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致人死亡罪责任认定标准

更新时间:2019-09-27 13:45
过失致人死亡罪责任认定标准
孟翔
广东尚尧律师事务所
孟翔
律师解答

  过失致人死亡罪责任认定标准如下:

  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如果应当预见,但是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而没有预见,则属于过失致人死亡。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的界限:

  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要查明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如果应当预见,但是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而没有预见,则属于过失致人死亡。如果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而引起死亡的,就是刑法上的意外事件,行为人对此不应负刑事责任。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同“误杀”的故意杀人行为的区别: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求的是行为人对其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存有过失心理态度。在司法实践中,不应将行为人在故意杀人中因打击错误误杀其“针对对象”(即行为人追求的杀害对象)以外之人的行为认定为过失的致人死亡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版权说明:找法网对图文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点赞
收藏
相关知识推荐
责任事故罪与过失致人死亡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有刑事责任。事故存在过失行为的,涉嫌交通肇事罪;事故存在故意行为的,涉嫌故意杀人罪。一般情况下是过失,致人重伤、死亡,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过失致人死亡,会追究什么责任?
你好,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起诉处理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过失致人死亡罪判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几年
根据《刑法》规定,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如果肇事者负事故的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的,构成交通肇事罪,要依法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至于赔偿按以下规定执行: 《
是否已经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经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执法人员有罪吗?是否已经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
过失致人死亡罪,请问是过失吗?为什么是以“过失致人死亡罪”批捕呢?
过失致人死亡罪最高可判7年;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过失致人
第三人不出庭书面意见第三人不出庭书面意见
第三人不是必须出庭的。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不出庭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法律权利,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不出庭可能会产生对其自身利益不利的判决,但第三人是否出庭不影响案件
现在高空坠物算犯法吗?
法律分析:高空坠物能构成过失犯罪;高空坠物,没有造成任何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负民事责任;如果导致有人重伤或死亡的,构成犯罪,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缓刑期间在犯新罪应该怎样处理,有没有法律规定
在缓刑期间,如果犯罪分子又实施了新的犯罪,根据《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
半夜偷进女宿舍是违法的吗?
法律分析:偷偷进别人宿舍是违法的,可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
14岁的女子和朋友偷金要怎么处理
你好,盗窃金额多少可以协助辩护
责任认定,怎么判责,我这有记录仪
法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1、责任主体:违法主体或者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2、有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或者一般违法行为;3、有损害事实发生;4、有过错:主观故意或过失
被别人那照片威胁了我报警了这算是刑事案件吗?需要通知监护人到场吗?
被照片威胁报警当然是有用的。该行为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公安机关可视情况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
深圳市打击电信网络犯罪中心冻结了我的银行卡
你好,要看具体原因才能确定的哦
主讲律师
孟翔
孟翔
全国
擅长:刑事案件、合同纠纷、公司企业
3720
已帮助
咨询我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