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及其返还

更新时间:2012-12-19 07: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损失而取得利益的事实。我国民法规定,不当得利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人。不当得利作为债的发生根据之一,在受益人与受损人之间发生不当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损失而取得利益的事实。我国民法规定,不当得利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人。

不当得利作为债的发生根据之一,在受益人与受损人之间发生不当得利返还的债权债务关系。如果受益人的利益超过了受损者的损失,受益人只在损失的限度内,负返还义务;如果受益人的利益较受损者损失小,受益人也只于受益的限度内负返还义务,但受益人主观上为恶意的,受损者得请求损害赔偿。受益人的返还范围因其善意或者恶意而有不同,包括三种情况:

(一)善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善意受益人指于受益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善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的范围以现存利益为限,现存利益的确定时期为受益人受利益返还请求之时,于此时非现有的利益,免负返还义务。受益人的返还义务以原物为主,当原物依性质或其他事情,如消费、消耗、出卖、被盗、遗失等不能返还时,于现存利益范围内受益人应偿还价额。以下几种情形都属于现存利益:(1)原物以及利用原物(物或权利)衍生出的其他利益存在,如法定孳息。在某些情况下,无全部返还义务;(2)受益人取得的利益经消费不存在,但受益人因消费不当取得的他人利益而使自己节省的消费支出;(3)受益人取得利益原形不存在,但受益人因之取得的对第三人损害赔偿请求权、保险金请求权、对价请求权等代偿利益。

(二)恶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

恶意受益人是指明知无法律的原因而取得利益的受益人。受让人于受领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其后知晓的,自知晓之日起,成为恶意受益人。恶意受益人负担较善意受让人严厉的返还义务,应当返还其当初所受的一切利益、本于该利益所生的利益以及当初所受利益的利息。若恶意受领的利益不存在,不论其不存在的原因如何,受益人都应当如数偿还,不得主张因利益不存在而免除返还义务。恶意受益人为取得、保存增加该利益所支出的必要费用,允许其向权利人主张偿还或从返还额中扣除;恶意受益人支出的有益费用,只能在现存的增加额限度内要求返还,或予以扣除。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49700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不当得利返还
你好,建议协商,协商不成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
不当得利返还
你好,搜集有力证据起诉。
返还不当得利
直接报警,如果警方不可处理应该立马起诉。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返还不当得利和孳息吗?
既然这5000不是孳息,假如某人用那1w买彩票,中了100w,为什么这100w是孳息呢,做生意和买彩票有什么不同呢?都是用那1w所做的收益。
我的孩子被车撞了,怎么处理
通过报警车祸,方式解决。报案解决,有人员受伤,或者有重大经济损失,抑或双方对事故责任判定有争议的,无论出现哪种情况,必须保护现场并立马报案(交警以及保险公司),
判决缓刑,无力偿还会撤销缓刑吗?
您好,如果判缓刑后再缓刑期间再犯罪就会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我在西安临潼区,我们2014年结婚,今年联系我说六月份给我离婚?
法律分析:可以协议离婚,去民政局办理。协商不成,起诉离婚。婚姻法确立了解决子女抚养问题的总原则是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
拉长因人力资源多了给我放假中间突然叫我回去上班我没有去她给我打旷工自离怎么办
没有提出辞职就不去上班了,有可能老板还以为你是有事情急办,没有来得及请假属于旷工而已。针对这种情况,建议你:一、现在去找到老板,借口说是自己有急事要办,需要辞职
河南律师在线解答需要多少钱
法律分析:要多少律师费,可以由当事人进行协商确定,所以具体的数额,请自行与律师协商。一、按计时收费方式收费的收费标准:200-3000元/小时。二、按计件收费方
我的工资卡被河南省郑州市刑侦支队冻结了,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打电话过去都没人接这个要怎么处理没人接这个
被执行人工资卡冻结的单位还可以向工资卡里发工资。只是工资卡不能用于支付。我国法律规定: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除责令其履行协助义务外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