清偿债权之金额,是为采取价额比例分担主义。例如基本型之设例,乙选择声请就子、寅、丑地全部同时拍卖,其卖得之价金分别为二百万元、七百万元、三百万元,于子地优先负担清偿后(八七五),所余担保债权为八百万元,则寅地分担之金额是 五百六十万元,即【担保债权八百万元×(七百万元÷一千万元)】,该一千万元是寅、丑地卖得之总价。丑地则为二百四十万元,即【八百万元×(三百万元÷一千万元)】。执行法院应按上述分配之金额,清偿抵押权人担保债权,抵押权人对此并无指定或选择之权,准此而言,虽属抵押权人自由选择权之限制,然对抵押权人既无不利,故在此合理限制范围内,于其自由选择权之保障应仍属无碍,不得不辨。关于本条之适用,尚有下列各点应注意及之:

  (甲)拍定价金之同时分配 本条规定重在数抵押物卖得之价金,应按抵押物之价值比例分担债权之清偿,故其适用自以数抵押物同时拍卖,并同时拍定为常,然若同时拍卖,但因部分抵押物投标价金未达底价致未拍定时,先就已拍定数抵押物卖得之价金依本条规定予以分配,固无不可,惟为避免抵押人间求偿之烦,似仍以待拍卖之抵押物均拍定后,就其拍定所得价金同时分配为宜(注十九)。又对数抵押物强制执行之声请不以同时为必要,只需拍定价金系同时分配即有本条之适用。

  (乙)同时分配之必要性 本条规定之主要意旨在数抵押物卖得之价金已超过担保债权之总额时,为期减少物上保证人间或后次序抵押权人之求偿问题,乃就该等已拍定抵押物所得之价金,规定其对担保债权分担金额之计算方法。是以于下列情形,本条似无适用之必要:

  数抵押物卖得之价金如不足清偿担保债权时,纵抵押物属不同物上保证人所有,或有后次序抵押权存在,亦无须依本条规定之计算方法予以分配。盖物上保证人抵押物卖得之价金,既已不足清偿担保债权,自不生所负担之金额已逾抵押物价值,而有相互求偿之问题,至有其它未拍卖之抵押物时,则属该抵押物与已拍定抵押物所有人间,如何适用第八七五条之三第一款之规定矣。又后次序抵押权人之分配金额既为零,依本条所定计算方法予以分配,已失其意义。[page]

  经拍定之数抵押物,其后次序抵押权人亦为共同抵押权人时,例如基本型设例之子、丑、寅抵押物均有庚之第二次序抵押权是,此际亦无适用本条之必要。因拍卖所得之价金清偿先次序共同抵押权后,如有余额即由后次序之共同抵押权受偿(注二十)。

  共同抵押物属同一人所有且无后次序抵押权存在时,无论抵押物所有人是债务人或物上保证人,亦无依本条规定办理之必要。盖此际无后次序抵押权人之求偿问题,而物上保证人依第八七九条规定行使其权利,亦不生问题也。惟有认为各部动产上倘有假处分或其它执行债权人时,为谋其公平,亦适用本条规定予以分配为宜(注二一)。

  经拍定之数抵押物属同一人所有,而部分拍定抵押物之价金已足清偿担保债权时,虽他拍定抵押物上有后次序抵押权存在,无论抵押物所有人是债务人或是物上保证人,亦无依本条规定处理之必要,例如基本型设例,拍定之子、丑地均为甲所有,丑地有庚之第二次序抵押权,而子地卖得之价金已足供担保债权之清偿是(注二二)。实则此种情形,于拍卖时应设定拍卖一物已足供清偿债权者,他物即不予拍定之条件,或依强制执行法第九六条规定办理为妥。

  (丙)抵押物价值分担债权之计算方法 关于此项计算方法,需先求得抵押物之价值,而其价值之计算方法已如前述,请参照之。其次,再计算各抵押物分担之金额。惟有下列问题值得研究:

