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不沟通等我驾车离开现场报警我肇事逃逸交警扣我驾驶证行驶证要追究我肇事逃逸我这算肇事逃逸嘛

更新时间:2019-04-25 09:41:33
问题描述:
交通堵塞非机动车追我车尾 车子都无明显损坏 我在现场不沟通等我驾车离开现场报警我肇事逃逸 无人员伤亡非机动车车灯有裂纹 问我索赔 50元 我赔付完了 交警扣我驾驶证行驶证要追究我肇事逃逸 我这算肇事逃逸嘛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交通事故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1712439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等《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2019-04-25 09:37:11
    点赞
  •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783850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咨询我
    例如: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第1款,“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由此可见,“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必要条件。这其中隐含两个条件关系:  其一,“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  其二,“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被处罚人做出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行政处罚必须以被处罚人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  《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即人民法院的判决是确定有罪的必要条件。《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第1款规定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从表面上理解“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二者是并列的,但因为均以“构成犯罪”为必要条件,必要条件的特征是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否定前件则否定后件,行政责任必然地依附于刑事责任。  新修订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58条明确:“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构成犯罪,依法应当吊销驾驶人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在人民法院做出有罪判决后,由设区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同时具有逃逸情形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同时依法做出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车辆肇事逃逸如何认定  未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要求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的书面申请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载明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有证据证明受害人有过错的,确定受害人的责任;无证据证明受害人有过错的,确定受害人无责任。并送达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  首先应当先分清事故的责任。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20条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如果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但经过公安机关的调查,交通事故责任仍然能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17条、第18条、第19条规定认定的,应当根据有关证据认定交通事故责任,不适用责任推定的原则。应根据当事人所负交通事故责任的大、小,依法律规定对当事人予以相应的处罚(包括行政、刑事)。  不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有哪些:  
    1、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不应按交通肇事后逃逸来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被害人亲属对自己造成人身伤害,而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2、存在不能抗拒的原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例如,被告人张某在交通肇事后,立即让随行的人员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发现被害人已经死亡。此时被告人张某也负伤在身,其家人将其送往医院,到达医院后,其委托亲属向公安机关报案。该案就不应认为具有逃逸行为。
    2019-04-25 09:39:11
    点赞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915423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酒后驾驶非机动车是不被允许的。按规定,应给予酒驾者50元罚款的处罚。此外,按《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醉酒者不能骑自行车上路,对尚未达到醉酒程度者,法律没有禁止上路规定。
    2019-04-25 09:41:33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完了派出所来说我肇事逃逸扣了我的车和驾驶证,事后我和电信公司协商好并给了一定的赔偿,这还算肇事逃逸吗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如果您主观上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您是不构成肇事逃逸的,您的行为属于过失毁坏财物,属于民事纠纷,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即可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过了几天对方找到我报警,交警说我肇事逃逸,我想问我这属于肇事逃逸吗
为逃避法律追究离开现场 为逃逸,你这情况应不属于。
全部5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开车走人 对方报警 肇事逃逸 ?交警说 拘留15天 请问我算肇事逃逸吗 我完全不知情
肇事逃逸私了是否要拘留,要看具体的情况的,如果构成犯罪的,也是要拘留的,只是在取得了对方谅解后,可以争取缓刑的,法律依据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今天对方尽然报警说我肇事逃逸,警察当场就判定我肇事逃逸把我车扣了,这该怎么解决?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一种性质十分恶劣、情节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为此当事人要承担对自己不利的严重后果。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第二天交警打电话说我这是肇事逃逸,要吊销驾照2000.请问这个算是肇事逃逸吗。
2008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八十五条 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24分钟前
严亨春律师
近期帮助 2916 人
想问一下一栋先建,二栋却说公用面积属于第二栋,该怎么处理纠纷
26分钟前
严亨春律师
近期帮助 2916 人
请问一下?我家喂的狗用绳子拴在那里,看到人叫,别人殴打我的狗,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是谁的错?
30分钟前
严亨春律师
近期帮助 2916 人
请问本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驾驶达到强制报废车辆上路,交警下发吊销驾驶证的处罚,能争取保留驾证么
35分钟前
陈世炫律师
近期帮助 24982 人
员工提出不买社保公司一年没有买社保税务局那边查到需要个人罚款嘛?
36分钟前
严亨春律师
近期帮助 2916 人
你好!我想了解一下农民耕地被修高速路被占用了可以买社保吗?
52分钟前
任印好律师
近期帮助 1457 人
我签了一年合同,然后我跑了10天我不干了,然后我是不是还要付他。租车费和车保险费?
56分钟前
吴晓东律师
近期帮助 1600 人
我人在安徽,怎么起诉上海的公司
1小时前
徐丹律师
近期帮助 1342 人
我被骗了六万多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