  例如甲为担保对乙一千万元之债务,由丙、丁分别提供子、丑地设定抵押权,倘庚在子地及戊之寅地上有第一次序抵押权,担保债权额为五百万元时,则子地抵押物之价值应如何计算。设子地卖得之价金为一千五百万元,而寅地估得之价值为五百万元,因计算子地之价值,必须扣除先次序之庚抵押权所担保之债权额,此项债权又因有寅地之抵押权为共同担保,故需计算庚在子地所能优先受偿之金额,此应按子地与寅地之价金比例计算之,即庚之担保债权五百万元×【一千五百万元÷(一千五百万元+五百万元)】,是为三百七十五万元。据此可知子地之价值为一千五百万元减三百七十五万元即一千一百二十五万元(注二三)。

  共同抵押权中如有抵押物仅担保债权之一部者,例如甲为担保对乙一百八十万元之债务,由丙、丁、戊分别提供子、丑、寅地设定抵押权,各土地之价值依次为一百二十万元、八十万元、四十万元,但子地仅担保一百五十万元债权。此际,首先以子地设定之一百五十万元抵押权为共同抵押权,据以计算子、丑、寅地之分担额,就其余额三十万元,再由全额担保之丑、寅地依其价值比例分担之。准此计算,一百五十万元由子、丑、寅地依其价值按比例分担,子为七十五万元,丑为五十万元,寅为二十五万元,至其余额三十万元由丑、寅地按其价值比例分担,各为二十万元、十万元,两者合计,子、丑、寅地分担之债权额各为七十五万元、七十万元、三十五万元(注二四)。[page]

  两个共同抵押权之次序如有交错情形时,例如甲为担保对乙四百万元之债务,由丙提供子地设定第一次序抵押权,另由丁提供丑地设定第二次序抵押权,各土地之价值分别为一千万元、二千万元。又戊在子、丑地分别设定第二、一次序之抵押权,以担保一千二百万元之债权。此种情形似为民法所未规定,仅得依一般法理解决,亦即按乙未在丑地取得抵押权之状态计算分担额。准此而言,首先乙在子地之抵押权,子地之价值为一千万元,其分担额为四百万元。其次,就戊之抵押权以观,子地之价值为六百万元(一千万元-四百万元),丑地之价值为二千万元,故子地之分担额为二百七十七万元,即一千二百万元×【六百万元÷(六百万元+二千万元)】,丑地则为九百二十三万元,即一千二百万元×【二千万元÷(六百万元+二千万元)】,可见是将乙视为未在丑地取得抵押权。于子、丑地同时拍卖时,乙就子地之优先受偿额为四百万元,戊在子、丑地之优先受偿额分别为二百七十七万元、九百二十三万元。倘庚在子地取得第三次序抵押权担保债权额为一千万元时,其优先受偿额为三百二十三万元(一千万元-四百万元-二百七十七万元),且庚不能取得乙在丑地具有共同抵押权之反射利益(注二五)。

  若子地先拍卖时,乙自可优先受偿四百万元,其余价金六百万元由戊受偿,庚则无可得分配。然庚于三百二十三万元范围内可代位行使戊在丑地之抵押权(见后述),至对于乙在丑地之抵押权,庚则无任何权利,已如上述。反之,若丑地先拍卖时,戊优先受偿一千二百万元,乙以第二次序抵押权受偿四百万元。而子地拍卖时,庚受偿一千万元,此与子地先拍卖之结果不同,实因抵押物合计之总价超过先次序共同抵押权之担保债权额,所产生之必然结果(注二六)。

  惟乙在丑地之抵押权有时不能无视其存在,例如前段(?之第一段)之设例,乙之担保债权若为一千万元,而子地之价值仅为五百万元时,就戊之抵押权以观,子地之价值系零元(五百万元-一千万元所得为负数,故以零计算),丑地之价值系二千万元,故子地之分担额为零元,丑地之分担额则为一千二百万元,即一千二百万元×【二千万元÷(零元+二千万元)】,倘庚在丑地有第三次序抵押权,担保债权为一千万元时,于子、丑地同时拍卖之际,乙就子、丑地各分配五百万元,戊就子、丑地则各分配零元、一千二百万元,庚在丑地之分配额为三百万元(二千万元-五百万元-一千二百万元)(注二七)。

  2、物上保证人及后次序抵押权人之求偿权

  共同抵押权之各抵押物依第八七五条之一规定,各有其内部分担担保债权之金额,则于抵押权人选择就一个或部分抵押物声请拍卖,就其卖得之价金受偿之债权额,超过该抵押物应分担之金额时,为谋物上保证人间及后次序抵押权人之公平,民法遂采调整主义。第八七五条之三明定:为同一债权之担保,于数不动产上设定抵押权者,在各抵押物分别拍卖时,适用左列规定:一、经拍卖之抵押物为债务人以外之第三人所有,而抵押权人就该抵押物卖得价金受偿之债权额超过其分担额时,该抵押物所有人就超过分担额之范围内,对其余未拍卖之其它第三人供担保之抵押物,承受抵押权人之权利,但以该抵押物之分担额为限(第一款)。二、经拍卖之抵押物为债务人所有,而抵押权人就抵押物卖得价金受偿之债权额超过其分担额时,该抵押物之后次序抵押权人就超过分担之范围内,对其余未拍卖之债务人供担保之抵押物,承受实行抵押权人之权利(第二款)。据此规定析述如下:[page]

  (1)物上保证人间之求偿权(八七五之三) 本款之求偿权人为抵押物经拍卖之物上保证人,且该抵押物卖得价金受偿之债权额超过其分担额者。亦即具有求偿权之物上保证人必须是其提供之抵押物,经拍卖后已失其所有权,而抵押权人就该抵押物卖得价金受偿之债权额,已超过依第八七五条之一规定计算之内部分担额。至抵押权人之担保债权究是受债权全部或一部之清偿,则非所问。其次,求偿权之相对人系抵押物未经拍卖之他物上保证人。至求偿之范围系求偿之物上保证人超过其内部分担额部分,且为受求偿之物上保证人就其抵押物,依第八七五条之一规定计算之分担额为限。例如甲为担保对乙六百万元之债务,由丙、丁、戊分别提供己有之子、丑、寅三宗土地设定抵押权于乙,均未限定各抵押物所负担之金额。嗣甲逾期未能清偿,乙遂声请拍卖子、丑二地,子地卖得价金为五百万元,丑地卖得价金为三百万元,此际,依第八七五条之一第一项第一款及第八七五条之二规定分配其债权分担额,子地为三百七十五万元,即六百万元×【五百万元÷(五百万元+三百万元)】,丑地为二百二十五万元,即六百万元×【三百万元÷(五百万元+三百万元)】。执行法院将此金额清偿乙之担保债权后,乙固以完全受偿,然寅地未经拍卖,如其估得之价值为二百万元,则其分担额系一百二十万元(八七五之一Ⅰ?),即六百万元×【二百万元÷(二百万元+三百万元+五百万元)】,依相同方式计算,子地分担额系三百万元,丑地系一百八十万元,则丙、丁分别可向戊求偿七十五万元(三百七十五万元-三百万元)、三十五万元(二百十五万元-一百八十万元)。又拍卖之数共同抵押物中如有为债务人所有者,于计算抵押物之分担额时,债务人者不计算在内,盖债务人抵押物卖得之价金应全部清偿担保债权,无分担额可言也(注二八)。

  民法第八七五条之三第一款虽未明言,前段所述之物上保证人对他物上保证人有求偿权,而仅谓求偿之物上保证人「就其超过分担额之范围内」,并以受求偿之物上保证人「抵押物之分担额为限」,「承受抵押权人之权利」,实则此系以承认物上保证人具有求偿权为前提,使求偿之物上保证人于求偿范围内,承受抵押权人之权利,因此生债权法定移转之效果,其效力与债权让与同(二八一、七四九参照),乃为确保求偿权所设之制度(注二九)。详言之,抵押权人对债务人之债权及对受求偿物上保证人之抵押权,于求偿范围内均当然移转于求偿之物上保证人。例如前段设例,乙对甲之七十五万元、四十五万元债权及乙就寅地之该部份抵押权均分别移转于丙、丁是。惟求偿之物上保证人行使此项权利,不得有害于抵押权之权利,自属当然(三一二参照)。又为避免物上保证人所得承受之共同抵押权人之抵押权,有被涂销之虞,似应从速谋保全之道(日民三九三参照)。[page]

  倘若求偿之物上保证人之抵押物上有后次序抵押权时,该抵押权人有无救济?按日本实务上于物上保证人对债务人有求偿权时(日民五○○、台民八七九参照),导入「物上代位借用之理论」,认为依抵押权物上代位之规定,后次序抵押权人对物上保证人因求偿权所取得之抵押权,具有优先受偿之权(注三十)。虽然我国民法抵押权物上代位之适用,以抵押物绝对灭失为前提(八八一参照),但抵押物拍卖之结果,后次序抵押权原则上均归于消灭(强九七0参照),是其结果对后次序抵押权人而言,与抵押物之绝对灭失同,故解为后次序抵押权人有抵押权物上代位之适用,已非无据。况基于物上保证人既已将抵押物设定抵押权于后次序抵押权人,则该抵押物之交换价值自应由后次序抵押权人支配,该抵押物因拍卖而取得求偿权,此项求偿权乃抵押物交换价值之变形物,由后次序抵押权人支配,亦属合理(注三一)。且依第八七五条之三第二款所定保护后次序抵押权之意旨观之,解为物上保证人所取得之债权及抵押权,由后次序抵押权人代位取得,应属符合民法之规定旨趣。上述见解于物上保证人对他物上保证人取得求偿权者,物上保证人之抵押物上有后次序抵押权者,亦应有其适用。

  (2)债务人抵押物上后次序抵押权人之求偿权(八七五之三) 本款求偿权之主体为债务人所提供之抵押物上之后次序抵押权人,且该抵押物业经拍卖,而(共同)抵押权人就该抵押物卖得价金受偿之债权额,超过其依第八七五条之一规定计算之分担额者。惟不以该抵押物上共同抵押权之直接后次序抵押权人为限,凡为该共同抵押权之后次序抵押权人,而符合上述要件者,即足当之。甚至,后次序抵押权人系与共同抵押权同一次序,因异时拍卖之结果,该后次序抵押权受偿之金额少于同时拍卖者时,亦可包括在内(注三二)。其次,求偿之相对人为上述债务人,而该债务人所提供作为共同抵押权标的物之其余抵押物,尚未经拍卖。至求偿之范围系求偿之后次序抵押权人之抵押物,就其卖得之价金清偿共同抵押权人之债权额,超过依上述规定计算之分担额部分。计算此项分担额,应仅计算债务人提供抵押物之分担额,物上保证人者则不在其内,盖债务人抵押物上之后次序抵押权人对物上保证人并无求偿权也(详后述)。例如上述(1)之设例,设子、丑、寅土地均为债务人甲所有,子地除乙之第一次序共同抵押权外,尚有庚之第二次序抵押权,担保债权额为一百万元。 兹乙仅声请拍卖子、丑抵押物,乙就其卖得价金受偿之结果,子地超过分担额为七十五万元,庚即得以此七十五万元为范围,就甲之寅地行使求偿权是。[page]

  本款之规定与第一款同,并未明言后次序抵押权人对债务人有求偿权,而仅谓就拍卖抵押物「超过分担额之范围内,对其余未拍卖之债务人供担保之抵押物,承受实行抵押权人之权利」,然此实亦系以后次序抵押权人有求偿权为前提,为确保其求偿权而设之制度,故使后次序抵押权人于得求偿之范围内,承受实行抵押权人在其余未拍卖之债务人供担保抵押物上之权利。详言之,抵押权人对债务人之债权及抵押权,于后次序抵押权人得求偿范围内,当然移转于后次序抵押权人,即发生法定移转之效果(注三三)。

  惟抵押物如为同一物上保证人所提供者,若共同抵押权人拍卖之抵押物上有后次序抵押权,而有本款所定相同之情形时,该后次序抵押权人对未拍卖之抵押物,可否主张本款所定相类之权利?鉴于本款规定意旨乃在调整共同抵押权之抵押物上后次序抵押权人之利益,是自应解为可类推适用本款规定,而采肯定之见解(注三四)。

  (3)求偿权之保护 物上保证人及后次序抵押权人依第八七五条之三之规定具有一定之求偿权,因此并在得求偿范围内,取得抵押权人对债务人之债权及抵押权,故对于将来可取得此项权利自有合理之期待。就此项期待权,法律应予如何之保护,即值研究。此在共同抵押权人就部分抵押物拋弃其抵押权,或发生混同时,即生问题。

  ?拋弃 共同抵押权人如拋弃部分抵押物之抵押权时,例如前述(2)之设例,抵押权人乙拋弃对寅地之抵押权是。此际,后次序抵押权庚对于其将来因求偿权而可取得之债权及抵押权,有无救济之道?于共同抵押权人在抵押权实行前,拋弃部分抵押物之抵押权,致影响后次序抵押权人之求偿权时,日本实务上认为后次序抵押权人因对拋弃抵押物上之抵押权有代位权(日民三九二Ⅱ,台民八七五之三参照),故共同抵押权人于抵押权实行前,拋弃该抵押权且因而致其消灭者,则后次序抵押权人于该抵押权未被拋弃前可得代位之限度内,共同抵押权人无优先于后次序抵押权人之权(注三五 )。例如依上述设例,乙拋弃寅地之抵押权,则乙于实行子地之抵押权时,就寅地卖得之价金于寅地之后次序抵押权人庚可得求偿之限度内(例如七十五万元),乙无优先受偿之权。日本学说上对于求偿权人应予保护并无异词,惟其方法如何则见解分歧(注三六)。惟学说上多数支持其实务上之见解,盖共同抵押物均为抵押人所提供时,于抵押权实行前,后次序抵押权人依法本有可承受之期待权,共同抵押权人如予以拋弃致侵害其此项期待权者,该共同抵押权人之优先受偿权自当然应受限制。此自类推适用第七五一条及第八七九条之一而言,亦可获致相同之结论。又共同抵押物为物上保证人所提供,而共同抵押权人有拋弃抵押权,致影响物上保证人之求偿权者,本于相同理由,上述见解亦应有其适用(注三七)。[page]

  混同 共同抵押权人取得抵押物之一之所有权,或物上保证人之一取得共同抵押权时,即生所有权与抵押权之混同,基于保护后次序抵押权人或物上保证人将来之求偿权,故如有此等求偿权人存在时,应认该抵押权之存续,于上述求偿权人有法律上之利益,依第七六二条但书之规定,该抵押权自不归于消灭,此与前段所述抵押权之拋弃,实具有相同之理由(注三八)。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物权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42704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抵押权 质权 共同抵押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对债权人以一定财产作为清偿债务担保的法律行为。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或权利作为债权的担保
共同抵押权人 之间房产转让
你好,债权转让的时候有没有通知抵押人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共同确认模板
当事人以动产抵押的,其抵押登记流程为,先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订立书面的抵押合同,然后共同向登记机关申请登记,提交抵押登记申请书、动产的权属证明等资料,再由登记机关
约定担保债权份额的共同抵押权
您好,请问有当事人之间的事先约定吗?如果没有,则要根据担保物的性质,移转的具体规定,担保合同签订的时间先后来确定了
共同共有可以抵押吗,一处房产为2人共同共有,产权证号为一个。抵押合同抵押人各填写一本,共2本抵押合同
在抵押担保中,抵押人的确定应当以抵押合同为标准,抵押合同中与债权人相对应的一方当事人就是抵押人。
抵押权的法律规定
抵押权的法律规定
意定担保物权
抵押权的设立规则
抵押权的设立规则
意定担保物权
农民工工资在6000以上,算偷税漏税吗?
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处理
承德改造房屋该如何计算赔偿
有赔偿。具体标准是,房屋补偿费,以被拆迁房屋的结构和折旧程度划档,按平方米单价计算。周转补偿费,用于补偿被拆迁房屋住户临时居住房或自找临时住处的不便,以临时居住
福州征收怎样计算赔偿
1、国家赔偿费用由各级人民政府按照财政管理体制分级负担。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数额的国家赔偿费用,列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2、国家赔偿费用由各级人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